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中小学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部分村里或乡镇投入、还有部分的与电脑公司或个人集资等形式,建设了计算机教室,采用向学生收取上机费用偿还等方法,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是在政府投资较少的情况下,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举万民之力,打造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提早开设信息技术课,这种以点带面的星火燎原之势,奠定了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情况。
3、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网建设情况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全市城乡中小学开课率为68.4%。全市城乡中学已经全部开课基本上每周一课时,城区的小学已经全部开课我市农村小学350所现有197所小学开课,开课率达到56.3%,还有153所没有开课。开课的学校基本上能按照省里的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
全市有488所学校,据调查统计能用计算机上网的学校有111所,占全市学校的22.7%,上网的计算机3239台。按照省里要求实现“校校通”工程,各县(市)区各级各类学校还要加快计算机上网工程建设。全省上网的学校占全省学校的10.7%。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对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缺乏足够认识。有的不能认真贯彻落实文件政策要求,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由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造成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地区多年来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上没有投入,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辽阳市各地区差距大,这与领导不重视、不投入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不投入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地区落后。
3、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档次低、不规范、不统一
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自行建造计算机教室,使用一些低档次甚至淘汰的计算机产品充当。有一些计算机没有硬盘、无法满足现行教材要求,造成计算机教室无法使用。
4、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素质偏低
专职计算机教师,由于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较少,一些从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所以,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全市408名教师通过“校校通”工程网络培训的只有92人,能达到网络建设管理要求,其余多数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由于缺乏专业教师不能开课。有的学校领导由于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知识不懂如何去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因此,由于领导和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制约全市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重建设轻使用
重硬件轻软件我市的一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把校园网、备课间、多媒体教室建设起来,但忽略了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有资金只管硬件投入不管软件建设,造成网络不能使用,有备课间不让教师应用,有上网条件的计算机只放在少数人的办公室里,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应用。大量的投资、大量的资源白白浪费掉,只能作展示品或用来迎接检查、充当门面,应用率极低。这是学校不懂教育信息化,不重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结果[6]。
6、教育资源建设乏力,缺乏整合
有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资源不能应用在教学上,对学校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的很少或不投入,总体上对教育教学资源不重视。有的学校虽有一些资源素材,但缺乏网络支持,不能应用到教学中,有的只在上公开课时能应用一点。总体上各级政府在教育资源上投入是非常少的。因此,教育信息化资源中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加强计算机教室建设,努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我市现有计算机教室358个,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学和小学中心校基本上都建有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351所,开课197所,还有153所学校没有开课,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农村未开课的学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并加强配备师资力量,满足开课的需要。
(二)加快“校校通”工程建设
首先,加强教育信息网的建设,要求在现有教育信息网的基础上,根据县(市)区各类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依托现有因特网建成覆盖市县校的传输网络,建立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和三级用户接入工程。实现全市内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第二,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要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交互式网上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要覆盖市、县、校三级教育机构的大型教育网络平台。未来的现代远程教育要以教育信息网为基础,建成一个连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并进入千家万户,能为所有学校和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开放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立交互式网上教学平台,形成教育资源群,并逐步构成我市终身教育体系。
第三,加强“校校通”工程建设,要建立以电信宽带为主要联接方式的上网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以市区中小学、农村中学、农村小学中心校以及农村小学逐步的实现“校校通”工程。加强“校校通”工程软件管理平台建设,要按期实现全市“校校通”工程。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要加快市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我市没有共享资源,要认真规划建立市级的资源库,成为全市的公有资源,实现全市的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把资源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特别加强市资源中心建设迫在眉睫,教育资源中心是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市教育资源,组织广大教师软件技术人员研制开发适合我市中小学校必修课并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软件,我市要分学科、分年级、分地区、分学校进行组织开发。形成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要整合教育资源把分布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有用资源整合成为市公共资源部分。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公享,在教育资源建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全市资源中心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各级学校配备足够的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保证全市所有中小学都有一名合格的教师满足开课要求,现在全市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有408名,实际需要648名,全市还要补充信息技术教师240名。这些教师主要要通过社会招聘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还有在职教师经过培训合格转学科录用。另外,除授课教师以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都应具有一名经过培训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每一所学校至少要有了3-8名经过培训的信息化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今后3年内要完成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校长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全市要建立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考试合格特征上岗制度[7]。
(五)加强投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计算机室建设、“校校通”工程建设的物质保证。建立起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政策性收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机制。一是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统筹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配置经费;二是要不断拓宽学费筹措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三是要以市场运作方式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四是要认真落实《关于取消信息技术课上机费的通知》每年市县区政府要设立信息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本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六)提高各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现实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要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七)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各级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八)建立完善的督导评估系统
要建立市县区督导评估小组,确定评估体系,实施督导。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评估标准之中,以评促建。全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校的评比工作,对为全市树立榜样的学校要树立典型积累经验。要宣传推广一批教育信息化的典型地区和学校,对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要积极落实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我省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建设标准,落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行教育软件准入制度,以规范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培养社会各行业信息化的前提;是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教育信息化未来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论从个别化、引领性的个别单位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还是区域性、示范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活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大多归于“点”形态。这种“点”的形态是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也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出具有一定普遍使用性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自2003年国家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呈现整体推进的态势。宏观来看,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涉及到整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整体推进的内容;整体推进的保障措施的三个方面,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三大特点[8]:
1、教育信息化将加速教育系统的体制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