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3
爱国主义时,可给中职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影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爱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在讲到职业道德时,可让中职生看一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报道,让他们感受到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讲解职业礼仪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强调,这样中职生就基本掌握了职场礼仪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让中职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入生活实践,探究职场礼仪重要性,从而感受到职业礼仪之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再如,对增强道德意识,法纪观念和承担法律责任,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展示在屏幕上,或结合一些法律漫画,职场法律案例,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激发中职生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抽象法律知识的理解,成功突破教学难点。
4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改更新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教学中应用的投影仪或幻灯片不方便进行内容上的修改和更新,往往造成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中职生获取新知识的速度和深度,尤其是对德育课来说。教师要根据时事和德育大纲的要求随时将增添的内容或案例补充到教学课件中,将陈旧的教学内容或案例进行删减和修改,提高任课教师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教学的时效性,增强实用性,更便于中职生了解时事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是以课前的费时费力作为基础的。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用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最新社会动态,给中职生提供典型的职场案例和模拟的职场情景,表现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我在讲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时,运用表格加以归类说明,上交往礼仪课时我则运用网络,下载了成功人事创业中与人交往的典型事例,上道德之美课时我将搜集到道德故事、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上劳动法律知识课时,我下载了最近发生的劳动纠纷案例,引导中职生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等。当然,课件制作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去考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课件制作还要遵循“简约性原则”,即课件内容要简洁扼要,重点突出。课件画面的布局要符合中职生的视觉心理,特别是工艺美术类学生,更讲究艺术效果,而画面的色彩要符合中职生的视觉美感,线条粗细,字符大小要保证中职生看得清楚;文字要精练。
5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教学要注重与中职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不能只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对着屏幕解说,师生各自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和显示屏,这样多媒体课件就成了横插在师生间的“沟”,仅仅作这一种演示工具,出现“黑板搬家”的现象。所以,学习德育课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职生积极参与,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只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滔滔不绝地讲,一页接一页的翻课件,这无异于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教学,中职生只会昏昏欲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中职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应该多提问,善于启发中职生思考,让中职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沉闷的课堂由于学生的鼓励思考和积极参与,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例如,讲到纪律与法律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的文字,然后引导中职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违纪违法实例,教师再补充例子的时候,此时设计了问题:违纪和违法有何区别?让中职生来讨论和思考。是“纪律管得多点”,还是“法律管得多”?先让中职生想一下,实在回答不出来,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答案,这样给中职生的印象才深刻。同时,教师上课时眼睛不能只盯着电脑屏幕,要注意运用多媒体设计问题,启发中职生思考,让中职生运用网络信息寻找答案,这样才能判断中职生是理解,还是疑惑,是全神贯注,还是漠不关心,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讲授方法。此外,还要注意借助手、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帮助表情达意,这样才能感染中职生,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
6 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场革命,它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一体化,它把比较成熟的图象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集中到计算机中。把这种具有文字、语言、图像、动画等多种可视听信息的人机界面,应用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是现代的科技进步,也是德育教学活动的一大改革,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中职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翠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朱敬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 科技信息.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讲解职业礼仪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强调,这样中职生就基本掌握了职场礼仪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让中职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入生活实践,探究职场礼仪重要性,从而感受到职业礼仪之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再如,对增强道德意识,法纪观念和承担法律责任,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展示在屏幕上,或结合一些法律漫画,职场法律案例,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激发中职生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抽象法律知识的理解,成功突破教学难点。
4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改更新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教学中应用的投影仪或幻灯片不方便进行内容上的修改和更新,往往造成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中职生获取新知识的速度和深度,尤其是对德育课来说。教师要根据时事和德育大纲的要求随时将增添的内容或案例补充到教学课件中,将陈旧的教学内容或案例进行删减和修改,提高任课教师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教学的时效性,增强实用性,更便于中职生了解时事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是以课前的费时费力作为基础的。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广泛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用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最新社会动态,给中职生提供典型的职场案例和模拟的职场情景,表现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我在讲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性时,运用表格加以归类说明,上交往礼仪课时我则运用网络,下载了成功人事创业中与人交往的典型事例,上道德之美课时我将搜集到道德故事、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上劳动法律知识课时,我下载了最近发生的劳动纠纷案例,引导中职生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等。当然,课件制作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去考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课件制作还要遵循“简约性原则”,即课件内容要简洁扼要,重点突出。课件画面的布局要符合中职生的视觉心理,特别是工艺美术类学生,更讲究艺术效果,而画面的色彩要符合中职生的视觉美感,线条粗细,字符大小要保证中职生看得清楚;文字要精练。
5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教学要注重与中职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不能只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对着屏幕解说,师生各自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和显示屏,这样多媒体课件就成了横插在师生间的“沟”,仅仅作这一种演示工具,出现“黑板搬家”的现象。所以,学习德育课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职生积极参与,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教师还要从头到尾只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思路滔滔不绝地讲,一页接一页的翻课件,这无异于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教学,中职生只会昏昏欲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中职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应该多提问,善于启发中职生思考,让中职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沉闷的课堂由于学生的鼓励思考和积极参与,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例如,讲到纪律与法律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的文字,然后引导中职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违纪违法实例,教师再补充例子的时候,此时设计了问题:违纪和违法有何区别?让中职生来讨论和思考。是“纪律管得多点”,还是“法律管得多”?先让中职生想一下,实在回答不出来,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答案,这样给中职生的印象才深刻。同时,教师上课时眼睛不能只盯着电脑屏幕,要注意运用多媒体设计问题,启发中职生思考,让中职生运用网络信息寻找答案,这样才能判断中职生是理解,还是疑惑,是全神贯注,还是漠不关心,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讲授方法。此外,还要注意借助手、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帮助表情达意,这样才能感染中职生,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
6 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场革命,它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一体化,它把比较成熟的图象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集中到计算机中。把这种具有文字、语言、图像、动画等多种可视听信息的人机界面,应用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是现代的科技进步,也是德育教学活动的一大改革,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中职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翠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朱敬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弊端及其对策》. 科技信息.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