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葛陵楚简札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著的《新蔡葛陵楚墓》新近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该书著录竹简1571枚,附录一是贾连敏先生的《新蔡葛陵楚墓出土竹简释文》,图版六九至一九六是竹简照片。照片处理较好,释文相当准确,应当向整理者表示感谢。在对照释文看简文的过程中,有些零零碎碎地想法,写出来向大家求教。为便于印刷,简文不严格隶定。
 
1,甲二2    △(从糸、日、女)之以兆(从卜)玉
类似的语句又见于甲二10、甲三111、甲三166、乙一17、24、乙二23、乙三41。△字或从玉、贝、女,或从从玉、贝、日、女,或从玉、日、女。从“糸”者应释为“缨”。从“玉”者当释为“璎”。“璎”字也见于天星观一号墓出土的卜筮简中。关于“璎”字裘锡圭、李家浩二位先生已经做了很好地考证,早已成为定论。他们说:
《山海经·北山经》“其祠泰室、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西山经》“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婴以百圭百璧”,郭璞注“婴,谓陈之以环祭也。”天星观简“璎”字用法与此“婴”字用法相同。(《曾侯乙墓》517页注127,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文物出版社1989年)
因此葛陵简中“璎”、“缨”字的用法也应该与《山海经》中“婴”字用法相同。
 
2,甲二40   下内外视(从止)祷句所
此简上下均有残缺。第四字作者隶定作从“视”“止”。我们认为有问题。此字应当分析为从“示”“畏”声,释为“鬼”。郭店简《成之闻之》5“畏”字的写法与此字右旁形体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鲁邦大旱》2“庶民知说之事鬼也”之“鬼”,原书释为“视”。黄德宽先生分析为从“示”“鬼”声,释为“鬼”。(《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学术界》2003年1期82页)亦可为证。
第五字作者释为“祷”。我们认为应释为“神”。楚文字中“神”字常见,多与简文形同。可详参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简帛文字编》21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3,甲三15    隹潒栗恐懼
“栗”当读为“慄”。《尔雅·释诂下》:“慄,懼也。”《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慄。” 慄与恐、懼均为同义词。《说文》“潒,水潒漾也。”《玉篇》“潒,今作荡。”荡有震动义。《史记·龟策列传》“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百僚荡恐。”荡与恐连用,与简文荡与慄、恐、懼连用同。
 
4,甲三22   能(原文上部有“日”)日癸丑
首字作者隶作从“日”“能”,是正确的。我们怀疑此字应分析为从“日”“能”声,读为“翼”。“能”、“台”二字古通。如:《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郑注“耐,古书能字也。古以能为三台字。”《文选·月赋》“增华台室。”李注“《史记》曰‘中宫文昌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能古台字也。”“異”、“咍”二字古通。如:《楚辞·九章》“又众兆之所咍。”《考异》“或曰众兆之所異。”因此,“翼”可以“能”为声符。“翼日”即第二天。古文字、典籍均习见。《书·武成》“越翼日癸巳。”或作“翌日”。
 
5,甲三61   成敢用解讹怿忧
“怿”字当读为“释”。《说文》“释,解也。”《汉书·吴王濞传》“犹惧不见释。”颜师古注“释,解也,放也。”释与解为同义词。
 
6,甲三65  霝力,休有成庆
“霝力”当读为“灵力”。见于齐叔弓鎛“灵力若虎”,可与《诗·邶风·简兮》“有力如虎”相比照。“灵力”义为威力。“休有成庆”与史颂簋“休有成事”、中山王壶“休有成工”句式同。《广雅·释诂一》“休,善也。”战国时齐国有勇士名叫成庆,或作成荆,似乎与简文无关。秦公簋有“高弘有庆”句,《诗·小雅·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郑笺“庆,赐也。”简文的“庆”字似应作赐讲。
 
7,甲三64   小臣成奉害(原文从辵)虎(原文从戈、口)
“奉”后二字作者的隶定是正确的。最后一字从“戈”从“虎”从“口”(“口”可视为赘加的无义偏旁),应释为“暴”。甲骨文、金文中有从“戈”从“虎”之字,裘锡圭先生已经正确地释为“暴”(《古文字论集》350—352页,中华书局1992年)。“奉”后一字,从“辵”“害”声,可能读为“遏”,但由于简文残缺,不敢确定。字又见于乙四30。


