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方人写给西方人看的书(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的书”。这当然是在思想的层面而言的(而不是指此书第一稿由德文写成)。那么经典西方哲学思想的特质是什么呢?借用邓先生的语言则是逻各斯(logos)精神和努斯(Nous)精神统一。此统一是[7]“将不可规定的生命、生存、能动性和自由由语言或逻辑规定下来,或是反过来可以说,赋予已被抽象化和僵化了的语言、逻辑形式以内在的生命和“自己运动”的动力”。即是说思想总在寻求确定的形式,要求普遍可传达的语言和逻辑规定。思想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形式才可以纵情恣意,锐利无比。思想必须有定形;但同时必须意识到抽象化的语言、逻辑形式不是僵死的东西,它的背后是无限幽深的、没有定形、没有说出的自由王国,形式总是不完备的,它必须不断反思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拥有内在生命。火,可以是Nous和logos精神统一的喻象。火如生命(nous),它永恒不息的燃烧不但可以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可以创建一个新世界。但燃烧又是有尺度(logos)有分寸的,不但给他者定形,也给自己定形。
依据前述,“无之无化”对思想不畏艰难的磨砺,对海德格尔思想建筑术的完成,对语言结构的自觉和存在之悖论的深刻洞察无一不展现了其logos的精神。而nous精神则更多体现在作者给自己规定的第三个任务(1. 海德格尔无之无化意味着什么?2. 如何在不同思想阶段形成主题?3. 无之无化为何对他而言形成了主题?)的完成和结语中。无之无化为何成为主题?因为[8]“虽然无之无化表达为世界性的、历史性的和语言性的,但是它作为整体却是世界性地所铸成的,……世界是其出发点和回归点”。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并不纯粹,它还是世界中的诗意话语,还不能越过世界成为真正自身言说的。而真正纯粹的语言是智慧语言,[9]“它作为缪斯的歌声、基督之道和公民的言谈在西方历史的各个时代已经是一指引。海德格尔没有将这种语言形成主题”。所以[10],“在此那给予去思考的,首先不是陈述,也不是诗意性的语言,……而是道自身。这个道去道说和指引:它必须不存在,此乃开端性的不,以此我们告别海德格尔”。经过然后分离。如何分离?划清语言的边界和思想的边界。老师认为海德格尔存在即虚无的悖论为人生的悖论,这只是基于现代的人无家可归的经验,并没有超越现代思想的普遍性。而语言的悖论也由存在的悖论所规定,没有达到真正的语言自身。因此与海德格尔分离不是转向理性或存在,而是走向智慧语言,亦即走向道。这正是彭富春正在做的和要做的工作。
经过并且分离,在彭富春不仅是对海德格尔,也是对西方思想整体的穿透与倾听,并以此为参照激活渗透于我们血液中,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中国传统思想的积淀,以期在这样一个“精神已死,圣人已绝”,“智慧以其死一样的沉默说出它自己是那必然不存在”的时代找到一条既与传统相分离,又与西方思想分离的独特中国现代思想的道路。
童话中经过驯养的狐狸与驯养他的王子分离时说:没有关系,因为我已拥有了麦田的颜色,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那是阳光的金色。我以为虽然彭老师所致力寻求的是全新的智慧语言的自由王国,虽然西方智慧的千年美梦已然破灭,但其nous和logoc精神却必然是那死而复活的智慧语言的颜色,如果智慧真能死而复生的话。
作为书评,一般要做出此书会在学界(中国还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之类的预见,可惜笔者无此功力,做不得算命先生。却想最后说几句风凉话。“无之无化”的语言表达毕竟是生涩的(欧化),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听课和读彭老师后来的文章,那里的表达明净饱满得没有阴影。可听课的问题是不敢提问。因为老师只愿意回答在思想的逻辑运行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这其实是强迫你象一个伟大思想家那样思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要求也太高了,如何做得到,所以大家都不提问,假装全明白了。虽然如此,如果不畏惧面对“无之无化”最初的陌生和拒斥,耐心倾听,就会经验到思想的强大穿透力所带来的透彻与震撼,如西藏长号的乐音从遥远的云端飘来却又如此亲近地从心底升起。付出的心情毕竟是值得的。
[1] 邓晓芒:思辩的张力,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2] 彭富春:马克思美学的现代意义,哲学研究,2001.5。
[3]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6页。
[4]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6页。
[5]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6页。
