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3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三、传统教学法与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角色对比
  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控制并主导着课堂学习,起着核心与主动的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控制一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词汇、语法、篇章和练习,以文章的词汇和句法规则的解读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是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师角色定位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及学习方法和策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这种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定位随着欧美社会发展受到了挑战。
  (2)教学的主宰与示范者
  教师注意语言结构的分析和句型的操练,强调模仿正确的句型以形成“好”的习惯,并及时纠正语言中的错误以避免“坏”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挥学生跟从他进行句型的操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语法规则。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要求以教师的示范为中心进行语言学习,强调语言结构的掌握。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与指挥按步骤以不出语言差错为宗旨进行教学活动是这些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写照。
  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西方的建构主义刚好相反——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讲解和启发,而且还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二者不但不会互相对立,而且相辅相成。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下外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建议
  1、教师对学生自主文化适应过程的把握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即如何自发治学。学生习惯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传统模式, 要他们为自己的学习筹划一切很不适应, 时有消极和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对此老师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同时教师们也发现: 虽然学生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角色给予充分认可, 但是他们似乎更偏爱“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角色。他们习惯把教师视为权威, 依赖于教师给他们传授“ 真理”, 并把教师的许多评价当作最终标准。“被动, 沉默寡言, 不愿公开挑战权威, 特别是不愿意挑战老师。”事实上, 如果教学中缺乏“ 授课者”“、评分员”这样的权威角色, 反而让学生感到不安。因此, 在推广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时, 教师有必要考虑学生自立的文化适应过程。换而言之, 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和课堂设计。教师把握难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完善自我形象。
  2、学生学习鼓励者形象的确立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发生语言障碍时, 教师不但应适时、适当引导学生, 还应多鼓励、表扬学生。因为鼓励、表扬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外语教师真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 也就是说, 成为学生的朋友, 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质量监控者。 那么在课堂上, 外语教师将不会再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会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消化要求掌握的知识。而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时的教师, 就像黑暗中的指路人一样为学生指明方向, 并通过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发现乐趣, 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样, 不但能充分调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 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被动学习,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五、结语
  建构主义从全新视野拓展了当前教学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开发以学生第二课堂为主的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主动性的培养,拓宽外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完善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最终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束定方,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黄建华.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角色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07(5).
  [3] 张慧惠,朱乐红.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 黄和斌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 译林出版社,2001.
  [5] 陈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ISSN1539-8072,USA. 2005(1).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