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亟待深化的几个问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五、重视对国耻的研究
  
  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进行得尤为悲壮。在反侵略斗争中,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雄壮之歌。同时,也由于侵略者的残忍,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惨剧。从输入鸦片到贩卖劳工,从领土割让到巨额赔款,从南京条约到马关、辛丑条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就像一条条耻辱绳索捆绑在中国人民身上。人间的耻辱莫大于国耻。澳门的大三巴作证,南京的静海寺作证,北京的圆明园作证,东北的白山黑水作证,阵亡的北洋水师作证,惨遭屠杀的三十万南京军民的亡灵作证,这些都是近代以来、也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所遭受的最大耻辱。然而,以往我们对国耻研究的关注比较少。中国有句老话:知耻而后勇。我们只有牢牢记住这些惊天大耻,时刻提醒自己,警钟长鸣,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辄。因此,历史研究和教育要有国耻的内容,不能忽视,更不能回避,记住辉煌与记住耻辱同等重要。中华民族要想振兴与崛起,必须对百年来的国耻铭记在心,史学工作者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将国耻研究和教育承担起来。
  六、重视对不同类型文明的比较研究
  自人类脱离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形态,这是人类的伟大贡献,然而有一个非常有趣而又难解的现象,即在这诸多的文明形态中,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都先后消失,唯独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延继至今。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景观,也是一个历史之谜。其他几个文明的陨落,是天灾?是人祸?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如果是天灾人祸,那么,中华文明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却保存了下来。这恐怕就要从文明的内部深层去了解,从文化的品质、特性、结构等去分析,还有对不同文明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某种文明的消失自有其消失的原因,某种文明的延续自有其延续的道理,通过研究了解各个不同类型文明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又是如何冲突与融合的。有西方学者提出,未来世界的冲突不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类型文明国家之间的冲突。无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起码告诉人们,对文明的研究
  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人类社会自身的安全。
  
  七、重视对灾难史的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灾难纪录史。战争、饥荒、瘟疫、地震、洪水等灾难像梦魇般死死地缠绕着人类。仅以20世纪以来发生的灾难为例,先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死亡人数约1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死亡人数高达5000万人,单是中国抗日战争军民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就达2000万以上。此外,几次大饥荒饿死了上亿人,瘟疫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地震也使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顷刻间消失,仅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海域的海啸就波及南亚、东西亚和非洲12个国家,近20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无家可归。通过灾难史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在大自然灾难面前,人类往往是脆弱的,人类还远没有达到完全认识自然、掌握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人类自身行为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以及在利益驱使下人类自身发生的大规模战争。这些灾难对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大自然的破坏都是巨大的。大自然可以创造生命,也完全可以终结生命。通过灾难史的研究,使人们今后更加理智地行动。人类对此已有了认识。目前学术界对灾害的研究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总的看来,有两个不足:一是研究人员主要是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尤其是历史学家还没有参与;由此带来第二个不足,即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上,对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破坏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灾难史研究应当进入史学家的视野。
  
  八、重视对民族精神的研究
  
  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兴衰荣辱。有的民族曾引领风骚数百年,但后来落伍了;有的民族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潜力巨大;有的民族只是昙花一现,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地湮灭了;有的民族从辉煌到沉寂,经过卧薪尝胆又重新崛起。研究这种历史现象的背后,人们将发现,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同这个民族具有的内在精神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鲜明特点的精神,这是我们宝贵的遗产,但又是一笔良莠并存的遗产。这笔遗产,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可以继承?哪些需要扬弃?中华民族精神在何时曾傲立于世界潮头?何时又由盛及衰?原因又是什么?怎样才能重铸中华民族精神?历史学家应当加以研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中华民族精神与其他优秀民族的精神加以比较,学习、汲取其他民族精神中优秀的东西。
  
  九、重视对忧患意识的研究
  
  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当谨记此话。然而,人们又似乎很容易忘却这句话。人们往往对盛世景象津津乐道,如对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总是念念不忘。今天,我国刚刚摆脱贫穷,步入小康社会,“盛世之说”就开始见诸于许多媒体。其实,盛世说既不太符合实际,也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与进步,更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国人普遍缺乏的是忧患意识,需要的也正是忧患意识。忧什么?总起来说,一是外忧。一方面,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大环境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周边安全形势仍较严峻,容不得半点马虎。二是内忧。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面临巨大考验,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很大,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行业、人群之间收入不平衡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还比较尖锐,如处理不当将引发社会动荡。史学家有责任进行忧患研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