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地位——八—九世纪唐朝与新罗关系论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提纲与提要】
  第一节为统一新罗的建国进程,以新罗为中心(强调新罗为半岛本土交流的大规模全面展开,半岛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族文化建设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至盛唐玄宗称之为“君子之国”。同时,新罗侨民也为唐朝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由于自身的和平发展以及与唐朝亲密的盟好关系,统一新罗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和提高。八、九世纪,以唐罗关系为主干,东亚战略格局实现了有效的制衡,从而使国际政治维持了近两百年的稳定局面。这些,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 主要是统一的韩民族从此开始形成。此前的古朝鲜以及半岛三韩和以高句丽为代表的夫余 貊系诸族究其渊源分属两大族群,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存在檀君和东明两种始祖说。总之,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参朝鲜科学院历史所编《朝鲜通史》(汉译本)上卷第三章第三节《朝鲜部族的形成》,三联书店,1962年,50-53页。
[2] 《资治通鉴》卷196,中华书局标点本(以下引《通鉴》及正史皆为此本),6181页。
[3] 同上6202页。
[4] 同上卷197,6198页。
[5] 《旧唐书·百济传》,5330页。
[6] 参《新唐书·东夷高丽传》,6188-9页。
[7] 同上,6189页。
[8] 《旧唐书·新罗传》,5335页。
[9] (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卷7《新罗本纪第七》,景仁文化社影印本(以下引《三国史记》均为此本),1994年,77页。
[10] 《资治通鉴》卷199,6260页。
[11] 同上6287页。
[12] 《三国史记》卷26《百济本纪第四》,259页。参申滢植《百济史》第三章第3节《百济的成长与发展》,汉城:梨花女子大学出版部,1997年,144页以下。
[13] 参《三国史记》卷34《杂志第三·地理一》尚州、康州条,352-4、356-8页;同书卷35《杂志第四·地理二》汉州条,359-63页;同书卷36《杂志第五·地理三》熊州、全州条,369-73页。并参《大东舆地全图》,收在元庆烈《大东舆地图研究》,汉城:成地文化社,1991年,另附图。
[14] 参李基白《韩国史新论》(汉译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47-49页。
[15] 主要是《昌宁碑》、《北汉山碑》、《黄草岭碑》和《磨云岭碑》,见《新罗:真兴王四碑》,收在六堂崔南善编《新订〈三国遗事〉附录》,9-15页,附于氏编《(增补)三国遗事》,汉城:瑞文文化社,1996年。
[16] 参上引李基白《韩国史新论》48页地图。
[17] 参上引李基白《韩国史新论》48-9页。其实百济圣王(523-554)由熊津再移都泗沘(今扶余)恐怕也和在陆地上受到强烈排挤有关,其意图不外是便于凭借海路联络盟友以抵抗进攻,如后来在“白江口之战”中然。只不过圣王当时百济所遭受的陆上进攻不光来自新罗,还有高句丽,见《三国史记》卷26《百济本纪第四·武宁、圣王》,264-5页。
[18] 参千宽宇《伽耶史研究》,汉城:一潮阁,1997年,44-52页。
[19] 见《三国史记》卷6《新罗本纪第六·文武王》,72页。
[20] 《旧唐书·东夷百济传》,5330页。
[21] 《旧唐书·东夷新罗传》,5336页。
[22] 《资治通鉴》卷200,6329页。
[23] 同注145。
[24]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18的记载,当年唐将苏定方伐百济,曾于扶余扶苏山下以白马钓江中蛟龙平息风浪,故江曰白马,韩国人至今称之。汉文史料略作白江。日本史料中称为白村江,未知何故。东邻学界曾有大量论著论及“白村江之战”及其历史作用,其实许多人连什么是白江、白江口以及周留城的具体位置都没有搞清楚(参郑孝云《古代韩日政治交涉史研究》第4章第2节《“白江战斗”的问题点与对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