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和谐:析自考生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关注点(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1
二、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功能
自考生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对自考生形成健康心理提供支持,也就是支持系统内各支持源,全程地、系统地对在学期间自考生保持自我和谐,形成健康心理进行积极干预。这一系统与自考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历程紧密结合,有利于自考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和保持,促进学业顺利开展。
1.社会支持系统的含义和构成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等),这些支持能减轻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助学单位所建立的自考生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缓解自考生在学期间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压力,防范心理问题的发生,并有效促进自考生自我和谐状态的保持,提高学生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内容方面,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性支持、同伴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是指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所需服务等;情感支持是指涉及个体表达的同情、关心和爱意,使人感到温暖与信任;信息性支持是指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帮助个体应对当前的困难,一般采用建议或指导的形式;同伴性支持是指通过与他人共度时光,从事消遣或娱乐活动,满足个体与他人接触的需要,转移个体对压力问题的忧虑或通过他人直接带来正面的情绪来降低个体对压力的反应。社会支持从性质方面分类,包括了实际的支持、知觉的支持。实际的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支持网络所提供的具体的支持行为,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援助。知觉的支持主要指支持的可获得性和对支持的总体满意度。实际的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知觉的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知觉的支持影响个体对支持性行为的解释和反应,它比实际的支持更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
2.社会支持系统提高了自考生的适应能力
接受高等教育是自考生一生中重要的转折阶段,学生只有不断地适应和发展才能顺利完成自身的学业和职业前准备。在影响个体转折期适应的诸因素中,社会支持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在个体的适应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支持系统在自考生适应过程中,发挥了引导、辅助和心理开发的功能。
首先,能够对自考生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开发提供帮助。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自考生群体同样会感受到,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感受越加突出。根据自考生学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心理压力和不适应感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表现不同,在低年级,学生普遍表现出‘的是困惑、茫然、学习动力不强等心理问题,主要受到学业发展方向不明的影响;而高年级时,越是临近求职期间,学生一般会表现出挫折感和无奈,这主要受到职业化程度低和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环境冲突的影响。这些压力的存在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专业化素质的养成,最终影响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完善的自考生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系统,将社会关怀的触角延伸到自考生学业发展过程中,解决自考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减少负性情绪感,降低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性,起到了心理保护、援助及心理开发的作用。
其次,为自考生保持自我和谐状态提供策略指导。学业发展是自考生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自考生需要策略引导。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各种支持资源向自考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或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自考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助学单位对自考生保持自我和谐状态、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关键性作用。在这个、方面,助学单位是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承担了相当责任。
三、对助学单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建议
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状态的自考生有重要的缓冲作用,因此,助学单位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促进在学期间自考生不断克服来自各方的压力,保持自我和谐状态,为顺利完成学业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
1.完善和规范助学单位的教育行为
目前,高自考助学单位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助学机构,这些教学单位的学科专业基础、教学条件、管理水平各异,对自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也不尽相同,这种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规范教育行为角度,助学单位不仅要根据公布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要求,通过教学辅导活动,有组织地帮助考生学习,提供教学服务,同时,也要肩负起育人的功能,要关心学生身心成长,关心自考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2.有重点地推进社会支持建设
与普通高校相比,自考助学单位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还比较薄弱,这些单位在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应采取重点推进的策略,根据自考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基础性工作开始。首先,通过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自考生在校学习,往往有孤独感、冷漠感,这与助学单位教育管理不完善紧密相关。针对自考生学习、生活及成长的需要,应该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助学单位对自己的关怀,提高幸福感和归属感。其次,自考生专业学习很艰苦,需要较为完善的学业指导,在自考生社会支持系统内学生学业指导机制建设尤为重要。学业指导机制建设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自考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和培养。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环节,让自考生对所学专业、教育形式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专业学习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二是自考生学业规划设计和实施。学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助学单位要重视职业规划的指导,及时反馈自考生学习情况和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顺利实施学业发展规划,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关怀和支持。
3.尽快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队伍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专职兼职的心理咨询队伍,是助学单位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紧要任务。普通高校、高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咨询机制可以向自考生延伸或进一步加强,社会助学单位也可以采取自身建立相应机构或借用外脑来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在此基础上,助学单位的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应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好学生学习心理调适工作。教师要关心、善待每一位全日制自考生,要理解、信任他们,对他们充满爱心、充满期望,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善意而真挚的态度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打下情感基础,为每一位全日制自考生获得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
4.丰富自考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于帮助自考生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自我具有积极和有效的影响,从而为自考生自我和谐,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事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自考助学单位通过加大投入,丰富自考生文化娱乐性活动,使自考生在“应试教育”学习之余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品味生活的愉悦,减轻“应试教育”带来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专业性实践活动,克服学习枯燥感,提高自考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自考生深化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