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癸丑苏南大疫: 烂喉痧流行的开始?(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疫痧之误认冬温痧(此后咸丰本有‘而死’二字)者,亦已久矣。”后在《凡例》中又说:“疫毒痧疹,古无其症,罕有其方。目下疫痧盛行,既有其症,苦无其法。予也深思其故,而不可得。一日南窗静坐,检阅《瘟疫全书》,(咸丰本作‘近来疫痧盛行,苦无治之,一日余读《温疫论》’)见其症,有内症、有外症、有不内不外症。立三消饮,以之消内、消外、稍不内不外,投之无不效。因悟疫痧初起有表症、有里症、有半表半里症,将河间先生双解散表里兼治之方,加减酌定,名曰表里解毒汤。以之解表、解里、解半表半里,亦投无不效。”[ ]其所谓的近来或目下,从其撰书的时间看,应为康熙末到乾隆初这一段时间。该书定稿于乾隆八年,根据作者的说法,六年到八年正是城乡疫痧交相飞染之时,作者在书中对烂喉痧准确而细致的描述,无疑正是其多年临床观察所得。不过,疫痧的出现应该在作者写作此书之前,不然写作动机便无从着落,从该书草创于康熙五十九年,粗成于雍正七年这点看,疫痧在康熙后期,即十八世纪初就已在江南存在,而康熙五十九年和雍正七年前后,可能就有疫痧在当地的流行。据民国《太仓州志》的记载,雍正六年三月九日午亥,“有黑气如匹布从东南至西北,良久方散”。七月三日,“有白气如匹布,是年疫”[ ]。从这则记载的语气表明,疫情应发生在七月以后,很可能在冬季,故是疫痧流行的可能性不小。
参 考 文 献
1 广东中医学院主编. 中医喉科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43.
2、34 王季午主编.中国医学大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95、102、564、582.
3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47;余永燕.烂喉痧(猩红热)病史考略.中华医史杂志,1998,28(3:157~158.庄树藩主编.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80.
4 唐迎川.烂喉丹痧论.见唐笠山.见吴医汇讲.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34.
5 李纯修.烂喉痧论. 唐笠山.见吴医汇讲.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01.
6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47.
7 余云岫. 猩红热旧说之回顾. 新医药. 1934,2(2、3).
8 余云岫. 猩红热与中国旧医学. 中华医学杂志. 1941,27(5):5.
9 陈方之. 急慢性传染病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102~104、243~246;中国猩红热简史.医学史与保健组织. 1957,(2):102~105.
10 陈胜昆. 中国疾病史. 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4:40.
11 Angela Ki Che Leung Diseases of the Premodern Period in China. in K. F. Kiple ed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354~355.
12 金德鉴. 烂喉丹痧辑要·附录. 见陈修园编撰. 陈修园医学七十二种. 上海:上海书店,1988:1983.
13 庄树藩主编. 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222.
14 谢诵穆. 中医病名研究·喉痧第六.中医新生命. 1936,19:43.
15、32 陈方之. 中国猩红热简史. 医学史与保健组织. 1957,(2):101.
16 陈方应修,俞樾纂. 川沙厅志·杂记·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700.
17 金福曾等修,张文虎等纂. 南汇县志·杂志·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1478.
18 应保时修,俞樾纂. 上海县志·杂记·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2613.
19 陈其元等修,熊其英等纂. 青浦县志·杂记·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2049.
20、46 王祖畲纂. 太仓州志·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1967、1966.
21 梁蒲贵等修,朱延射等纂. 宝山县志·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1553.
22 张承先纂,程攸熙订正. 南翔镇志·人物·耆德. 上海:上海书店,1992:485.
23 吴秀之等修,曹允源等纂. 吴县志·祥异考.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915.
24 佚名. 吴城日记·眉叟年谱. 见苏州博物馆等编. 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257.
25 张鸿、来汝缘修,王学浩等纂. 昆新两县志·祥异.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635
26施若霖纂. 璜泾志稿·杂缀志·灾祥.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197.
27、29 曹焯纂,陆松龄增订. 沙头里志·轶事.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620、621.
28 赵曜纂. 璜泾志略·灾祥.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257.
30 魏之琇辑. 续名医类案·疫. 见潘桂娟等校注. 名医类案(正续编).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359.
31 见刘更生主编. 医案医话医论名著集成.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11.
