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流互动”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运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3

  (二)营造“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他们只有在经历这一过程的活动中,才能使才智得到发展,才能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它是“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一人登台授课的弊端逐渐显现,教师一人的三尺讲台最终将被学生多人表演的舞台所替代。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能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开放。即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即社会”,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教师要不断地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东西引进高职语文课堂,切实把握时代脉搏,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围绕“时”“事”不断变换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眼光由高职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探讨社会问题的强烈欲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受市场化和商业性的影响,高职语文课堂的“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关注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名师明码标价进课堂,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事实上,无论教师知识多渊博,学生就是不去听他的课,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的课堂到座率越来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采取“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
  3.思维的开放。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样,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向传统挑战,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怀疑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
  4.学科之间的开放。现在,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大学一年级并不分专业、不分学科,但学科是客观存在的。高职语文应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起横向的联系,创设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养成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构建“多媒体”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已成为历史陈迹。“多媒体课堂”“网吧式课堂”“体闲娱乐课堂”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主流课堂。依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学生可通过网络同教师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具个性化,并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知。
  总之,实现高职语文课堂的“交流互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早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现代的“交流道、交流业、共释惑”。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正如王克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说:“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智力,二是动机。”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交流互动”教学只是无数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全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艺术,并通过艺术化的教学谋略与课堂教学行为,充实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2]朱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4]邵瑞玲.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