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 全面小康 跨越式发展
论文摘要:跨越式发展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民族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着力推进“五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族地区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就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这是通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一、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民族地区大部分地处边疆,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跨越式发展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凭借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赶上先进国家或地区,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东亚一些原本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贫乏,并曾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但它们仅用30年时间就进人工业化时代。我国东部沿海特别是深圳等经济特卜互.在垭短20年时间内,经济发展水平就超过了一些老工业城市。
我国民族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历史纵向对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立足我国实际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落后的农牧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到初步建立现代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现代经济体系。同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横向比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是超常规的、跨越式的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日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对巩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几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已经有t20亿美元的国外资本流入西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民族地区以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看,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证。国家对“兴边富民行动”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整体帮扶”的大力支持,把民族地区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和在全国深入开展对口支援活动,也将有力地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民族地区具备一定优势。一是政治优势。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治优势。二是政策优势。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国家出台的包括金融、财政、环境、土地等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对于民族地区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国内外资金、人才和项目,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资源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是我国的资源聚集区,农牧、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四是区位优势。西部民族地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漫长的边境线内外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交流舞台。五是后发优势: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推进,对于两部民族地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巨人机遇。
三、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1.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工业化新路对于民族地区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不走老路,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方向性、全屙眭的意义。民族地区推行新型工业化,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发挥后发优势。新型工业化是以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和多极化为背景的。因此,要适应经济信息化趋势,抓住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抓住经济资源跨国、跨区流动的机遇,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参与和融入区域分工合作,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要把沿边开放摆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上来,并积极推进跨国区域经济协作,紧紧抓住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建设图门江开放开发区、澜仓江——湄公河合作开发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要适应经济多极化趋势,抓住经济中心扩散效应增大的机遇,利用非均衡经济格局的势能差,主动吸纳和承接外部资本、科技、产业的转移,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极”。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增强产业调整和转换能力,加快主导产业和强势产业的培育,填平与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鸿沟”,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增强经济结构竞争力。三是转变增长方式。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