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的逻辑划分与问题(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象一太极;太极三变,八卦一太极;太极六变, 六十四卦(万物)一太极。如此“母包子”太极系统之图,方可划入“太极图”之属。
2.“河图”、“洛书”划分入易图的问题
《易传·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子罕》:“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感叹生不逢时,天地无瑞应出现,不能法则其时以行其事。 “河不出图”之叹,是因黄河里曾经出“图”的传说而发。“凤鸟至”、 “河出图”,是圣帝明王时的天地瑞应,圣人会法则其时以行其事;“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则非圣帝明王之时,圣人唯有感叹而已。 孔子因“河出图”传说而有“河不出图”之叹。至于传说中自黄河水中出来的“图” 是何形象,则“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16)。如此,“河图”,就不会是一 个名以命实的实体概念,而成了一个空概念。汉代纬书多言“河出图”,如《尚书中候》言“东序河图”:“尧励德匪懈,……甲似龟背,袤广九尺,平上五色,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言“圣人则之画卦”:“神龙负图出河,宓牺受之,以其文画八卦。”言黄帝得“龙图、龟书”:“黄帝巡洛,河出龙图, 洛出龟书,曰威,赤文象字,以授轩辕。”伏羲、黄帝、尧帝皆得“河图”,“以其文”、 “赤文象字”、“写其文”,为有文字内容的一类“河图”棗传说中“河出图”的一类。准汉代纬书之说,似乎只有伏羲氏则之以画八卦的“河图”,与易学有关,而其他时代其他圣人所得“河图”,则与易学无关。对待如此形制湮泯“河图”的态度, 正可阕 疑。所以于宋代刘牧之前,无有依缘仿象以一时之臆见而断千古之疑者。 对于《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一般则认为是圣人以此“神道设教”。 如《隋书·经籍志》说:“《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则有天命之所应。盖龟龙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唐代道士吴筠于《玄纲论·神道设教章》中说:“降鉴有道,乃锡斯文。故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大禹受洛书,神道设教兆
于兹矣。”北宋真宗朝的王钦若说:“天瑞安可必得?……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此乎?圣人以神道设教耳。”(17) 老儒杜镐亦说: “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18)可是,到了刘牧之时却对所谓天出有文字的“河图”、 “洛书”提出了看法:“天神言语,必当简要,不应曲有次第,丁宁若此”,“书载天神言语,陈列字数,实非通论。天何言哉?圣人则之,必不然也。”于是对圣人则“河出图、洛出书”以神道设教的说法提出了挑战。既然圣人不是则之天神言语而神道设教, 那么 “圣人云河出图、洛出书在作《易》之前”,就一定是“河图之数惟四十有五,……洛书则五十有五数”,“是知龙马之瑞,非伏羲不能昭格”,“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太嗥乃则而象之, 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遂定八卦之象。”(19)刘牧以“天垂自然之数”,“负于神龟”之五行数为“洛书”;负于龙马“其位有九”之数为“河图”。虽然刘牧本人也承认“龙图、龟书不载之于经”, 但是他仍然将此黑白点之图说成是“出于宓牺画易之前”的“河出图、洛出书”。 其理由有二:一是“前贤迭相传授”;二是“符于自然,非人智所能设”。 实际上“前贤迭相传授”的是“太一 下行九宫”之图(20)和“天地生成之数图”(21),但并不称之为“河图”或“洛书”。 一经刘牧如此命名之后,则“河图”、“洛书”对于天地生成之数和太一九宫之数来说,就成了实体概念,结果如此式样黑白点状的“河图”或“洛书”便作为“易图”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刘牧、朱熹及其后的许多易学著作中。从易图逻辑定义和划分的角度看,这样以点代数的所谓“河图”和“洛书”是否应该归入易学概念图之属,则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首先,刘牧《河图》之实是“九宫数”,《洛书》之实是“天地生成之数”。严于名实,点数为图,九数以“图”名,十数亦当以“图”名。如此,“河图”为“河出图”之图,而“洛图”则不为“洛出书”之书。
其次,刘牧《河图》、《洛书》是数码映象图,并非传说中“龙马负图”或“神龟负书”空类之“实”(如同“天使”的画像一样)。元儒吴澄斥“马负一片之图而出于河,龟负一卷之书而出于洛”为非,即从载体方面看出了此种说法的错误。
第三,“河出图”为出于黄河之图,“洛出书”为出于洛水之书,此皆为传说中的祥瑞。黑白之点,奇偶之数,是何“瑞应”?