33 余永燕. 烂喉痧(猩红热)病史考略. 中华医史杂志. 1998,28(3):157.
35 汝琴舫. 治瘟阐要. 见《吴中医集》编写组编. 吴中医集·瘟病类.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83.
36、37 李梦东主编. 传染病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98、84.
38 袁枚. 子不语. 长沙:岳麓书社,1985:96~97.
39、42、43、45 萧霆. 痧疹一得. 见《吴中医集》编写组编. 吴中医集·瘟病类.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0、150、114、115、123、109.
40 邬良岗. 痧疹一得·整理说明. 见《吴中医集》编写组编. 吴中医集·瘟病类.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7.
41 王祖畲纂. 太仓州志·人物·艺术.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429.
44 杨医亚主编. 温病.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8、222;南京中医学院编. 温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81、103
参 考 文 献
1 广东中医学院主编. 中医喉科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43.
2、34 王季午主编.中国医学大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95、102、564、582.
3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47;余永燕.烂喉痧(猩红热)病史考略.中华医史杂志,1998,28(3:157~158.庄树藩主编.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80.
4 唐迎川.烂喉丹痧论.见唐笠山.见吴医汇讲.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34.
5 李纯修.烂喉痧论. 唐笠山.见吴医汇讲.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01.
6 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47.
7 余云岫. 猩红热旧说之回顾. 新医药. 1934,2(2、3).
8 余云岫. 猩红热与中国旧医学. 中华医学杂志. 1941,27(5):5.
9 陈方之. 急慢性传染病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102~104、243~246;中国猩红热简史.医学史与保健组织. 1957,(2):102~105.
10 陈胜昆. 中国疾病史. 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4:40.
11 Angela Ki Che Leung Diseases of the Premodern Period in China. in K. F. Kiple ed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354~355.
12 金德鉴. 烂喉丹痧辑要·附录. 见陈修园编撰. 陈修园医学七十二种. 上海:上海书店,1988:1983.
13 庄树藩主编. 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222.
14 谢诵穆. 中医病名研究·喉痧第六.中医新生命. 1936,19:43.
15、32 陈方之. 中国猩红热简史. 医学史与保健组织. 1957,(2):101.
16 陈方应修,俞樾纂. 川沙厅志·杂记·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700.
17 金福曾等修,张文虎等纂. 南汇县志·杂志·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1478.
18 应保时修,俞樾纂. 上海县志·杂记·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2613.
19 陈其元等修,熊其英等纂. 青浦县志·杂记·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2049.
20、46 王祖畲纂. 太仓州志·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1967、1966.
21 梁蒲贵等修,朱延射等纂. 宝山县志·祥异.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1553.
22 张承先纂,程攸熙订正. 南翔镇志·人物·耆德. 上海:上海书店,1992:485.
23 吴秀之等修,曹允源等纂. 吴县志·祥异考.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915.
24 佚名. 吴城日记·眉叟年谱. 见苏州博物馆等编. 丹午笔记·吴城日记·五石脂.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257.
25 张鸿、来汝缘修,王学浩等纂. 昆新两县志·祥异.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635
26施若霖纂. 璜泾志稿·杂缀志·灾祥.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197.
27、29 曹焯纂,陆松龄增订. 沙头里志·轶事.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620、621.
28 赵曜纂. 璜泾志略·灾祥.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257.
30 魏之琇辑. 续名医类案·疫. 见潘桂娟等校注. 名医类案(正续编).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359.
31 见刘更生主编. 医案医话医论名著集成.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11.
33 余永燕. 烂喉痧(猩红热)病史考略. 中华医史杂志. 1998,28(3):157.
35 汝琴舫. 治瘟阐要. 见《吴中医集》编写组编. 吴中医集·瘟病类.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83.
36、37 李梦东主编. 传染病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98、84.
38 袁枚. 子不语. 长沙:岳麓书社,1985:96~97.
39、42、43、45 萧霆. 痧疹一得. 见《吴中医集》编写组编. 吴中医集·瘟病类.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0、150、114、115、123、109.
40 邬良岗. 痧疹一得·整理说明. 见《吴中医集》编写组编. 吴中医集·瘟病类.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7.
41 王祖畲纂. 太仓州志·人物·艺术. 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429.
44 杨医亚主编. 温病.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8、222;南京中医学院编. 温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81、103
上一篇: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
下一篇: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