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除“三心”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9

一是要把精辟而抽象的名词、概念“细化”,讲清记忆要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名词、概念较多,且较抽象,不容易记忆,教学中要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的学习方法,力避死记硬背。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通常情况下应采取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把既抽象又严格的概念通过分解具体化,并讲透丰富的内涵,加深烙印点,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二是采取恰当地选用大量的具有理性与感性认识相统一的事例,先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理论论证,上升至理性认识。这里要注意把握二者的有机结合,既要避免怕学生听不懂,把抽象的原理简单地还原成直观的经验事实,用事例堆积代替理论论证,造成学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问题,也要克服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上来就搞理论论证,造成强加于人的现象。

    三是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和多次修改,是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从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上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并将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一步探讨和改革教学路子和方法,较好地把握教学程度,处理好系统了解与重点掌握,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避免以简单机械取舍或是浓缩的办法向学生灌输,造成嚼不烂、吞不下的状况,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三、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消除“厌倦”心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分析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三,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着“厌倦”心理。学生学得勉强,教师教得乏味的问题比较普遍,令人担忧。“厌倦”心理的产生,除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外,与我们的教学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有些内容甚至同现实相悖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在:没有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偏重历史讲的多;引人现实内容少,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把不断出现的新理论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把原理同发展的理论融汇起来,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惟书施教,回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最敏感而在教材中找不到直接答案的问题等。这些既脱离社会现实,又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必然使学生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心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对不上号,产生陈旧过时的错误认识,根本认识不到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伟大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立即走出脱离实际的“误区”,是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另外,也与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教学枯燥乏味有关,教师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原始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听、抄、背、考”的四个环节上兜圈子。本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就比较抽象.,再加上教学方法、手段呆板,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可见,努力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对于克服枯燥乏味的弊端,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也是非常的关键。我认为,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主要应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讲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并且保持长盛不衰,关键就在于它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认识,教学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历的主要阶段向学生交待清楚。从而让学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基础,而这个理论宝库中又增添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伟大的理论贡献。充分认识到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而决不是静止的,更不存在陈旧过时之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学生坚信,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必须首先树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信念。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发展的科学来讲授的同时,要旗帜鲜明地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丰富发展与那些“过时说”的本质区别,以免造成误解。

    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时代感。除了要统一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外,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在一定时间内,全面教学改革暂时顾及不到的问题。教学中要自觉地、经常地充实现行教材与现实问题联系不紧的有关内容,以解决教材更换周期长与改革年代新理论、新情况出现快的矛盾。要善于把握住学生们普遍关心,但又找不到“合拍”答案的问题,并将这些巧妙地贯穿到教学中,及时给予解答。以避免由学生的好奇心容易制约理性分析的弱点而产生疑点积累,最后形成某种偏见。

    三是要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力争先于学生提出具有时代感的命题,争取主动,力避被动。不可顾虑怕讲错而避开不讲,这只能加重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但又十分自信自己观察思考能力的青年学生的矛盾心理。

    四是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历史跨度较大,知识范围较广,要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讲好这门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变“注人式”为“学导式”,强调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既改变教师独占讲台,一人讲大家听的“一言堂”做法,多采取讨论式、对话式、讲座式等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都进人研究探讨问题的“角色”。要适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或请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搞一些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感。要进一步改革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重点突出思维及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