第四,《系辞》说伏羲仰观俯察、远取近取“以作八卦”,并非“画八卦”。刘牧亦说“易备七八九六之成数,而后能生八卦,而定位矣”,“河图陈八卦之象”,“龙图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蕴”, “河图相传于前代,其数自一至九,包四象八卦之义”,“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水数六除三画为坎,余三画布于亥上成乾;金数九除三画为兑,余六画布于申上成坤;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于巳上成巽;木数八除三画为震,余五画布于寅上成艮,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22), 说的是伏羲则“河图”尽陈《说卦》“帝出乎震”八卦方位。刘牧以“—”为一画,“--”为二画,故说余三画为乾,余六画为坤,余四画为巽,余五画为艮,但又以四正卦坎、兑、离、震为三画,岂有圣人则“河图”画八卦以其中五卦皆画三画之理?刘牧又有“圣人无中得象,象外生意,于是乎布画而成卦”及“圣人观象画卦, ……仰观天而俯察地,近取身而远类物,六画之象既立三才之道斯备”说, 亦与伏羲则“河图”画八卦说矛盾。
第五,倘若《周易》之八经卦为伏羲则黑白点“河图”而画,那么《连山》、《归藏》之八经卦又是那位圣人则之什么而画? 总之,笔者认为《系辞》所说“河出图,洛出书”的实质是神话传说。 这一出于汉代或汉代之前人的判断语词,是“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的空类命题, 对此正可阕疑,而不应以一时之臆见出黑白点之图,并谓之为作《易》之本。
3.“先天图”划分中的问题
《易传·文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邵雍三十七岁移居洛阳之后把六十四卦方圆合一之《伏羲八卦图》易名为《先天图》, 则有取《易传》中“先天”这一概念。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有这样的诗句: “初分大道非常道,才有先天未后天。” “大道备人皆有谓,上天生物固无私。虽知同道道亦得,未若先天天弗违。”“能知同道道亦得,始信先天天弗违。”“先天事业有谁为,为者如何告者谁?若谓先天言可告,君臣父子外何归? 眼前技俩人皆晓,心上功夫世莫知。”“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 “人心先天天弗违,人身后天奉天时。” 可知,邵雍对《易传》所说“先天”的理解,是同《老子》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道可道,非常道”等思想结合起来,所以他有“老子,知《易》之体者也”之说(23)。邵雍以独特的卦变方法得到方圆六十四卦合一的卦象图,并认为用这样的图可以表达“天地万物之理”,可以通过这样的图思维“有物先天地生”的“道”,故而易名为《先天图》。( 实则此图为一卦变图,有卦画之迹,本为“后天之学”之图) 邵雍把依《说卦》“天地定位”一节之义所作八卦方位图, 称之为“乾坤纵而六子横”图。后人因《先天图》六十四卦圆图八贞卦有此方位,&127;即有所谓“先天八卦方位图”之称名。邵雍说八卦为“天之四象”(日月星辰)和“地之四
2.“河图”、“洛书”划分入易图的问题
《易传·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论语·子罕》:“凤鸟不至, 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感叹生不逢时,天地无瑞应出现,不能法则其时以行其事。 “河不出图”之叹,是因黄河里曾经出“图”的传说而发。“凤鸟至”、 “河出图”,是圣帝明王时的天地瑞应,圣人会法则其时以行其事;“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则非圣帝明王之时,圣人唯有感叹而已。 孔子因“河出图”传说而有“河不出图”之叹。至于传说中自黄河水中出来的“图” 是何形象,则“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16)。如此,“河图”,就不会是一 个名以命实的实体概念,而成了一个空概念。汉代纬书多言“河出图”,如《尚书中候》言“东序河图”:“尧励德匪懈,……甲似龟背,袤广九尺,平上五色,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录纪,兴亡之数。帝乃写其文,藏之东序。”言“圣人则之画卦”:“神龙负图出河,宓牺受之,以其文画八卦。”言黄帝得“龙图、龟书”:“黄帝巡洛,河出龙图, 洛出龟书,曰威,赤文象字,以授轩辕。”伏羲、黄帝、尧帝皆得“河图”,“以其文”、 “赤文象字”、“写其文”,为有文字内容的一类“河图”棗传说中“河出图”的一类。准汉代纬书之说,似乎只有伏羲氏则之以画八卦的“河图”,与易学有关,而其他时代其他圣人所得“河图”,则与易学无关。对待如此形制湮泯“河图”的态度, 正可阕 疑。所以于宋代刘牧之前,无有依缘仿象以一时之臆见而断千古之疑者。 对于《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一般则认为是圣人以此“神道设教”。 如《隋书·经籍志》说:“《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则有天命之所应。盖龟龙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唐代道士吴筠于《玄纲论·神道设教章》中说:“降鉴有道,乃锡斯文。故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大禹受洛书,神道设教兆
