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因为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同时,由于中苏双方商定,一旦出现战争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中长铁路,这样,通向太平洋的铁路线自然也就继续在苏联的掌握之中了。
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斯大林的上述设想和动机,75但也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早在1945年6月29日,苏联外交部第二远东司的报告就指出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对于保障苏联远东地区安全的重要性。76甚至在是年9月美苏已经确定以三八线为界划分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以后,苏联外交部仍然向斯大林建议,一旦对朝鲜实行托管,“其三个战略地区釜山、济洲和仁川必须控制在苏联军事指挥官手里”。“如果关于把朝鲜的这些战略地区给予苏联的建议遭到反对,那么可以提议苏联和中国共同控制这些战略地区”。外交部的另一份报告则提出,“在缔结四大国对朝鲜实行托管条件的协定时,按照联合国宪章第82款的规定,釜山、清津、济洲岛和仁川必须规定为进行分配的战略地区。这些地区对于确保苏联与中华民国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基地的可靠海上交通和通道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必须处于由苏联政府实施的特殊的军事控制之下”。77只是由于当时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基本实现了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而后来美苏之间爆发冷战时,斯大林的注意力又首先集中在欧洲,苏联不愿意也没必要在朝鲜半岛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所以,斯大林放弃了对朝鲜南部战略目标的要求。直到毛泽东访苏之前,斯大林的本意还是维持原有的中苏条约。这样自然可以保证苏联在东北亚的既得利益,而没有必要在朝鲜再引发一场可能导致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危机。但是当斯大林感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将失去时,对朝鲜半岛战略目标的控制当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78
对此还可以指出的间接证据是,在对外政策中使用“交换”势力范围的手法,在俄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沙皇俄国在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后调整了远东政策,为此曾策划外蒙古地区独立,并与日本达成妥协,推行了一个“用朝鲜‘交换’蒙古”的计划。79斯大林利用与西方交换势力范围或被占领国领土来保证苏联国家安全利益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不仅战时斯大林与丘吉尔在巴尔干问题上的交易是众所周知的一例,而且就在朝鲜半岛,斯大林也曾进行过同样的尝试。当美苏之间讨论三八线的划分问题时,斯大林就试图以美国对朝鲜半岛南部领土的占领来交换苏联对三八线以北日本本土部分领土的占领。尽管由于麦克阿瑟的强硬立场,苏联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斯大林以交换势力范围来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的手段和意图却是显而易见的。80
总之,斯大林在解决与毛泽东结盟中的经济利益冲突时,对苏联在远东的战略方针是有缜密的通盘考虑的。而如此设想和计划的结果是,苏联既可以通过军事和政治同盟使中国加入莫斯科的东方集团,又能够保证其在远东的战略权益。
通过对中苏外交谈判进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虽然在形式上保证了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盟友关系,但实际上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猜疑和不满反而加强了。苏联被迫做出的让步和牺牲固然使斯大林心中充满怨气,而毛泽东尽管对《补充协定》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后来他常把东北和新疆称为苏联的两个“殖民地”或势力范围的说法,也表明他当时接受这个协定并非心甘情愿。所以,中苏同盟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不祥的阴影中。只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决定出兵帮助朝鲜,才加强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巩固和发展了中苏同盟的经济基础。
(原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该文的日文发表《思想》2001年8月号,英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年第3期,俄文发表在《远东问题》2002年第4期。)
注释:1其中大部分文献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选编》课题组译成中文,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1998年总67辑和《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
2在这方面首先做出贡献的是德国联邦苏联东欧研究所迪特·海因茨希(Dieter Heinzig)教授,虽然笔者还无法阅读他的德文新著《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1945-1950年苏联-中共关系研究》,但通过一起开会讨论,并看过陈之宏、陈兼为该书所写的书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后,相信他的研究是相当成功的,尽管笔者有些观点与其不尽相同。笔者曾与俄国学者冈察洛夫合作《1950年中苏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载《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3期)一文,讲述了谈判的基本过程,本文将做进一步分析,并增加了新材料。
3参见拙文:《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4А。М。Ледовский,СекретнаямиссяА。И。МикоянавКитай(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1949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5,№2,л。106-107;№3,л。101.5И。В。Ковалев,ДиалогСталинасМаоЦзэдуном,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6.6А。М。Ледовский,СекретнаямиссяА。И。МикоянавКитай(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1949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5,№3,л。101.7Ковалев前引文,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6;Sergei Goncharov,John Lewis ,Xue Litai,UncertainPartner :Stalin ,Mao,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1993;Chen Jian ,China’sRoad to the Korean War: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New York,1994,p63.8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1页。
9采访邓力群记录,转引自徐则浩:《王稼祥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456页。
101949年7月4日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АПР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ф。45,оп。1,д。328,лл。11-50.11АВПРФ,ф。0100,оп。42а。п。288,д。19,лл。81-85.转引自Б。Кулик,КитайскаяНароднаяРеспубликавПериодСтановления(1949-1952г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4г。№6,л。75.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页。
13Ковалев前引文,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8-89.14在此之前,研究者大多根据师哲的回忆录认为,中苏莫斯科会谈初期出现不愉快的原因是斯大林不了解毛泽东的意图,或双方产生了误会。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似乎是没有道理的。至于有俄国学者称毛泽东访苏主要是为了养病的说法,更是大谬不然了。
151949年12月16日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记录,АПРФ,ф。45,оп。1,д。329,лл。9-17.16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18Ковалев前引文,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9.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第197页。
