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写好考场作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9
论文摘要:笔者曾参加过多次作文阅卷,发现有的阅卷者或怕担责任,打保险分,使有争议的精品遭埋没;或略读头尾,打印象分,使颇具匠心的佳作蒙遗弃;或仅凭个人好恶,打偏私分,使不合口味的文章遭冷落;或脱离实际,打苛刻分,使略带瑕疵的好文章被降格。尽管有关主管部门也不断进行作文阅卷的改革,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为了迎合阅卷者心理的“万能”作文、格式作文、套写作文等“歪门邪道”仍屡见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考场作文阅卷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着实让阅卷老师很头疼:1.龙飞凤舞,字迹潦草;2.非驴非马,文体不清;3.东拉西扯,切题太慢;4.内容造作,虚情假意;5.审题不清,选材失误;6.空泛单薄,辞不达意;7.死记硬背,抄袭雷同。
一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我们平时扎实有效的作文训练。如何改进作文教学,应该是我们阅卷之后需要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作文之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病,不可忽视。
(一)重视语基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大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教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因为语基教学在考试分数中立竿见影,而作文教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何况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也能得一点分数,甚至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也会有较大差距,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二)注重“纸上谈兵”,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和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纸上谈兵”,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效果不言而喻。
(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部分教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地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地鼓励学生多练,一周交一篇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地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地批改、讲解,师生都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疲于应付。
(四)注重应试技巧,忽视作文能力。
考场作文,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应试作文方法上,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二
(一)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丰富生活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校和家长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各方面的人和事,教师还要让学生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活动记录下来,让学生学会整理和交流个人的经验和感受,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捕捉、体验和感悟事物的能力,要他们养成敢写、勤写、会写的好习惯。
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在自由式作文中,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现象等皆可成文。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是表现生活的高手。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要加强作文基本功的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选题,如何表达中心,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教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上一篇:简论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的特质
下一篇:试析颜色词看中英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