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湘赣边界特委与袁、王被杀的关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上述边界特委几任领导人对袁、王的看法,使中央感觉问题非常严重,并且特委多次要求中央派人前来井冈山巡视工作。因此,192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派彭清泉(即潘心源)为巡视员前来湘赣边界巡视工作,处理袁、王的问题就是其任务之一。边界特委领导人把袁、王视为“土匪”,并且情况还相当严重,这是造成中央果断派巡视员前来处理袁、王问题的主观因素。
三、边界特委的人员构成是造成袁、王被杀的组织基础
1928年10月产生的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及1929年5月由第二届第四次执委会产生的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先后为杨开明、谭震林、邓乾元、朱昌偕,成员共有毛泽东、朱德、陈毅、何挺颖、谭震林、彭德怀、滕代远、盘圆珠、谭思聪、王佐农、李却非、周里、杨开明、朱亦岳、陈正人、龙超清、刘天干、宛希先、邓乾元、刘真、朱昌偕、袁文才、王佐、谭兵、苏瑞兰(女)等25人。其中,毛泽东、朱德、陈毅、何挺颖、谭震林已于1929年1月随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离开井冈山;彭德怀、滕代远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后离开井冈山,以后也多在湘赣、湘鄂赣根据地游击,很少留在井冈山;谭思聪主要在茶陵境内工作;李却非到桂东、安仁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盘圆珠被挨户团抓进监牢,释放后于1932年夏病逝;杨开明代表井冈山前委,也于1929年1月前往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后在汉口被捕并被国民党杀害于长沙市;王佐农于1929年5月回到遂川任县委书记;宛希先于1929年冬被错杀于永新大湾村:周里长期在酃县开展工作;袁文才、王佐在第二届第四次执委会上没有当选执委会成员;谭兵、苏瑞兰系普通群众代表,在特委不起主导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后,实际在特委工作的只有邓乾元、朱昌偕、龙超清、刘真、刘天干、陈正人、宛希先、朱亦岳等人,书记先后为邓乾元、朱昌偕。从这些人员的构成可以看出,此时的边界特委主要是由对袁、王有很深成见的宁冈、永新等土籍领袖所领导,加上宁冈、永新两县县委也是由与袁、王矛盾很深的谢希安、刘真、朱昌偕等人任书记。边界特委的这种人员构成是造成袁、王被杀的组织基础。
四、“罗克绍事件”是造成袁、王被杀的外部因素
随着土客籍矛盾的不断加剧,加上当时边界特委几任领导人都将袁、王视为“土匪”看待,又适值中央“六大”决议案中有关于土匪问题的处理政策,从而加速了袁、王被杀的进程。1930年2月,“罗克绍事件”发生后,一场沉痛的历史悲剧已不可避免。
192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派彭清泉(即潘心源)为巡视员来湘赣边界巡视工作。在彭清泉的指导下,1930年1月18日至21日,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在遂川县于田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错误地作出了武力解决袁文才、王佐的决定,这就为错杀袁、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袁文才、王佐被杀,直接的导火线是“罗克绍事件”。罗克绍是茶陵县反动靖卫团团总。又是茶陵、酃县、宁冈、永新、莲花“联防”总指挥。罗克绍有个30多人的兵工厂,能造枪,袁文才、王佐一直很想把他的这个兵工厂搞过来,成为边界红军的兵工厂。为此,袁文才经过精心准备,终于在1930年2月2日,在茶陵江口的蕉坪将罗克绍抓住,同时还抓住了罗克绍的28名枪工。回到宁冈新城后,为了让罗克绍交出枪械所的人员和设备,并利用罗克绍勾通五县敌人反水到红军这边来,同时利用枪工到长沙运来钢铁造枪,待所有计划实现后再杀他。因此,袁文才对罗克绍好生款待,给他松了绑,摆了酒菜招待他,还陪他一起打麻将。这事引起宁冈县委书记谢希安的大为不满,后来谢希安把这事报告了龙超清和特委。由于袁文才未向特委呈明思想,全凭个人意气办事,从而引起特委的怀疑,认为他要勾结罗克绍“反水”。尽管袁、王用心良苦,可勾结罗克绍还是成为杀害袁、王的重要理由之一。
1930年2月22日。边界特委假冒“毛委员来信”,慌称要袁、王部队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将队伍开到永新城听编。从而将袁、王部队骗到永新。岂料晚上开会时,并没有讨论攻打吉安及部队整编事宜,而是以整顿思想为由,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不点名地指责袁、王“受编不受调”、“反对分田”、“勾结土豪,破坏苏维埃政府,扰害永新赤色政权”。结果双方拔枪对峙,会议不欢而散。当晚,彭清泉和边界特委给红五军去信,并派朱昌偕、王怀连夜前往红五军驻地安福洲湖,请求彭德怀派兵,立即解决袁、王。彭德怀在上有中央巡视员来信,又有特委书记朱昌偕等当面请求,况且上面有规定红五军在前委不能指挥时归边界特委指挥,加上事情突然,时间紧迫,在一时又不可能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红五军军委和特委共同决定,派红五军四纵队于2月23日晚急往永新。24日拂晓前到达永新后,即包围了袁、王及其部队驻地,为最后解决袁、王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24日拂晓前,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偕第一个闯进袁文才房间,开枪将袁文才打死在床上。负责解决王佐的永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彭文祥正前往王佐住地,王佐听见枪声,即与刁飞林等几个亲信往宁冈方向的东门跑去。可是,通往宁冈的东门浮桥已被拆断。王佐等即涉水过河,由于水急河深,王佐又不会游水,即被淹死在东关潭里。就这样,袁文才、王佐这两位曾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倒在了“左”倾错误的枪口之下。
袁、王被杀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袁部的主要骨干周桂春、谢桂标、陈梦平、谢华光、朱游庭、李筱甫等先后被抓住枪杀了,王部也只逃出小部分,被打死、淹死40余人,袁、王两支部队从此消亡。后来,袁文才的妻叔、袁部的骨干谢角铭与王佐的哥哥王云龙即收拢残部,“电省反赤”。从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之丧失。后来,红军部队数次力图恢复,均未奏效,反遭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