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2.1.2 拳理拳法的复杂化

  就单一拳种本身而言,一个成熟的拳种应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及训练体系相对完整的技击性运动,即它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套路、器械,还需要有一定的拳理,在风格、劲力、练功方法等诸方面别具一格。另外,任何拳种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仅某一拳种某一套路而言 ,其发展动因涉及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2.1.3 人力资源的多元化

  由古至今,河北曾涌现出大批的武术英豪 ,如,东汉时期赵云,系今河北正定人;东晋时期祖狄,是今河北涞水人,刘琨是今河北无极县人,此二人相交,“闻鸡起舞”,磨励斗志,被晋元帝封为奋威将军,北伐戎狄。涿州人赵匡胤,出身于四世的将门之家,盘龙棍扫平乱世,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另外,还涌现出“神拳”李洛能(河北深县人)、“杨无敌”杨露禅(河北永年人)、八卦掌传人董海JiI(河北文安县人)等武术名家。据当地旧县志记载,河北人以武步人仕途者甚众,如,河北文安县,共取武进士 25人,武举人 128人。

  此后,河北民间武术家更是层出不穷 、驰名海内外,他们宛如熠熠闪烁的群星镶嵌在河北武术发展的史册中,为中华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如,1903年沧州武术家“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击败在沪摆擂的美国人沙利文 、英国人乔治、法国人彼得,名画家齐白石欣然书写“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贺联,赠予王子平。此外,沧州武术和邯郸永年太极拳于 20O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充分说明河北民间武术 的人力资源,无论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还是从所代表的拳种门派上,均体现出一一定的多元化特征。

  2.2 兼容性

  燕赵故地的河北人民历来尚武,并传承不衰。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载:黄帝通过教武“振兵”、“习用干戈”,可见那时古代称之谓“大战之术”的武术,就在河北萌芽了。假如从西周倡导农民“一时讲武”起已达三千余年。在上千年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河北民间武术不断汲取营养进行 自我更新,其在更新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兼容性特征。

  2.2.1 横向切合兼容

  武绍祖先生在《中国武术史》开篇序言 中提到:“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国粹 ,与文、史、哲 、理、医诸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同中医、气功等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不同侧面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河北民间武术亦然,其拳种理论渗透着文、史、哲、理 、医等文化精髓,如,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董海川传习的八卦掌 ,融周易之理,取象八卦;一代武学大家孙禄堂先生则将拳术的本质上升为拳与道合,并根据易经和丹经先后创立了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和以内丹修为为表征的拳学进阶理论;武术家郑怀贤先生,不仅在武术方面造诣较高,而且其骨伤治疗方面也达到较高水平,曾担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著有《伤科治疗》、《正骨学》、《伤科按摩术》等教材,并曾给周恩来 、贺龙等国家领导人治过病。

  2.2.2 纵向交流融合

  河北武术与全国各拳派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局面。1985年河北省民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汇编的《河北省武术拳械录》中,收集整理出近 70余拳械。在这些拳械中,除八卦掌、苗刀、八极拳、燕青拳、戳脚 、明堂拳等多项拳种来 自于河北省外,还有部分拳种系于省内或其他省份的拳种交流融合而来,如杨式太极拳,则是由陈式太极拳交流变换而来,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先后衍生出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形意拳则由山西心意拳发展演变而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广为流传的大成拳;其他的还有 阴阳八盘掌 、六合 、太祖等等。它们在交流传承过程中,受河北地理、人文等环境影响,均能够历久弥新,各成体系,从而形成了多种流派并立的局面,究其奥秘 ,与河北民间武术文化的博大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不无关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