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1

  2、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某一具体现象,教师根据这一具体现象主要特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已掌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启发提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反而会影响学生思考积极性,不去思考了,达不到启发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现状精心设计问题和引导启以,使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顺利地撑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光滑面约束反力方向:沿接触点的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物体,这个知识点容易理解,但是撑握、灵活运用有困难的,关键接触点公法线怎么确定出来。两个圆球接触先简化成两个外切圆切点处公法线怎么确定呀?启发同学们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现还原成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再继续启发学生们。圆球与平面接触接触点公法线怎么确定呀?两个平面接触接触点公法怎么确定呀?将工程中光滑面约束类型归纳总结成上述问题形式提出来,启发学生们用学过的知识思考,这个教学任务完成了,取得很好的效果。3、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化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效果优良的一种职业教育方法。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了本课程的学习领域,最终形成了“任务(项目)驱动,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工作任务(项目)的驱动下学习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项目的选择与所学的专业紧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为专业课程服务。这样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知识重点更具体。
  4、演示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需要的图形、图像、动画展现出来,使学生能直观地对表达的内容有感性认识,有助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分析有关,对运动分析要求动态的演示才能方便理解。在没有教具和教学设备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帮助学生从动态角度理解这些难点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演化形式,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地进行动画演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这样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不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用空洞语言将铰链四杆机构动态过程讲解出来。学生是很难在大脑思维中形成一个完整、连惯动态过程,听不懂、不明白、不理解,就会放弃不学了。
  5、练习法
  学生通过完成适量、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在短时间内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教师及时、认真批改课后作业,客观、全面反馈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作业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于课后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原因,结合知识内容指出问题所在,与学生共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在教学环节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课后作业存在的个性问题,可以通过作业完成好的学生来辅导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或教师个别辅导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相互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单一的理论教师或实践指导老师,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具有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特别是青年教师,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即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专业实践经验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休养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黄塬.浅谈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J].职业,2008,(3).
  [2]宁海霞.《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刍议[J].职业,2010,(6).
  [3]伍临莉.《AutoCAD制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管理观察,2010,(1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