[6]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6页。
[7] 邓晓芒:思辩的张力,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第59页。
[8]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5页。
[9]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9页。
[10]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0页。
依据前述,“无之无化”对思想不畏艰难的磨砺,对海德格尔思想建筑术的完成,对语言结构的自觉和存在之悖论的深刻洞察无一不展现了其logos的精神。而nous精神则更多体现在作者给自己规定的第三个任务(1. 海德格尔无之无化意味着什么?2. 如何在不同思想阶段形成主题?3. 无之无化为何对他而言形成了主题?)的完成和结语中。无之无化为何成为主题?因为[8]“虽然无之无化表达为世界性的、历史性的和语言性的,但是它作为整体却是世界性地所铸成的,……世界是其出发点和回归点”。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并不纯粹,它还是世界中的诗意话语,还不能越过世界成为真正自身言说的。而真正纯粹的语言是智慧语言,[9]“它作为缪斯的歌声、基督之道和公民的言谈在西方历史的各个时代已经是一指引。海德格尔没有将这种语言形成主题”。所以[10],“在此那给予去思考的,首先不是陈述,也不是诗意性的语言,……而是道自身。这个道去道说和指引:它必须不存在,此乃开端性的不,以此我们告别海德格尔”。经过然后分离。如何分离?划清语言的边界和思想的边界。老师认为海德格尔存在即虚无的悖论为人生的悖论,这只是基于现代的人无家可归的经验,并没有超越现代思想的普遍性。而语言的悖论也由存在的悖论所规定,没有达到真正的语言自身。因此与海德格尔分离不是转向理性或存在,而是走向智慧语言,亦即走向道。这正是彭富春正在做的和要做的工作。
经过并且分离,在彭富春不仅是对海德格尔,也是对西方思想整体的穿透与倾听,并以此为参照激活渗透于我们血液中,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中国传统思想的积淀,以期在这样一个“精神已死,圣人已绝”,“智慧以其死一样的沉默说出它自己是那必然不存在”的时代找到一条既与传统相分离,又与西方思想分离的独特中国现代思想的道路。
童话中经过驯养的狐狸与驯养他的王子分离时说:没有关系,因为我已拥有了麦田的颜色,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那是阳光的金色。我以为虽然彭老师所致力寻求的是全新的智慧语言的自由王国,虽然西方智慧的千年美梦已然破灭,但其nous和logoc精神却必然是那死而复活的智慧语言的颜色,如果智慧真能死而复生的话。
作为书评,一般要做出此书会在学界(中国还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之类的预见,可惜笔者无此功力,做不得算命先生。却想最后说几句风凉话。“无之无化”的语言表达毕竟是生涩的(欧化),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听课和读彭老师后来的文章,那里的表达明净饱满得没有阴影。可听课的问题是不敢提问。因为老师只愿意回答在思想的逻辑运行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这其实是强迫你象一个伟大思想家那样思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要求也太高了,如何做得到,所以大家都不提问,假装全明白了。虽然如此,如果不畏惧面对“无之无化”最初的陌生和拒斥,耐心倾听,就会经验到思想的强大穿透力所带来的透彻与震撼,如西藏长号的乐音从遥远的云端飘来却又如此亲近地从心底升起。付出的心情毕竟是值得的。
[1] 邓晓芒:思辩的张力,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2] 彭富春:马克思美学的现代意义,哲学研究,2001.5。
[3]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6页。
[4]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6页。
[5]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6页。
[6]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6页。
[7] 邓晓芒:思辩的张力,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第59页。
[8]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5页。
[9]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9页。
[10] 彭富春:无之无化,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0页。
下一篇: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