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的历史建构(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化层面,而是人的整体素质。它不论从机构还是从效果看都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第三类文化丛作为各种文化组织带有明显的发散特征。它实际上是新文化向外扩展过程中在不同地带上播衍生长进而取得的某种实体形式。它表明文化传播已经在社会层面上取得了某种实际结果。特别是第三种文化组织,它标志着新文化已经试图改变人们现实的社会关系。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五四新文化的建构实质是一种价值体系的建构。这种建构不仅建构了文化的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文化规范与形式,而且也建构了相应的文化组织作为价值体系的物质承担。所以,毫不奇怪,五四新文化在建构思想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建构它的物化形式。人们不难发现,随着五四新文化建构过程的深入,一方面科学与民主的价值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为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目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将科学与社会民主统一了起来;另一方面,文化的价值理想很快取得了自己的价值承担。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五四新文化的建构已经上升到社会组织的层面。一种以思想文化为主的建构逐渐转向一种以文化实践为主的社会建构。


注释:
    ①冯桂芬《校bīn@①庐抗议》卷下,见石峻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37页。
    ②⑧薛福成《筹洋刍议》,转引于刘崇敬《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与反思》,中共中央党校1988年版第176页,264页。
    ③魏源《筹海篇一》,引文出处同注(1),第34页。
    ④见 段培君 《中国近代化纲领的文化学透视》,《学术月刊》1992年第2期第1页。
    ⑤转引于吕乃基、樊浩等著《科学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第392页。
    ⑥转引于《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近代文化问题》,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页。
    ⑦见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
    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88页。
    ⑩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75页。
    ①①胡适《中国人的思想》,1942年10月《亚洲杂志》。
    ①②胡明编选《陈独秀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7—78页。
    ①③①④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新青年》二卷5号。
    ①⑤见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①⑥《新社会》1920年,第7号《一九一九年中国的出版界》。
    ①⑦转引于朱志敏《论五四时代民主观念的特点》,《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6期,第159页。
    ①⑧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三卷3号。
    ①⑨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文章选编》第109页,三联书店1984年版。
    ②⑩②⑤②⑥石峻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
    ②①《胡适文存•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一集,卷一,第48页。
    ②②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新青年》。
    ②③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青年》第一卷。
    ②④②⑦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②⑧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②⑨康有为《论语注》卷二。
    ③⑩严复《社会通诠序》。
    ③①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③②周阳山编《五四与中国》,第612页。
    ③③蔡元培《致“公言报”并答林琴南君函》。
    ③④王观泉《漫活蔡元培》,《人物》1980年第2期,第146页。
    ③⑤毛泽东《发起文化书社》,《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99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③⑥转引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分加阝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