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亟待深化的几个问题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论文关 键 词:当代中国史学研究存在问题研究新路
  论文内容提要: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的窠臼,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应该着眼21世纪,以更宽广的眼界对中国历史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1世纪,人们将站在新的制高点上,审视历史,面对未来。如何更加自觉地走向文明、走向理智、走向和谐,如何更好地避免战争,避免灾难、避免盲目,这将取决于人类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程度,对客观规律的掌握程度,对自身不良行为的控制程度。由此,历史学家要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一、重视对重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

  历史研究既需要对个别事件的个案分析,也需要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宏观研究,尤其需要对一些带规律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从而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循历史规律,少犯错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有三个规律需要历史学家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是最宏观层面上的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已经对此作过深刻的揭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如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按不同的社会性质,从低级到高级,先后经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有的西方学者又从另一视角对社会发展规律作了揭示,如他们把人类社会按不同的文明形态划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不管是马克思的揭示,还是西方人类学家的新观点,都没有穷尽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过判断。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即使这样,由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还很短,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犯过严重错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才刚刚入门,因此,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需要孜孜不懈地探求。
  三是关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还不长,执政的时间更短,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对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机制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尤其要对苏联共产党的经验教训加以深入研究。20世纪在俄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十月革命胜利和苏共垮台。这两件大事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使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成功,使社会主义制度从书本变成了现实。而苏共的垮台,又使共产主义运动惨遭挫折,跌入低谷。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欧,发展壮大于俄国,经受重大挫折也在俄国。有了十月革命,才有了20世纪上半叶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大本营;有了它,才有了中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群体;有了它,才有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垒和冷战;也正有了它,才有了20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的反思和重新崛起。研究苏共历史,研究苏共的兴起与失败,将成为今后研究整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共垮台至今仅有十多个年头,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初步的,史学家们在今后应当花大力气去研究它,尤其是中国的史学家们更是责无旁贷。
  
  二、重视对中华文明渊源的研究
  
  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把中华民族的始祖认定为活跃在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这种归认渐渐得到了后人的普遍认同,黄帝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标志,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团结、统一、融合华夏子孙的一面旗帜。1953年西安半坡文化遗址被发现,生动具体地反映了约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先民们生活的场景,再次用实物佐证了司马迁的文字记载是可靠的。黄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也被视为是黄土文明,黄色文明,农业文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被挖掘,反映了七八千年前在长江流域生活的先民们的生存场景。人们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水稻栽培技术,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最早的编织技术和最早的船浆。河姆渡文化遗址被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使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二千年;二是使人们认识到中华文明既是黄色文明,也有蓝色文明,在远古时代,东南沿海的先民们就已经楫舟渡海。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构成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双翼,可谓双峰并峙。使人们对中华文明渊源的了解有很大的启发,这方面研究应当加强。
  
  三、重视对中外近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中国近代历史有两大主线。一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这一条主线脉络清晰,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保家卫国战争,进行得波澜壮阔;二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一条主线在总体上没有第一条主线那么有声有色,但也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领域,从洋务运动的兴起到民族资本的出现,从西学东渐到科学技术的引入,从近代学堂的创办到各类人才的培养,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等等,也是精彩纷呈。但由于近代以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激烈,在中国第一条主线几乎一直在唱主角,因而,第二条主线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既没有对中国近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对世界近现代化进行系统介绍,空白点较多。由于缺乏研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对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使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教训非常深刻。近代化、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加大研究力度。一是要加强对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研究,用这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二是要加强对世界近代化、现代化的研究,因为中国的近现代化是在世界的近现代化大背景下进行的;三是要对中外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掌握规律,寻找适合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四、重视对历史机遇的研究
  
  21世纪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时间,中国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从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百年时间,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而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在21世纪中叶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什么是战略机遇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利用外国资本进行转移的大好机会,争取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有人说,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利用世界制造业进行重新调整洗牌的大好机会,争取多上项目,多办企业,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和基地;还有人说,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好时机,融入国际社会,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似乎缺点什么。其实,真正的战略机遇期应当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是关乎全局,牵动全身的历史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要很好地利用当前世界局势对我有利的时机,特别是周边安全形势对我国有利的大好时机,尽全力发展自己。从上千年的历史看,从上百年的历史看,从近几十年的历史看,中国的周边形势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安定,这样对我国有利。中国最需要、最缺乏的就是安定,对于这个历史机遇的捕捉和认识,历史学家应当有自己独到的见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