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3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培养 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仅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式简单作一论述。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英语教学视作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工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普遍现象,忽视了英语的人文性以及对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就已逐渐建立了。同时,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故而,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应包括文化教学,这应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大学教育中,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修学分、考级拿证,而是为了借鉴与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应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较之以前,中外文化的交流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了简单探讨。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应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换句话说,就是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从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首先应该传授与教材相关的文化知识。高校非英语专业现在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寓意颇为深刻,文化知识面涉及很广。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不同,传统道德有别,再加之学生缺乏与所学篇章紧密联系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造成他们在理解文章时常感到困难。
  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至少有一篇阅读文章,文章内容与英美国家地理、宗教、制度、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相关,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其中的文化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挖掘文章中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确定每篇文章可以给学生传授的相关背景知识,从而将文化知识切实有效地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除了对篇章的把握,英语词汇在教学中也应引起重视。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其文化涵义也相当丰富。有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词汇的本意,而不知道它在英美国家使用过程中的引申意义,常常容易引起误会,产生误解。即便同一个词,由于不同的政治背景或历史原因等,也会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解释清楚相关词汇的文化意义。还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结合所学教材内容的相关知识引入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篇章理解与词汇学习来吸取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
  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统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统领全局,组织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且要安排好恰当的内容与方式。大学阶段的学习本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造成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此外,现阶段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不详尽,要使学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依赖于教师的收集与积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仍需依靠教师的传授。教师不仅是文化内容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可以通过接受专业的培训,系统地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深入地了解英语使用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及生活细节。现在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工作压力也重,致使他们用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各个学校应该给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供有效的时间与良好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文化方面存在的难点与盲点了然于心。只有教师的文化修养提高了,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理解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把相关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三、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文化导入。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使他们具体体验外国文化的情景,创造出让他们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课文的内容,摘录和整理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知识的图片、音乐、电影等声像资料,有针对性地展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或社交场景,把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间接体会到英语在具体环境中如何使用,不仅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进一步认知英语国家社会丰富的文化,从而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其次,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当今社会,互联网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普及英语文化知识,也应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去体验相关的文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观赏经典影片,了解外国文化以及西方的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从而培养文化意识、增强文化修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介绍好的网站、论坛等途径,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四、注重本土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输入与传授,也不能忽略本土文化的导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主要起到帮助交流的作用。但有时影响交际的原因不在于缺少英语文化知识,而是本土文化知识欠缺造成了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都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英语文本,而以本土文化为背景的英文读本则鲜为见到。一直以来,我们都时刻感受着本土文化,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未系统地接受过本土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只学会了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而无法有效地把本土文化输出与传递给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慢慢丧失立足本土文化、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并不单是了解与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更重要的是要让西方国家更多地了解中国。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本土文化知识教育提升到与英语和西方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上述的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外,也可以采取组织英语角、举办文化讲座、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其它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陈果.浅析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2009,(11).
  [4]王玲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科技咨询,2009,(1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