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多个地区都进行了课改,鼓励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探索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导体,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听讲、学会听讲。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素质教育;探索
一、前言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习惯“满堂灌”的模式,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并没有师生互动,课堂也显得很乏味,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和激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是学会了公式和结论,便机械的去“模仿”解题,学生仿佛成了知识的容器。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便成了首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育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1.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对话式”教学模式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只是老师一味的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如果有学生插嘴,老师便认为这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是个坏学生;老师认为自己是权威,不接受学生的质疑。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讲话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当教师受到学生的质疑时,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探讨,找出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与学生共同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2.引进创新题型,开放学生的思维
在北京、上海等多个课改地区,数学的题型越来越“活”,教师可以多把这些地区的题目引进到课堂中,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只需点明解题思路,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拓展思维,不否定任何一位学生的方法,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爱上数学课堂。
3.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手脑并用
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讲究手脑并用。数学主要注重逻辑思维,光用眼睛看题目是看不出来的,尤其是在几何题中,更要求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拿几何体来说,的许多几何题都很抽象,有些同学的空间思维能力强,自己在大脑里就能想象出模型;但是大部分同学的空间感就没那么强,这时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画图或做模型来帮助这些同学解题。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形式分别教学
在数学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本来就喜欢数学、思维活跃,解题时自然就轻松,教师在教这些学生时,应该鼓励他们多探索新的解题方法;有些同学接受新知识较慢,解题时就会稍显吃力,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发散思维,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题。与此同时,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要求,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例如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小制作,做课题研究和报告等。
5.课堂与课下相结合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抓住课堂,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总是留给学生写不完的作业,学生自然就不愿意学习。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效率,在课堂上高效利用时间,在课余与学生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与学生的接触机会,用更多的时间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教师不仅需要丰富课堂内容,还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把教参上的题目个同学讲一遍,很少扩充,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扎实的专业功底,把书本上的公式和结论运用到题目中,举一反三,更全面、更生动的为同学讲解。同时,教师应该增强教研能力,深透研究课本,为数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只有大胆创新,才会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教师在想学生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也要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以身作则,才能作为学生的榜样。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创新,更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只有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陶玉芙.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2).
[2]朱建治.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3]冯高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2).
[4]夏雷鸣.浅谈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