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淡如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有“南耿北齐”之说,这里所说的“  南耿”,指的是先师;“北齐”,指的是北京大学齐思和先生。正是由于“南耿北齐”  ,为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在今天的发展铺下了路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功不  可没。“是的,日出不是由于鸡鸣,而鸡鸣却是提醒人们注意日出!”(注:耿淡如:《  拿破仑对历史研究的见解——世界史谈片》,载《文汇报》,1962年10月14日。)这是  先师之言,他是在论及拿破仑提倡历史研究的功绩时说的,如借用来评价“南耿北齐”  对西方史学史的倡导,也是合适的。
  先师在60年代初致力于西方史学史研究,这一学术转向是与当时特定的学术背景有关  的。从总体上看,在整个50年代,我国对西方史学的输入基本上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的状  态,对西方史学大多采取摒弃的态度,如对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对汤因比史学、对鲁  滨逊史学等进行的批判,都是显例。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西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是十分困难的。
  但在1961年前后,党中央开始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  个方面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在学术文化政策上,党中央重申“双百方针”,贯彻“  三不主义”,使当时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求新务实的学术氛围,哲学上的  “合二而一论”、文艺领域内的“人性论”与“时代精神汇合论”(周谷城先生之论)等  新论竞相提出,无不对史学界产生重大的影响,遂催发了60年代初科学史学思潮的萌发  。
  科学史学思潮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也引发了对历史学自身的反省,“史学史热”  因此而兴起,中国史学界开展了关于史学史问题的大讨论,“南耿北齐”正是在这一学  术背景下,成了促进这次讨论的中坚人物,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先师为西方史学史做了  不少奠基性的工作。先师在这方面的建树,大体可以概括如次:
  1.重视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
  先师在60年代开展的史学史问题的大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发展这一学科的设想,1961  年,他发表《什么是史学史?》一文(注:载《学术月刊》,1961年第10期。),提出“  需要建设一个新的史学史体系”,并结合西方史学的实例,对史学史的对象与任务作了  广泛的探讨,纵论了包括史学史的分期、史学史的内容、史学史的方法论、史学与其他  学科的关系等10个方面的问题。这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参考价值。
  从1961年开始,先师为历史系本科生开设外国(西方)史学史一课,系统讲授自古迄今  的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揭橥史学流派与史学思想的流变,评述重要史家与史著的成就  ,以及史学方法的进步。1964年,先师招收了国内首名西方史学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开当今招收西方史学史专业研究生之先河。
  2.主编《外国史学史》教材
  1961年底,为贯彻高教部关于编写文科教材的精神,在上海召开了外国史学史教材编  写会议,与会学者有:北京大学的齐思和和张芝联、武汉大学的吴于@①、南京大学的  蒋孟引和王绳祖、中山大学的蒋相泽、杭州大学的沈炼之、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养冲和郭  圣铭、复旦大学的耿淡如和田汝康等先生。在当时,先师已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因而会  议一致决定由先师任《外国史学史》这部教材的主编(这里所说的外国史学史,实为西  方史学史)。
  会议结束后,先师即有计划地积极地工作起来,《文汇报》曾以“耿淡如积极编写外  国史学史教材”为题(注:载《文汇报》,1961年8月28日。),专门刊发消息,报道先  师老而弥坚、奋发工作的情形。此项工作因“文革”而被迫中止。


  3.对西方名著的移译
  先师通晓多种外国语,计有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拉丁文等。早年就  译有海斯和穆恩的《近代世界史》(注:黎明书局1933年出版,与沙牧卑合译。)。50年  代译有《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与黄瑞章合  译。)、苏联学者阿·伊·莫洛克的《世界近代史文献》(注: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出  版。)、60年代译有美国历史学家汤普逊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卷)(注:商务印  书馆1961、1963年出版。)、英国历史学家古奇的史学史名著《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  学家》(注:此书乃先师在60年代初就开始翻译,记得先生家里有一台老式的中文手工  打字机,译完一章,即打印一章。在我读研究生时,先师命我据原文做校对工作。此书  商务印书馆早已向先师组译,因“文革”而中断,直至于1989年才出版。)等。
  此外,先师为了配合《外国史学史》教材的编纂、配合历史系课程的学科建设,还有  计划地继续选译西方著名史家或流派的个案资料,内部刊印成《外国史学史资料》分发  给学生使用;同时,又不时在《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上发表许多译文,介绍西  方史学,先师还与曹未风等人,集体翻译过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注:汤因比《  历史研究》一书,中译本(上、中、下三册)乃据美国学者D.C.索麦维尔的节录本翻译而  成,1959年至196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分册陆续出版,日后又不断再版,坊间流传甚广  。先师参与翻译的是该书的下册,译者除曹未风与先师外,还有周煦良、林同济、王造  时等名家。近有刘北成、郭小凌据1972年单卷英文版合译的中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  00年版。)。
      三
  如果把西方史学史的学科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创业者多是绘就蓝图、奠定地基、  搭好脚手,往往来不及砌砖粉墙,更不必说内部的精细装修工作了,总体来看,五、六  十年代的“南耿北齐”为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所做的工作,也大体如此。这如同年鉴学  派那样,在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那里,只是提出了年鉴史学新范型,还来不及像这一  学派的第二代领导人布罗代尔那样,以其煌煌巨著《地中海与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  界》等作出过细的描述。但费弗尔还有马克·布洛赫这两位创始人确为年鉴史学的成长  壮大奠定了路基,开辟了前进的方向。先师为中国的西方史学史所做的工作也具有这样  的性质。
  作为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的先行者,先师的贡献既从总体上体现在前述三个方面,  也表现在下述他研究西方史学的方法上,这里所说的方法,不是具体的技术性的方法,  它与先师对西方史学的总体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揭示,也可看  出先师的史学思想,并能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他对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贡献。
  这里依据先师生前所发表的论著、未刊讲稿与札记等第一手资料(注:先师的讲稿,我  有三个未刊版本:1961年2月24日开始的外国史学史讲稿,这是我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二  年级下学期读书时的课堂笔记;1963年历史系学生的听课笔记;1965年12月15日开始的  外国史学史讲稿,这是我读研究生并任先师助教时的随堂听课笔记。),作出归纳。限  于篇幅,也限于我的识见,在此只能暂列十条,略作铺叙,稍作说明,很可能是挂一漏  万,难现全貌。
  1.历史研究务必求实
  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准则,是现代历史科学工作者所应恪守的基本准则,也是先师所  反复教导我们的。记得先师曾说过,历史学与说谎无缘,应与真实结伴,那些歪曲事实  、炮制谣言并进而诬蔑丑化他人的人,不但永远成不了气候,到头来,反成了被历史嘲  弄的小丑。这真是至理名言。先师说这番话的时候,是1964年秋我下乡参加“四清”运  动前夕的一次谈话中,他似乎隐约预感到“文革”中那种肆意糟踏历史的丑陋行为。
  说真的,先师很崇拜兰克,称其为西方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对兰克在《拉丁和条顿  民族史》一书的序言中所标榜的那句名言:“我的目的仅仅在于陈述实际发生的事情而  已”(即“如实直书”)很欣赏,他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先师对我的作业批改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