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思想中的政治正当性问题(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民众,不能仅仅从君主与政府那里来理解政治过程。无为的政治之宗旨便在于抑制君主的政治主体性,而还归民众也即天下的政治主体性。"中国的政治思想,总是想消解人君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性,以凸显出天下的主体性","人君显示出其主体性的工具是其个人的好恶与才智。好恶乃人所同有,才智也是人生中可宝贵的东西。但因为人君是政治最高权力之所在,于是它的好恶与才智,常挟其政治的最高权力表达出来,以构成其政治的主体性,这便会压抑了天下的好恶与才智,即压抑了天下的政治主体性。""所以儒家道家,认为人君之成其为人君,不在其才智之增加,而在将其才智持化为一种德量,才智在德量中作自我的否定,好恶也在德量中作自我的否定,使其才智与好恶不致与政治权力相结合,以构成强大的支配欲并因此而凸显出天下的才智与好恶,以天下的才智来满足天下的才智,这即是"以天下治天下";而人君自己,乃客观化于天下的才智与天下的好恶之中,便无自己本身的才智与好恶,人君自身,遂处于一种"无为的状态",亦即是非主体性的状态"。
人君的主体性的有意识退却,成就的却是广大人民的主体性。由此,引导性的政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人格的成就上。牟宗三指出:儒家的德治归根结底就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视人人自身皆为一目的,由其德性的觉醒即可向上奋发,完成其自己"的自由人格,把自然的天性进一步提升为德性。"德化"就是要推开一步,让物物各得其所。而道家的无为之治则归宗于"各适其性,各随其生",也是让人君"归于自己之自适自化而让开一步,让物物各适其性,各化其化,各然其然,各可其可",回复被社会关系所扭曲了的自然本性。
可以看出,天命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是一个具有政治性意义的观念。它的具体内涵不能离开民众的生活来考虑,因为,它表现为以民众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自发性的政治-社会的秩序,它具有公共性、普遍性的内涵,正当性的政治乃是引导性的政治,它既是对这种自发性秩序的尊重与维护,也是对于人们自然本性的引导与提升。
人君的主体性的有意识退却,成就的却是广大人民的主体性。由此,引导性的政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人格的成就上。牟宗三指出:儒家的德治归根结底就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视人人自身皆为一目的,由其德性的觉醒即可向上奋发,完成其自己"的自由人格,把自然的天性进一步提升为德性。"德化"就是要推开一步,让物物各得其所。而道家的无为之治则归宗于"各适其性,各随其生",也是让人君"归于自己之自适自化而让开一步,让物物各适其性,各化其化,各然其然,各可其可",回复被社会关系所扭曲了的自然本性。
可以看出,天命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是一个具有政治性意义的观念。它的具体内涵不能离开民众的生活来考虑,因为,它表现为以民众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自发性的政治-社会的秩序,它具有公共性、普遍性的内涵,正当性的政治乃是引导性的政治,它既是对这种自发性秩序的尊重与维护,也是对于人们自然本性的引导与提升。
上一篇:《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下一篇: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