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育家办学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推进措施(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1
(二)教育家办学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需要
自1993年我国大规模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真正把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有始有终、学生感兴趣、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却并不多,“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并不少见。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策划素质教育的管理部门没有按教育规律运作,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无能为力。国家有关部门曾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调查评估,得到的结论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大张旗鼓“高调”多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矢志不渝地强力推动,然而其推进之艰难,取得成果之微小,却是公认的事实。曾有专家把这种局面形象地比喻为“带着镣铐跳舞”。也有学者将原因归结在家长育儿观失当、考试评价制度束缚学校、社会用人制度误导等方面。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这些都是人为的主观原因,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并非来自教育外部,而是来自传统教育体制本身。特别是缺乏真正引领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具体实施者,那就是广大的有专业精神和专业理念的教育家和中小学校长。教育家办学是社会转型期对学校教育新的诉求,是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认知性定义,要实现这一诉求,就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改变不合理的学校教育制度,就要有大批的教育家来引领和实施基础教育,从而把基础教育带上一个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三)教育家办学是基础教育回归“人本”的需要
在多年的应该教育模式下,我国的广大中小学都在“知识本位”的规定下、在工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下、在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左右下运行,逐渐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衷,把学校办成了类似工厂的生产车间,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加工流水线”,学校成为“知识加工场”,课堂成为“知识传输带”,学生成为“知识存储器”。以“批发而非零售”为特征的“班级授课制”过多地强化了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要求的统一、教学进度的统一、教学方法的统一,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一个模子生产”的特点;也就造成了“千校一面、万人一书、万教一法、看上去不一样,其实都一样”的局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过于统一化和无特性化。有网友戏言当前的基础教育所制造“产品”大多是盗版,没有保留住其父母所赐的原创特性。学校管理过程中,规范高于创新,结果大于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真正的生活理念和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非造人,其终极取向是因材施教把学生造就成会生活、懂生活的鲜活个体,而并非复制一个个缺乏灵魂的生命体。抛弃过重的“理性工具主义”,重拾教书育人的本质,回归基础教育的人本属性,不仅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解读。因为只要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办学的格局,那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活动中,教育的设计、运行、评估等各个环节才有可能在“人本”思想的指引下让学生逐步成长为真正的人才,既成人也成才,而不是传统的只有知识却无思想的工具。
三、推进教育家办学的措施
(一)要不断地培养和造就教育家,全社会都要大力宣传教育家,形成尊重教育家的良好氛围
国家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家办学的前提是得有大批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家。若缺乏这样的领军人物,那么这个愿望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全社会要营造尊重教育家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更多人愿意成为从事教育的大师和大家,并乐意把自己的教师理想和热情奉献于社会。温总理曾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宣传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也要宣传有贡献的教育家。要让更多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并终身站在教育第一线的人来运行教育。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成长了很多经济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之类的大家,可偏偏教育家却很少,这与社会对教育家的重视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家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时代是否需要;一个是否具备产生教育家的条件,特别是产生教育家的外部环境。从历史的角度,就产生教育家的外部环境而言,凡是学人能够自主的时代,出现教育家的几率就高,学人不能自主的时代就不会出现教育家。如果真的期望教育家出现,就要创造教师能够自主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社会环境,否则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教育家。当今时代需要教育家办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教育家办学。如何才能催生出属于当今时代的教育家呢?它就像一粒种子要顺利地发芽生长需要适宜的生态、养分和空间一样,教育家的出现也需要良好的外在条件。这个基本条件就是足够的资源保障、充分的政策支持、公平的社会环境、充分的竞争自由等社会环境与生态条件。如果不能破除大一统的管理、评价和资源分配机制,那么再热情的教育者也会束手束脚,毫无创造的新意,教育家办学只会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二)国家不仅要强力推动教育家办学,更要给办学者以充分的自主权
教育家办学,这不仅是一种办学理念,更是一种需要付诸实践的具体行动。推进教育家办学,需要国家强力推进,而且要像推进经济改革一样真正做到动真格的。如果没有国家层面来推进,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断,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只见喊声而不见行动花哨场面。为此,国家必须尽快进行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和建设,在“管”和“办”分离的原则下推进政校分开,让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校长或办学者能在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法制环境下真正做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充分施展其教育理念和聪明才智。让有思想的校长能实践自己的主张,让有抱负的校长能实现自己的追求,让有创新能力的校长能拥有用武之地,让有内涵的学校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竞放异彩。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办学者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我国的基础教育也才会在“大师”和“大家”的引领下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部分中关于“保障措施”的第一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中明确提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要“造就一批教育家”。这既是落实《规划纲要》目标的首要保障措施,也是教育工作者发展的新目标。着力培养和造就教育家,让真正懂教育的大家来掌控基础教育。让教育学家办学,这是基础教育转向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若我们对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临终希望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生产力中的生产力突出地位等这些口号,都将永远是一句空话。应对家长、学生强烈的呼声,不仅在教育界,全社会都应为此而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