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知派经书》与隐微的教诲(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知派大师的灵知论不同,而且把基督教灵知派视为像摩尼教和波斯拜日教(Mithraism)那样的危险分子。按德高望重的Werner Jaeger的看法,克莱门和奥利根的“基督教灵知”来自柏拉图主义,想要满足其同时代人的胃口,所以史称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当时强烈反对灵知派的不仅是基管教的柏拉图主义,还有异教的柏拉图主义,他们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更为“科学”(这里的含义是“谨慎”)的态度。何为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呢?绝非像迄今大大小小的教义史书上说的那样,采用了柏拉图哲学的术语和“体系”来解释圣经,就是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的含义是知识人的神秘宗教,信奉只有特别的人才能把握的秘传知识。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意味着大教会也需要自己的灵知和秘传解释(hierophantic),以别于教外者的“假灵知”。基督教神学同样需要秘传术,把基督教信理当作一种隐微的知识。可是,区分只有简单的信仰与具有更高的隐密灵知的信仰,与基督信息对所有人公开这一性质相矛盾。克莱门激烈反对异教的灵知派,乃因为当时大多有教养的希腊人信奉的希腊宗教形式不再是民众都信奉的奥林匹克诸神,而是讲究个人与神氏发生个体关系的神秘宗教。Wemer Jaeger虽然没有点明,实际上意思很清楚:教父们虽不为人民作想,但相当顾及与人民的关系。这才是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的真实含义。
奥利根《驳克尔苏斯》中记述:当时成为基督徒的,不仅有许多希腊的有文化教养的知识人,还有劳苦大众,他们对基督福音的理解自然与知识人不同,于是出现了许多冲突和论争,知识人总想更深地理解基督福音。哈纳克根据奥利根的这一记述认为,“二世纪时大多数基督徒无疑属于没有文化的阶级,并不寻求深奥的知识。甚至不信任深奥的知识”。尽管大众基督徒和知识人基督徒读是同一部经书,教父们与基督教灵知派的区别,正在于灵知派基徒总希望对圣经作出特别的解释——寓意的解释,声称圣经中有秘传教义,以便抵销旧约中的民众信仰因素。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提到过单纯认信与灵知者认信的冲突,而且明确表态拒绝灵知者的高明:我们基督徒的信仰对于希腊人来说就是“愚拙”。这意味着保罗努力想让基督教的灵知成为大众的信仰,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保罗是基督教中的先知——为民众着想的知识人——保罗也是用白话希腊文写作的好手。保罗之后,基督徒知识人出现了分化,灵知派出于知识人的天性沉浸于宇宙过程以及人的灵魂和命运的充满想像的神话式思辨中,对新约作出深度解释,自称对福音书有深刻见识。保罗最讲究pistis(信仰),但信仰是与个体的自我认识相关的事情。灵知论者相信,由于他们掌握了普通人无法分享的隐晦知识,具有特殊的“见识”,可以把自己的灵魂从现世强制的约束中解救出来,因此在精神上高人一等。“通过对世界进程的内在层面的认识来摆脱世界,在灵知教派那里早已经发生,因为灵知者把自己看作被拣选的一类;作为与世俗沉思者相对的某类菁英,他们理解了世界、人类与拯救的密切关系。”正是由于这种非大众性质的信仰,灵知派基督徒内没有什么统一的教义,他们惟一共同的东西,就是从福音中看出隐深教义的能力。教父们——尤其希腊教父也讲宇宙过程以及人的灵魂和命运的神话,但他们的讲法就相当顾及民众,所以是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尼采所谓柏拉图主义就是民众的基督教。至于反对马克安最激烈的拉丁教父德尔图良,则是要回到先知传统——想人民之所想。由此来看,德尔图良的两句强有力的名言也就相当容易理解了:“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何相干?”“正因为荒谬,我信”。所谓“正统”基督教,其真实的含义可以说就在于:坚持将旧约的民众宗教传统基管教化,坚持常人的信仰理解。灵知派基督徒作为激进的灵知人,在社会上没有吸引力,因为知识人在任何社会都只是少数人,由于过于坚持个体性的信仰,其群体自然就缺乏凝聚力,不可能形成一种社会势力。“灵知人”被看作基督教初代群体中的异端的政治含义就是:灵知人高标自己超出了大众信仰。
