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教师督导的内容及其有益借鉴(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3
2. 教师督导工作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美国教学督导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和教师的发展,所有督导工作都是围绕教师开展的。教师的资格鉴定保证了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和水平;教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培训进修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个人发展。很显然,美国的教学督导不是将教师作为监督对象,督导评价也不具有功利性,整个督导过程都在为教师提供帮助与指导。
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督导工作普遍存在重“督”轻“导”现象,把督导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评估方面,很少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更谈不上加以具体指导和帮助。重“督”轻“导”拉大了督导与教师的距离,削弱了督导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督导要加强“导”的力度,“寓导于督、导督结合、以导促督、以导为主”,由重“督”转为重“导”,在“导”上下工夫。教学督导与教师之间应是和谐、宽容、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督导者应讲究督导方式、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督要严格、导要得法、帮要诚恳、评要中肯”,将督导的目标更多地定位在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上,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发展服务。
3. 督导者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美国督导者和教师之间是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教育督导者尊重教师的人格,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鼓励教师改进教学,协助学校办好教育。事实上,教育督导是具有服务和协调性质的工作,他们只有与学校教师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才能帮助学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育督导在开展工作时,较为强调沟通、合作等理念,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对教师而言,督导人员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而是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辅助者和顾问。督导人员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服务,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我国,督导者多以专家自居;被督导者有一种戒备的心理,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带有抵触的情绪。督导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这不仅对教学工作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干扰了教学工作。因此,督导者在工作中应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倡进行换位思考,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师那种渴望被社会肯定、被他人尊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把督导工作从原来以检查、监督为主转为鼓励和提倡为主。督导者要抱着向教师学习的态度,怀着去发现好的教学典型和总结成功经验的愿望,了解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呼声和意见,诚心地去发现、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坚决摒弃监督、检查、考察的心态。在评教中以同行的身份出现,尊重教师,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以谈心的方式、商讨的方法,以共同研究切磋的精神,做到启发点化、引导激励改革教学,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4. 督导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在美国,教师督导通常采取区分性督导,将被督导教师区分为新任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和边缘教师。所谓边缘教师是指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没有达到学校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教师。对于每一类型的教师采用的督导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区分性督导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注重教师的差异性。根据不同教师的文化层次、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差异进行的督导,对教师的教学及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教学督导与美国的区分性教师督导作为对教师的一种评价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二者差异很大。我国的教学督导目前主要是针对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情况,用以检查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留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实际上带有奖惩性教师督导的性质。重视效能结果,以日常教学考评为主要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考评,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实施奖惩,虽然这种督导制度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但却容易压制教师的个性发展,消极的方面比较明显。因此,我国高校的教师督导也应针对不同资历和水平的教师进行区分性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使不同类型的教师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例如,新教师刚进入学校时,仅仅具备了一些教育理论和基本的教学技能,刚刚达到当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由于他们的教学经历太短,缺乏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性能力,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学校教学督导人员的帮助,以促进其更快地发展,使其尽早达到学校的标准。而对于边缘教师,督导人员应少批评,多关心,多指导,与其共同找差距、找原因,使其逐渐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
5. 督导者及时有效地与教师做好沟通。在美国,督导者在教师督导结束后,会举行一次由督导者和被督导教师参加的小型研讨会。在会议上,首先,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设计进行简要的描述,以便督导者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做进一步的了解。然后,督导者就督导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并认真听取授课教师的意见。
在我国,由于高校督导工作带有评价性质,督导的结果往往也就是评价的结果。督导的结果采用上报或不公开的做法是有问题的,缺少督导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利于教师的发展。督导者应与教师多沟通,要做到善询问、多倾听。对于与教师的“问与听”,其一,要善于询问和表达意见。要善于控制自己,既要维护原则,又不能因此去伤害别人。其二,要有换位思考的基本素养,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引导对方发表意见。督导人员除与教师就教学方法本身进行交流外,若还能深入地就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则更有利于教师接受督导意见。
6. 督导者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反思。美国高等学校通常要求教师写反思日志,描述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效果,反复研究并形成结论,对结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学反思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其最终的目的不但在于思,更在于行,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改进实践。反思成功是为了积累经验,借鉴经验,丰富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使自己更成功,对教学更成竹在胸。反思不足与失败是为了理清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少走弯路,不重复昨天的故事。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很少写教学反思日志。自觉进行反思的是少数,大多数教师都很少进行书面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新任教师和课堂教学有问题的教师来说,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在接受督导后,教师将书面的反思日记提交给督导者,请督导者进行指导,和督导者一起交流,有利于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为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
7. 督导者为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在美国,教学督导工作既包括为教师举办专题培训班或讲座,也包括行动研究、同事指导、课程研究、结构性学习研讨会等。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在学校里进行的,由教师发现问题,使用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应用研究成果,将解决问题和应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
在我国,很少有督导人员为教师举办培训班或讲座活动。在高校督导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提倡督导人员为教师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活动。督导人员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举办培训班或讲座进行辅导,宣传教学中的好教法,并与新教法的推广结合起来,使对教师的评与教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督导效果的最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