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传统 政治文化 现代化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然而,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一些阻碍作用,并且这些消极负面因素阻碍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国情,才能把握住政治文化向现代化发展。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民族间文化与融合而有所发展。但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主流仍延绵不断地得以保持。市场经济的确定,给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全方位的震荡。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政治文化是我们面对一个时代课题。现代化的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淀层,因此要从传统文化的研究入手,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正确指向。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的、经历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在我们政治生活中有影响的东西,是积淀于中国人民心理层面上的政治价值与习惯取向,是中国政治物体和政治运作的观念依托。其主体是以封建社会中长期形成的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以天、君、国、家合为一体的政治认知,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至上的政治评价模式。按照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原理,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对应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以分散的小农自然经济方式为基础所形成的宗法族制社会结构,儒家学说成为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当前我国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显而易见,当前加强中国特色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其漫长发展过程的一种积淀和凝聚。因此,当代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不可能抛弃传统文化,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当代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继承和改造传统政治文化的过程。然而在今天有一部分极端文化激进主义者,以西方政治文化体系为模板,叫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彻底批判,进而全盘否定。这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封建主义文化一起,再加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异化渗透,在150多年的时间里,遭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冲击,发生了愈来愈深刻的危机。
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性质的文化,自然有应该扬弃的糟粕部分。然而,作为人们把握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不间断地延续几千年,必然有它合理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有极强穿透力的政治文化,必然有它顽强的逻辑支点和历史借鉴。所以,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甄别和重塑传统政治文化,选择一条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顺利进行现代化转换的有效路径,从而服务于当前我国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之需,能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超时代的力量。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
(一)“礼治”、“德治”与法治的冲突
在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主流是以“礼治”、“德治”和“仁政”为主的儒家思想。儒家大力倡导贵族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他们认为政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统治者。这就造成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最高愿望就是盼望出现好皇帝、清官,而且这种情结在中国民众的心理中积淀很深,它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法制”只能作为统治辅助手段。而现代社会的核心正是“法治”。“法制”与“法治”的最大区别在于:法制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而法治关注的则是能否有效地制约、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力;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伦理治国变革的弹性限度很小,因而给我们留下的人治传统,家长作风、长官意志、清官思想等历史包袱,成为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最大难题。同时,也对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
(二)“权力本位”、“官本位”与权力制约
权力本位是由于政治泛化而形成的,即:国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一体化,国家的政治功能无限膨胀,导致在政治是一切、一切是政治的社会中,权力成为了最活跃、最有价值的生存工具和生活杠杆,政治权力是万能的。两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主流正是一种政治的文化、权力的文化。“官本位”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明特征:以官职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高低,那么为官则是通向权势、财富的必由之路,因而我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权力和官位控制着社会一切资源。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没有权力限制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儒家的道德教化是不可能遏制权力腐败的。
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有利于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
中国传统哲学一贯主张“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乃孝悌精神,不仅限于尊祖孝悌,更要推及同类,即“老吾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而仅仅推及同类还不够,更要以“仁”扩展到天地万物之中。慈爱众生,垂慰苍生,泛爱生命是人与自然合一之要义。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描写的如此清楚,从根本上昭示了人与自然先天固有的亲缘之情。这对于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不失为救世良方。
(二)“仁者爱人”的社会观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精神危机
崇尚权利本位观的西方文明,把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价值之前,这对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加快科技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忽视群体价值的政治文化,必然使个人主义膨胀,进而导致人际关系冷漠、疏远,以至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人为自己”导致“他人是地狱”的人际关系是逻辑的必然。当前,人类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在精神方面却日益颓废:孤独、苦闷、怀疑、仇视已成为西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疾病;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发展;吸毒蔓延、艾滋病传播、邪教势力猖獗,深刻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与物质文明形成了强烈反差。然而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所崇尚的“仁者爱人”的社会观,却具有独特价值。儒家文明重视对个体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培育,以儒家的仁德观念、礼乐教化和君子人格为逻辑起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一贯强调交际要以“仁者爱人”为情感纽带,以“忠恕之道”、“诚信原则”为行为规范。在人际关系如此美好和谐的社会里,又怎么会产生精神颓废和道德危机。
总之,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实现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推动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创新,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好奋斗几年的准备,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宗华.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J].学习论坛,2005,(11).
[2]曲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J].甘肃农业,2005,(08).
[3]刘宏伟.浅议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发展[J].前沿,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