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数控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9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职学校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找出符合地方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让以失败心态进入校园的学生,以成功的心态步入社会。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重要位置,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而学生在学校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数控技术的运用能力,自然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而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呢?这些问题都是在培养数控人才中要考虑和解决的难题。

    数控专业课相对其他文化课来说比较枯燥,那么教师又如何把一堂枯燥的课转变成一堂生动的课呢?我觉得生动不一定赏心悦目,也不一定悦耳动听。而是能带给学生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想听、想看、想动,这才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做好教前思想工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走进职教校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基础比较差,或者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回来读书的。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差,对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清晰,刚走进职教校园时很迷茫,大部分人抱着玩耍的态度去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厌学,时间长了就出现逃课、旷课甚至干脆不来上课的现象。一个带一个,不良的学习风气就会在校园里逐渐形成,自然也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入手,从学生踏进校园开始,从上的第一堂课就开始进行思想指导,要让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过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对自己有切身利益的,是为自己而学的,是为自己以后出去工作而学的,而不是为老师、为父母而学的。当然,要让一个学生明白这个事理不是难事,但是要让所有人明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了。

    二、抓好课堂氛围、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的基础知识可以说相当薄弱,且知识层面不一,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教学,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学到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就跟不上,时间长了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就会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所以,要上好一门数控课程,课堂氛围就应该重视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做在教室里都感到是一个美的享受,让每一个学生在上完每一堂课后都得到自己的收获。因此,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生活中的例子讲起,尽可能简单、易懂。

    除此之外,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他的那一堂课才算是成功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爱动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

    如07年下半学期,数控技术专业成立了一个生产班(专门为企业加工零件的一个班级)。在学生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哪怕出现一点点的误差,这个零件就是废品,与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学生在加工零件上的思想认识有了转变。因为在实操作中,一个尺寸错了只会影响到某一方面的分数,而在企业当中,某一部分的尺寸错了,整个零件就是废品了。实训变成生产,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

    生产班的学生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比起其他班来说有了新的提高。这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中的亮点。就是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起到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自发学习。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真正扎实的掌握数控这门技术,并能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因为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再加上当地教学条件的限制,好多比较好的教学模式没法引进到课堂中来,因此,只能在以后的教与学中不断完善教学,从而形成符合地方的特色教学模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