 
8,甲三131    △疾
“疾”上一字从“骨”“盍”声,不见于字书。“盍”、“甲”二字古通。如:《易·谦·九四》“勿疑朋盍簪。”汉帛书本“盍”作“甲”。从这个角度考虑此字可读为“胛”,但“胛”字简文已经出现。颇疑此字应读为“胁”。《说文》“盍(从疒),读若胁”可证。《说文》“胁,两膀也。”《玉篇》“胁,身左右腋下也。”胁指腋下到腰上的部分。
 
9,甲三217   乙丑之日
“丑”字形体比较特别,与楚文字一般的“丑”字形体不同。我们怀疑此字从“丑”从“肘”,“肘”与“丑”共用“又”旁,“肘”是加注的声符。郭店简《成之闻之》3“敬慎以肘(导)之”中“肘”的写法可以为证。(李天虹《释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中的“肘”》,《古文字研究》22辑,中华书局2000年)
 
10,甲三235—1   长刺
第二字释“刺”误。应释为“剌”。相同的形体又见于天星观简,滕壬生先生《楚系简帛文字编》(510页)释为“剌”是正确的。天星观简辞例也为“长剌”,是卜具。
 
11,甲三324   毛(从邑)生△
最后一字作者认为囊中从“木”从“辛”,不确。谛审简文照片,似乎从倒矢。矢在皮囊中,应释为“箙”。此字繁体见于曾侯乙墓竹简中,详参《楚系简帛文字编》360页。《说文》“箙,弩矢箙也。”《周礼·夏官·司弓矢》“中秋献矢箙。”郑玄注“箙,盛矢器也,以兽皮为之。”此字在简文中用为人名。
 
12,甲三380   △尹
△字作者仅严格隶定,字从“戈”从两“×”。△或从△之字又见于如下楚文字中:
既(从刀)于△(从又)           甲三363
山陵不△(从止)                  楚帛书
曰班(闲)车△                   上博简《周易》
楚帛书中的这个字许多学者都释为“疏”。上博简《周易》中的这个字廖名春先生曾做过如下考释:
“△”,帛书易经本、帛书易传《昭力》引、王弼本作“卫”。“△”字从爻从戈,戈与卫一为歌部,一为月部。爻与卫声同,韵一属宵部,一属月部,主要元音同。疑音近相同。(《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52页,齐鲁书社2001年)
上博简《周易》中的这个字极为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因为上博简中的这个字今本、帛书本均作“卫”。也就是说“△”与“卫”是异文,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三种:异体、通假、同义。根据这一点,我们还是倾向于把楚帛书以及葛陵简中的△及从△之字读为“卫”。葛陵简中的“卫”为地名。
 
13,乙一15   一青义
又见于乙二38。“义”字写法特别,“羊”在下,“我”在“羊”之上。此种写法的“义”又见于包山129号简,释法很多。我曾写过一篇小文考释此字为“羝”。(《包山一二九简释文补释一则》,《华学》第六辑94页)现在看来是错误的,特此更正。“一青义”作者读为“一青牺”是正确的。
 
14,乙四98   郑卜子求(从心)以弁(从三黾)页之△为君三岁贞
△作者仅作硬性隶定。此字应分析为从“黾”、从“田”、从“雟”。在释读这个字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九店楚简、包山楚简中一个从“田”从“崔”的字。此字李家浩先生考释如下:
此字从“田”从“崔”。“崔”是“雟”字所从的偏旁,与“崔嵬”之“崔”非一字。……简文“崔(下从田)”有可能是“雟(左从田)”字的异体。“雟(左从田)”见于《集韵》卷二齐韵,即“畦”字的重文。《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王逸注:“畦,共呼种之名。……五十亩为畦也。” ……


根据李先生的考释,“雟(左从田)”字的重文是“畦”。△从“黾”“雟(左从田)”声,应当释为“蛙”(与从“黾”、“圭”声之字为异体)。“蛙”在简文中能否读为“卦”,待考。
 
15,零352   於成△(祼)录(上从鹿)
△字作者括弧内标注是“祼”,是错误的。此字当释为“爵”。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缁衣》15、楚燕客铜量铭、包山266简中的“爵”字均可为证。第二字是个双声符的字,“录”、“鹿”均为声符,可释为“录”。简文“爵录”应当读为“爵禄”,指官爵和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字又见于乙四137,也应该释为“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