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代的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1

  【论文关键词】教育评价机制 改革 必要性

  【论文摘要】教育评价机制是教育环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按照对象不同可划分为:教育者工作评价机制、受教育者学习评价机制、教育相关部门工作评价机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相关工作的重要性更是可见一斑。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虽然一直未停止过,但却收效甚微,其原因何在?教育评价机制优则教育工作顺利,教育事业昌盛;反之则会使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长期以来对教育部门和教育者教学工作评价上存在的目标不清、方式不当、切入不准等问题,导致了教学评价工作走过场、讲场面、重阵势的后果;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但对学校内部管理起不到实质性作用,还会引起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极大反感;更无益于课程改革的管理和关键问题的解决。
  一、以教育者的视角看现存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示范课,素质教育=示范课?的疑问使教育者困惑。大部分学校将教育者是否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简单的等同于“示范课”,将示范课作为教育者教育工作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评价模式导致教育者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研究如何上好示范课当中,而忽视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的去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忽视了示范课的瞬时性和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差别;忽视了示范课只是做为新课改理念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的本质性。
  2.现存教育评价机制使教育者作为课改推动者的角色边缘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目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角色由原来的教育的主导者变成了教育的推动者和引导着、变成为受教育者创造适合的条件激发受教育者的潜力,使受教育者能力的潜在性转化为现实性。但现存教育评价机制中的以升学率、班级成绩排名等量化指标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却严重的阻碍了教育者角色的顺利转化。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问题仍然被禁锢在所教授科目、班级的考试成绩、升学率这些以考试为最终导向就问题上,牵制了教育者角色转化与课改理念的同步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将新课程改革下教育评价机制的量化指减少而逐步增加更多符合课程教学目的的定性指标。
  3.现存教育评价机制使教育者对人才的界定陷入两难的境地。何为人才?分数高,还是综合素质好?需要即人才,从人类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本身以培养社会国家需要的人为目的这个角度来审视,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能称得上人才。但是现存的教育评价机制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降低,其导向作用往往体现在将教育者在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引向灌输式,教学活动难以自主,一直遵循的是考什么就讲什么,讲什么就学什么的路线。这种现象在中小学中尤为明显,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中“语、数、外”被视为主课,其他关于德、智、体、美、劳的课程的上课时间大多数被“主课”占用,导致教育者无法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培养出的往往是高分而低能的人,受教育者的人格方面没有得到健全的发展。
  二、以受教育者的视角看现存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1.现存教育评价机制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边缘化。受教育者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在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才是主人,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为这个主体的发展服务的原则,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长期以来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教育纯粹化,教育评价将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弱化最后使教育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只能按照单一程序生产产品的的工具;现存教育评价机制中的考试评价标准的单一性、趋同性、偏学科性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边缘化;受教育者的差异性被抹杀,受教育者完全成为了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记的工具。
  2.现存教育评价机制使受教育者的发展性被忽视。任何一种评价机制它选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他本身必须是合理的,这种合理不仅是曾经合理,放在现在也要是合理的;从现实发展的角度看,它应该是适合于现实的社会情形的,适合人们的发展需要的。只有这样它才有存在的意义。学校是为社会而设立的,教育为育人而设立,教育评价的机制为促进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而建立,这种建立在时间上应该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范畴,放在教育领域当然就是要必须要顺应事实的变化,不断改变评价的标准以适应教育主体和社会的需要。倘若他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来,那学校有还有何存在的意义呢?同样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一把标尺,是我们选拔优秀的人才的一个助推器。现存的教育评价机制过于注重评价的选拔性而且选拔的标准没有体现受教育者的发展性的特点,应运而生的“重点班”“普通班”教学模式忽视了教育评价机制应该具有的引导受教育者向着符合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性被忽视,没有找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的差异性,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评价方式将不同阶段的教育完全覆盖,教育评价的梯度标准没有与受教育者本身的发展性保持一致。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