20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第18页。可惜的是,在目前中俄两国公布的档案中均未见到关于这
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斯大林的上述设想和动机,75但也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早在1945年6月29日,苏联外交部第二远东司的报告就指出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对于保障苏联远东地区安全的重要性。76甚至在是年9月美苏已经确定以三八线为界划分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以后,苏联外交部仍然向斯大林建议,一旦对朝鲜实行托管,“其三个战略地区釜山、济洲和仁川必须控制在苏联军事指挥官手里”。“如果关于把朝鲜的这些战略地区给予苏联的建议遭到反对,那么可以提议苏联和中国共同控制这些战略地区”。外交部的另一份报告则提出,“在缔结四大国对朝鲜实行托管条件的协定时,按照联合国宪章第82款的规定,釜山、清津、济洲岛和仁川必须规定为进行分配的战略地区。这些地区对于确保苏联与中华民国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基地的可靠海上交通和通道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必须处于由苏联政府实施的特殊的军事控制之下”。77只是由于当时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基本实现了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而后来美苏之间爆发冷战时,斯大林的注意力又首先集中在欧洲,苏联不愿意也没必要在朝鲜半岛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所以,斯大林放弃了对朝鲜南部战略目标的要求。直到毛泽东访苏之前,斯大林的本意还是维持原有的中苏条约。这样自然可以保证苏联在东北亚的既得利益,而没有必要在朝鲜再引发一场可能导致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危机。但是当斯大林感到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将失去时,对朝鲜半岛战略目标的控制当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78
对此还可以指出的间接证据是,在对外政策中使用“交换”势力范围的手法,在俄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沙皇俄国在1905年日俄战争失败后调整了远东政策,为此曾策划外蒙古地区独立,并与日本达成妥协,推行了一个“用朝鲜‘交换’蒙古”的计划。79斯大林利用与西方交换势力范围或被占领国领土来保证苏联国家安全利益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不仅战时斯大林与丘吉尔在巴尔干问题上的交易是众所周知的一例,而且就在朝鲜半岛,斯大林也曾进行过同样的尝试。当美苏之间讨论三八线的划分问题时,斯大林就试图以美国对朝鲜半岛南部领土的占领来交换苏联对三八线以北日本本土部分领土的占领。尽管由于麦克阿瑟的强硬立场,苏联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斯大林以交换势力范围来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的手段和意图却是显而易见的。80
总之,斯大林在解决与毛泽东结盟中的经济利益冲突时,对苏联在远东的战略方针是有缜密的通盘考虑的。而如此设想和计划的结果是,苏联既可以通过军事和政治同盟使中国加入莫斯科的东方集团,又能够保证其在远东的战略权益。
通过对中苏外交谈判进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虽然在形式上保证了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盟友关系,但实际上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猜疑和不满反而加强了。苏联被迫做出的让步和牺牲固然使斯大林心中充满怨气,而毛泽东尽管对《补充协定》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后来他常把东北和新疆称为苏联的两个“殖民地”或势力范围的说法,也表明他当时接受这个协定并非心甘情愿。所以,中苏同盟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不祥的阴影中。只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决定出兵帮助朝鲜,才加强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巩固和发展了中苏同盟的经济基础。
(原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该文的日文发表《思想》2001年8月号,英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年第3期,俄文发表在《远东问题》2002年第4期。)
注释:1其中大部分文献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选编》课题组译成中文,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1998年总67辑和《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
2在这方面首先做出贡献的是德国联邦苏联东欧研究所迪特·海因茨希(Dieter Heinzig)教授,虽然笔者还无法阅读他的德文新著《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1945-1950年苏联-中共关系研究》,但通过一起开会讨论,并看过陈之宏、陈兼为该书所写的书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后,相信他的研究是相当成功的,尽管笔者有些观点与其不尽相同。笔者曾与俄国学者冈察洛夫合作《1950年中苏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载《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3期)一文,讲述了谈判的基本过程,本文将做进一步分析,并增加了新材料。
3参见拙文:《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4А。М。Ледовский,СекретнаямиссяА。И。МикоянавКитай(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1949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5,№2,л。106-107;№3,л。101.5И。В。Ковалев,ДиалогСталинасМаоЦзэдуном,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6.6А。М。Ледовский,СекретнаямиссяА。И。МикоянавКитай(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1949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5,№3,л。101.7Ковалев前引文,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6;Sergei Goncharov,John Lewis ,Xue Litai,UncertainPartner :Stalin ,Mao,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1993;Chen Jian ,China’sRoad to the Korean War: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New York,1994,p63.8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1页。
9采访邓力群记录,转引自徐则浩:《王稼祥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456页。
101949年7月4日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АПР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ф。45,оп。1,д。328,лл。11-50.11АВПРФ,ф。0100,оп。42а。п。288,д。19,лл。81-85.转引自Б。Кулик,КитайскаяНароднаяРеспубликавПериодСтановления(1949-1952г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4г。№6,л。75.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页。
13Ковалев前引文,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8-89.14在此之前,研究者大多根据师哲的回忆录认为,中苏莫斯科会谈初期出现不愉快的原因是斯大林不了解毛泽东的意图,或双方产生了误会。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似乎是没有道理的。至于有俄国学者称毛泽东访苏主要是为了养病的说法,更是大谬不然了。
151949年12月16日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记录,АПРФ,ф。45,оп。1,д。329,лл。9-17.16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18Ковалев前引文,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991г。№6,л。89.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第197页。
20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第18页。可惜的是,在目前中俄两国公布的档案中均未见到关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