于兹矣。”北宋真宗朝的王钦若说:“天瑞安可必得?……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此乎?圣人以神道设教耳。”(17) 老儒杜镐亦说: “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18)可是,到了刘牧之时却对所谓天出有文字的“河图”、 “洛书”提出了看法:“天神言语,必当简要,不应曲有次第,丁宁若此”,“书载天神言语,陈列字数,实非通论。天何言哉?圣人则之,必不然也。”于是对圣人则“河出图、洛出书”以神道设教的说法提出了挑战。既然圣人不是则之天神言语而神道设教, 那么 “圣人云河出图、洛出书在作《易》之前”,就一定是“河图之数惟四十有五,……洛书则五十有五数”,“是知龙马之瑞,非伏羲不能昭格”,“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太嗥乃则而象之, 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遂定八卦之象。”(19)刘牧以“天垂自然之数”,“负于神龟”之五行数为“洛书”;负于龙马“其位有九”之数为“河图”。虽然刘牧本人也承认“龙图、龟书不载之于经”, 但是他仍然将此黑白点之图说成是“出于宓牺画易之前”的“河出图、洛出书”。 其理由有二:一是“前贤迭相传授”;二是“符于自然,非人智所能设”。 实际上“前贤迭相传授”的是“太一 下行九宫”之图(20)和“天地生成之数图”(21),但并不称之为“河图”或“洛书”。 一经刘牧如此命名之后,则“河图”、“洛书”对于天地生成之数和太一九宫之数来说,就成了实体概念,结果如此式样黑白点状的“河图”或“洛书”便作为“易图”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刘牧、朱熹及其后的许多易学著作中。从易图逻辑定义和划分的角度看,这样以点代数的所谓“河图”和“洛书”是否应该归入易学概念图之属,则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首先,刘牧《河图》之实是“九宫数”,《洛书》之实是“天地生成之数”。严于名实,点数为图,九数以“图”名,十数亦当以“图”名。如此,“河图”为“河出图”之图,而“洛图”则不为“洛出书”之书。
其次,刘牧《河图》、《洛书》是数码映象图,并非传说中“龙马负图”或“神龟负书”空类之“实”(如同“天使”的画像一样)。元儒吴澄斥“马负一片之图而出于河,龟负一卷之书而出于洛”为非,即从载体方面看出了此种说法的错误。
第三,“河出图”为出于黄河之图,“洛出书”为出于洛水之书,此皆为传说中的祥瑞。黑白之点,奇偶之数,是何“瑞应”?
第四,《系辞》说伏羲仰观俯察、远取近取“以作八卦”,并非“画八卦”。刘牧亦说“易备七八九六之成数,而后能生八卦,而定位矣”,“河图陈八卦之象”,“龙图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蕴”, “河图相传于前代,其数自一至九,包四象八卦之义”,“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水数六除三画为坎,余三画布于亥上成乾;金数九除三画为兑,余六画布于申上成坤;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于巳上成巽;木数八除三画为震,余五画布于寅上成艮,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22), 说的是伏羲则“河图”尽陈《说卦》“帝出乎震”八卦方位。刘牧以“—”为一画,“--”为二画,故说余三画为乾,余六画为坤,余四画为巽,余五画为艮,但又以四正卦坎、兑、离、震为三画,岂有圣人则“河图”画八卦以其中五卦皆画三画之理?刘牧又有“圣人无中得象,象外生意,于是乎布画而成卦”及“圣人观象画卦, ……仰观天而俯察地,近取身而远类物,六画之象既立三才之道斯备”说, 亦与伏羲则“河图”画八卦说矛盾。
第五,倘若《周易》之八经卦为伏羲则黑白点“河图”而画,那么《连山》、《归藏》之八经卦又是那位圣人则之什么而画? 总之,笔者认为《系辞》所说“河出图,洛出书”的实质是神话传说。 这一出于汉代或汉代之前人的判断语词,是“自秦汉以来,未有能言其状者”的空类命题, 对此正可阕疑,而不应以一时之臆见出黑白点之图,并谓之为作《易》之本。
3.“先天图”划分中的问题
《易传·文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邵雍三十七岁移居洛阳之后把六十四卦方圆合一之《伏羲八卦图》易名为《先天图》, 则有取《易传》中“先天”这一概念。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有这样的诗句: “初分大道非常道,才有先天未后天。” “大道备人皆有谓,上天生物固无私。虽知同道道亦得,未若先天天弗违。”“能知同道道亦得,始信先天天弗违。”“先天事业有谁为,为者如何告者谁?若谓先天言可告,君臣父子外何归? 眼前技俩人皆晓,心上功夫世莫知。”“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 “人心先天天弗违,人身后天奉天时。” 可知,邵雍对《易传》所说“先天”的理解,是同《老子》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道可道,非常道”等思想结合起来,所以他有“老子,知《易》之体者也”之说(23)。邵雍以独特的卦变方法得到方圆六十四卦合一的卦象图,并认为用这样的图可以表达“天地万物之理”,可以通过这样的图思维“有物先天地生”的“道”,故而易名为《先天图》。( 实则此图为一卦变图,有卦画之迹,本为“后天之学”之图) 邵雍把依《说卦》“天地定位”一节之义所作八卦方位图, 称之为“乾坤纵而六子横”图。后人因《先天图》六十四卦圆图八贞卦有此方位,&127;即有所谓“先天八卦方位图”之称名。邵雍说八卦为“天之四象”(日月星辰)和“地之四
上一篇:传统、自由与启蒙的陷阱
下一篇: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