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史学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0)。并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逻辑地系统化为“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61)的思想,又把唯物史观与认识论、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坚持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毛泽东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62)这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群众负责、一切依靠群众与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正确地看作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即是承认群众是认识活动的主体。领导者只是群众中的一分子。共产党人在群众面前只有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与领导。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3),要求“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64),这就大大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学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体现,是党的宝贵传统,也是毛泽东以唯物史观武装全党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靠了它团结各族人民、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长期斗争中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才克取了无数困难,战胜了帝国主义支持的中国近代史上最强大的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5),“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66),中国人民开辟了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的新纪元”(67)。

  三、毛泽东的史学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鉴古知今、推导未来,正确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的范例

  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针,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替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国指出了光明前程。在他的全盛时期整个意识形态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唯物史观一统到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践履了恩格斯说的“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毛泽东的思想、学说、史学成就,正是这一时代、中国这段英勇壮烈的历史的映照。他正确处理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史学研究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向导。以事实雄辩地改变人们把历史与现实割裂、把历史研究当作“发思古之幽情”、“眼睛向后看”的偏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处在历史发展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只是前者理论的历史的反映。轻视历史也就是轻视科学、轻视人类自身、轻视自己的未来。当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以东方巨人的气魄,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68)的时候,也宣告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胜利,证明了毛泽东历史观以及他的历史预见的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威望与毛泽东个人的成就,这时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在1935年挥写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中说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9)。“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时得到了历史印证。而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也在毛泽东手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高峰。

  毛泽东史学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学必须面向时代。毛泽东是革命家、理论家与史学家三位一体,首先是伟大的革命家。因为他是中国革命的实践者、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变革、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所以也就最能感受时代的脉搏,最迫切地需要听到历史的心声,最渴望得到人类已积聚的智慧与知识,为我所有。因此,他反复强调要“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70)他善于把中国当今社会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观察,从历史中得到启迪,从发展中探索规律,把握机遇,指导实践,使古老的历史与时代精神相沟通,与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新的历史创造的实践相联结。毛泽东史学成功的经验还告诉我们有志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不能割断历史忘了祖宗。而缅怀祖宗,还是为了造福子孙。不重视历史的人,决不会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能成为好的领导者。正如一位外国历史学家说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必定是徒劳的”(71)。历史学首先是一门记述科学求实科学,重史料、重考据、重事实。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彰往察来、古为今用是它的功能。如毛泽东所云“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里引出正确的结论”(72)。如果离开“实事求是”,也就失去了史学的灵魂。忽视史实,把历史当作主观随意性为所欲为的天地,这是对历史的亵滨,当然是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所不可取的。毛泽东与旧史家不同,在于他重视批判地继承历史财产,立意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他的优势在于社会实践与史学理论双向互补,相得益彰。是时代塑造了他,更是他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的收获!

  历史科学门类众多,内容广泛,在发挥社会功能上,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历史学者所处条件不同,也是不能划一要求的。研究成果有的直接应用,有的只是间接有益,有些甚至在当前的“无用的”,但却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待这个问题也必须有历史的眼光,辩证地解决,防止狭隘功利主义的近视看法。

  毛泽东的引路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对历史学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

  “历史,恰如‘时’在人生世界上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里边一层一层的陈列着我们人类历史相传下来的家珍国宝。这一座高楼,只有生长成熟踏践实地的健足,才能拾级而升,把凡所经过的层级,所陈的珍宝,一览无遗;然后上临绝顶,登楼四望,无限的将来的远景,不尽的人生的大观,才能比较的眺望清楚。在这种光景中,可以认识出来人生前进的大路。我们登临过去的崇楼登的愈高,愈能把未来人生的光景及其道路,认识的愈清”(73)。

  “踏践实地的健足”去登临历史高楼,“登的愈高,愈能把未来人生的光景及其道路,认识的愈清”。毛泽东的史学成就正在这里,给人的启示也在这里!

  毛泽东的史学之功一言以蔽之:在于引导中国人民认清前进的道路,“走历史必由之路”(74)。

  今天,历史向中国人民展示更广阔、更灿烂也更复杂的前景与更大的机遇。展望未来,认识未来,看清前程,把握前程,越来越成为迎接与赢得世界与中国美好将来的必要前提,因而也更需要把历史科学(广义的)作为人生必修课。勤奋攀登这座历史高楼—人类智慧的殿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注释

  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第650页。

  ③④⑥⑦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第108页,第114页,第114页,第131页。

  ⑤《斯诺文集》(四),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18页。

  ⑧⑨(49)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第198页,第199页,第202页。

  ⑩(12)(2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04页,第182页,第161页。

  (11)权延赤《红墙内外——毛泽东生活实录》,昆仑出版社,1989年,第96页。

  (13)《斯诺文集》(一),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94页。

  (14)(23)(34)(60)(61)(62)(63)(64)(7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第1083页,第1079页,第1031页,第109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