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时俱进:论中国传统节日德育资源的开掘和利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四)爱国主义:贵和尚中,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贵和谐,尚中道,追求团结统一。我国的春节、元宵节,全国上下,男女老少,大家同乐,一派升平,和谐欢乐。端午节则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人们通过举办赛龙舟、吃粽子,彰显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腊八节”的起源除了“劝勤惩懒”的传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起,即“援岳(飞)抗金”。据说,当时老百姓见岳家军被奸臣克扣军粮,自动煮粥支持岳家军抗金,表达了对权奸的憎恨,对民族英雄的爱戴。中秋节、春节等无不包含着人们对故土、对家乡的眷念。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秋节、春节等又被赋予了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等深层次内涵。如今,包括台湾的众多诗人、作家,都以中秋节的“月亮”为题材,表达乡思、乡恋。

  二、利于道德教化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道德能在民间广泛传播,除了儒学教化和政府推广的原因,传统节日也是有效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传统节日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民俗形式,具有周期性和群众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一)周期性和群众性

  传统节日是以年为单位轮回进行的。由此,形成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特征。传统节日起源于民间,又散布、植根于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普天同庆、人人共享,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这两个特点使得道德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不一定固守在课堂和说理的层面。传统节日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年四季的时空之中,不失时机的进行道德教化。民众从小到大,年复一年不断地接受着道德传统的洗礼和熏陶。传统节日地域广泛,人们在无处不在的节日文化包围、簇拥下,可以不断完善、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传统节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实际上,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群众文化,积淀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良好的社会价值,具有渗透性、隐含性,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传承性和变异性

  传承性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天然地具备了传承性特征。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社会,内含大量美好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或是歌颂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伸张正义、扬善除恶的精神,或是追求爱情、扬美抑丑,或是追求吉祥、祭神斗邪,无不表现出深沉真挚的民族情感。“这些节日既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凝聚社会群体的力量,也为展示个人才艺、表彰伦理道德、提高民族自信心提供了时机与途径”。文化的传承性是相对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人类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节日文化也必然因时、因需而变化发展。如祭祖、上坟等,节日文化最初包含大量的迷信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报本返始”的人文理性所取代。传统节日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从来都是顺乎人性、因势利导,巧妙地渗入思想深处,比硬性灌输的效果好得多。

  (三)综合性和实用性

  传统节日文化的综合性,具有浓郁的包容和涵盖特性。从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看,容纳了文学艺术、服饰、礼仪、饮食、宗教、哲学以及娱乐方式、体育项目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广泛内容,而绝非单一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活动是应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如果不需要,则会被无情地淘汰。传统节日文化的实用性则是指节庆民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或是寄托乃至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或是在信仰崇拜中求得一种心理平衡,或是具有强身健体、益智娱情的直接功效。这两个特点,使得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内容灵活多样,而非呆板的条条框框。传统节日借助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模式来传递丰富多彩的道德信息和理念,使公众潜移默化的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