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3
(二)统筹区域发展的根本方针
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之所以要遵循统筹兼顾原则,是因为统筹兼顾是有效缩小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协调各方利益的根本方法。在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展和扶持的重点和难点是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国目前已具备东部帮带中、西部的能力,必须从规划、政策、法规、科技、资金、市场、体制等各方面统筹考虑,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改善国民收入的结构,政策、资金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薄弱环节倾斜,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以加快中、西部发展但不妨碍东部发展为主要战略目标
东部10省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却相对缓慢,粗放式发展的负面效应正逐步显现,因此,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东部地区绝不能放慢发展,而应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要加快中西部发展,绝不能简单地采取“均贫富”、“抽肥补瘦”的办法来拉平,拉平的结果会导致区域间在新的水平上的不平衡。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求中央对中、西部给予太多的倾斜和“输血”也不太现实,中西部地区要缩小同东部的差距,惟有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加快发展,力求达到比发达地区更快的发展速度。
(二)以政府为主导,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
“累积性因果循环”理论认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其中,“回波效应”是指落后地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资源等要素因受到发达地区较高收益率的吸引而向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扩散效应”是指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产生聚集不经济效应而使资本、技术等要素为了寻找更高的边际效应,而向周围落后地区扩散并带动其发展的现象。中国在经济水平较低时采用区域非平衡的发展战略,使“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从而带来了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在东部崛起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却形成了一个恶性的累积性因果循环,难以受到东部地区“扩散效应”的影响,其经济发展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时,政策制度是一个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的有效途径。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须在尊重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发挥政府这一“有形的手”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突破地区恶性累积性因果循环,使“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弥补市场机制的缺憾,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市场网络,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以强化规划引导和法律约束来健全保障区域政策有效实施的制度
提高区域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三项工作。一是区域规划编制。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有利于统筹兼顾、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区域法律法规,进一步解决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的问题。从区域关系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较长时期区域利益格局考察,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要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和工业区、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制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实行有区别的土地计划管理,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6]胡宝元. 从统筹兼顾到“五个统筹”[A].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7]于今.中国区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A].前沿论坛,2009(1)
[8]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统筹兼顾发展方法研究[A].理论建设,2009(3)
[9]秦柳.中国区域协调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A].经济与管理,2008(7)
[10]李斌.试论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A].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9(8)
下一篇:浅论强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