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淡如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其认  真,颇有兰克的那种辨析考证一丝不苟的遗风,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近代西方史学的  札记交给先生,只见他在我的稿纸边上贴满了小纸条。纠谬与批注的文字写得密密麻麻  ,如今重读这篇还珍藏在我书柜中的习作,又忆及先师的求实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我感  悟到,这正是他留给我的,也是后学的一笔无形的思想遗产。
  2.弄清概念的基本含义,应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先师讲授西方史学史一课,每章必先讲引论,交代本章所要陈述的一些概念及其含义  。在该课的总论中,必先讲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什么是史学史,这一点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在上一世纪60年代初关于史学史的那场讨论,前面提及的那篇《什么是  史学史?》的论文,即是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史学史”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考辩。  这种厘清概念涵义的精确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阐明它的内涵与外延,对从事某一门学科的研究工作是必  要的,尤其在学术讨论与学术争鸣中更为必要,否则各说各的,各行其是,交流与沟通  都淡不上,遑论学术事业的发展了。
  3.要熟读原著,认真领悟原著的精神
  先师在为本科生讲授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史学时,总是对学生这样说:“你们不要满  足于我的这些介绍,要自己找原著来读,找不到全书,找选本来看看也好。”记得他在  为我们这一届本科生上西方史学史这门课时,并列了许多西方古典史学名著,是时恰逢  三年困难时期,我每天一上完课就泡在图书馆开架阅览室里,入神地阅读着西方古典史  学名著,在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所描述的世界里徜徉,获得了极大的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似乎暂时忘却了那时物质生活方面的匮乏。
  先师认为,这种方法对于研究生更应如此了。他在为我设置的几门专业课中,都提出  了“阅读原著,进行批判研究”的学习要求。事实证明,通过阅读原著,批判研究,进  行独立思考,是一种值得倡导与发扬的好的学习方法。我现在在指导研究生时,也恪守  师训,严格地要求他们这样做,不尚空言,一切从原著出发。
  4.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特征来考察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史学不是脱离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空中楼阁,当然它  也不可能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史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研究史学的发  展进程,倘舍去了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时代与社会发展特征的了解,那是不会得出什么  正确的结论的。对此,先师在其课堂教学中,贯彻得很彻底。他每章必先讲时代背景,  交代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进而分析与史学发展的关系。如说希腊  社会与波斯帝国之间的矛盾以及诸城邦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与军事远征,  发生了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亚历山大东侵等,希腊史家所记载的历史大部分  是与前述几次战争有关的;如说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的世俗化的特点,是与那时的  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勃兴不可分离的。
  5.注意研究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
  西方史学自古希腊奠立,经历古典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世史学与现代史学,犹如一  条长河,在不断地流,不断地变,唯有在西方史学长河的流变中方能显见史学思想的进  步、史学思潮的衍化、史学方法的革新。先师在分析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流派的嬗变  时,这样说道:“最先出现了人文主义史学,继之而起的是博学派(即考证学派)。在法  国大革命前夕,启蒙运动对旧制度发动了全面冲击,理性主义史学派猛烈地摧毁了封建  主义的史学传统。在这以后,资产阶级史学迅速发展,于是接踵而来了浪漫主义史学派  、实证主义史学派、德国兰克学派与普鲁士学派等等。”(注:耿淡如:《资产阶级史  学流派与批判问题》,载《文汇报》,1962年2月11日。)事实上,先师对历史学新陈代  谢的关注贯穿于他的全部讲课中,尤其是先师在陈述西方史学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总结  出如下文所述近代西方史学或偏于叙述,或偏于论证的“钟摆现象”,令我迄今难忘。
  6.注意历史学家类型的分析
  我以为,在史学史的研究中,本条与下一条是较能体现先师的个性特点的。这里先说  他对历史学家类型的分析,在先师看来,西方历史学家一般可以分成四种类型,这就是  ,(1)历史思想家或历史哲学家,如圣·奥古斯丁、伊本·卡尔顿、维柯、黑格尔、汤  因比等人;(2)历史著作家(或称历史编纂家),如修昔底德、塔西陀、吉本、兰克等人  ,这是大量的;(3)历史编辑家,如主编《德意志史料集成》的佩尔兹、魏芝等人;(4)  历史文学家,如希罗多德、马考莱、卡莱尔等人。不管这种分类是否贴切,但有一点正  如先师所经常告诫我的,我们学习西方史学史,不仅要知道每一个历史学家的阶级属性  ,这在当时是必须时刻强调的,而且还应留意对他们进行类型的分析,这样就可以进一  步认清西方史学的流变与每一位史家的本质特性。难道不是这样吗?
  7.注意历史学家作风的分析
  先师所说的史家之“作风”,实际上指的是历史学家对下列问题的回答:历史是论证  还是叙述?用比喻的说法,历史是法院还是戏院?史家是绘图家还是摄影师?这分明说的  是历史学家的史学观。他在《西方资产阶级史家的传统作风》一文中,讨论了近世西方  历史学家在论证与叙述之间,“象钟摆那样回荡着,摆来摆去”,先师用文艺复兴时代  的政治修辞派与博学派、伏尔泰学派与兰克学派为例,作了具体的论证。他说这种“钟  摆现象”的产生,“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政治斗争的形势,也取决于史家所属的类  型。”(注:耿淡如:《西方资产阶级史家的传统作风》,载《文汇报》,1962年6月14  日。)这是很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后来我根据先师的启示,对这种“钟摆现象”有所“  发挥”,在一些论著中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8.采用标本与模型研究的方法
  先师最后一次讲授西方史学史,在结束导论时这样说道:“在研究西方史学史时,我  们可以采用标本与模型研究的方法。比如,在古代希腊,我们可选修昔底德作为标本;  在古代罗马,我们可否选李维作为标本。这种方法,即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以点带面,从  中可以找出史学发展的共性与特征。”先师所说,对于西方史学史的入门者尤具方法论  的意义。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我重操旧业,无论在西方史学史的教学还是研究工作中  ,都是根据先师的做法,选择“标本”,找准“类型”,以重点史家或学派作为“突破  口”,不断求索,以求不断有所进步。
  9.介绍先于批判
  在先师从事西方史学史教学与工作的年代,正是中国学术界“极左”思想盛行、动辄  就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思想的帽子而给予严厉批判的时代,但在实际上这种批判只  是以简单的政治否定方式来取代学术研究。对来自域外的西方史学则更是不作具体的分  析,有的甚至对被批判的对象还没搞清楚,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先师在这种  时代的学术气氛下,却毅然提出了进行学术批判的“四项工作原则”:(1)要了解史学  发展的一般情况;(2)挑选批判的对象;(3)要研究被批判对象的著作,认真考查他们的  资料来源;(4)要了解被批判对象的阶级立场、思想根源、生活及时代背景。总之,他  指出:“为了批判,介绍工作也是必须进行的。”(注:耿淡如:《资产阶级史学流派  与批判问题》,载《文汇报》,1962年2月11日。)换言之,介绍先于批判,批判也应该  还其原来的科学的意义,而决不是棍棒相加与恶语相向。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何等不易  啊,从耿先生身上,它所反映的分明是一代中国学人的一身正气和高尚品格。
  10.习密那尔方法是一种培养历史学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
  “习密那尔”(Seminar),意谓专题研究或讨论,德国史坛巨匠兰克用这种方法培养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