灵知派与希腊教父都懂得“秘传”,德尔图良拒绝“秘传”。但灵知派的“秘传”与希腊教父的“秘传”不同:灵知人高标常人不借的奥义,教父顾及到常人来传达奥义。“秘传”文本的两种写法——隐秘的书写和显白的书写——可以为这两种不同的目的服务。“秘传”是《灵知派经书》几乎所有文本的共同特征。整理“纳克·罕玛狄书卷”的专家们在介绍经书的性质时,一开始就说:
这些书卷最大的共通点是针对普通大众的疏离感、一种完全超越现世生活的理想盼望、一种与大众实践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要求放弃常人所欲求的现世物质利益,盼望和追求终权解脱。这种理想并不包括积极的革命,只是希望清晰美好的远像不被俗世污染,不与污浊的俗世为伍。
灵知派与大教会的对立,就是激进知识人信徒与大众信徒和替大众着想或顾及到大众的知识人信徒之间的对立。于是,“秘传”文本就有了一种在知识人冲突中所起的政治作用——防止受到其他知识人的迫害——比如避免被划为“异端”。当你所信奉或主张的真理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道理时,你的生命是有危险的。搞真理的人其实并不怕政治强权——因为强权并不关心真理问题,怕的是另一些也搞真理、但与你见识相左的人利用政治强权说你是“异端”。在这种处境中,真理就需要秘传。
奥利根《驳克尔苏斯》中记述:当时成为基督徒的,不仅有许多希腊的有文化教养的知识人,还有劳苦大众,他们对基督福音的理解自然与知识人不同,于是出现了许多冲突和论争,知识人总想更深地理解基督福音。哈纳克根据奥利根的这一记述认为,“二世纪时大多数基督徒无疑属于没有文化的阶级,并不寻求深奥的知识。甚至不信任深奥的知识”。尽管大众基督徒和知识人基督徒读是同一部经书,教父们与基督教灵知派的区别,正在于灵知派基徒总希望对圣经作出特别的解释——寓意的解释,声称圣经中有秘传教义,以便抵销旧约中的民众信仰因素。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提到过单纯认信与灵知者认信的冲突,而且明确表态拒绝灵知者的高明:我们基督徒的信仰对于希腊人来说就是“愚拙”。这意味着保罗努力想让基督教的灵知成为大众的信仰,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保罗是基督教中的先知——为民众着想的知识人——保罗也是用白话希腊文写作的好手。保罗之后,基督徒知识人出现了分化,灵知派出于知识人的天性沉浸于宇宙过程以及人的灵魂和命运的充满想像的神话式思辨中,对新约作出深度解释,自称对福音书有深刻见识。保罗最讲究pistis(信仰),但信仰是与个体的自我认识相关的事情。灵知论者相信,由于他们掌握了普通人无法分享的隐晦知识,具有特殊的“见识”,可以把自己的灵魂从现世强制的约束中解救出来,因此在精神上高人一等。“通过对世界进程的内在层面的认识来摆脱世界,在灵知教派那里早已经发生,因为灵知者把自己看作被拣选的一类;作为与世俗沉思者相对的某类菁英,他们理解了世界、人类与拯救的密切关系。”正是由于这种非大众性质的信仰,灵知派基督徒内没有什么统一的教义,他们惟一共同的东西,就是从福音中看出隐深教义的能力。教父们——尤其希腊教父也讲宇宙过程以及人的灵魂和命运的神话,但他们的讲法就相当顾及民众,所以是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尼采所谓柏拉图主义就是民众的基督教。至于反对马克安最激烈的拉丁教父德尔图良,则是要回到先知传统——想人民之所想。由此来看,德尔图良的两句强有力的名言也就相当容易理解了:“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何相干?”“正因为荒谬,我信”。所谓“正统”基督教,其真实的含义可以说就在于:坚持将旧约的民众宗教传统基管教化,坚持常人的信仰理解。灵知派基督徒作为激进的灵知人,在社会上没有吸引力,因为知识人在任何社会都只是少数人,由于过于坚持个体性的信仰,其群体自然就缺乏凝聚力,不可能形成一种社会势力。“灵知人”被看作基督教初代群体中的异端的政治含义就是:灵知人高标自己超出了大众信仰。
灵知派与希腊教父都懂得“秘传”,德尔图良拒绝“秘传”。但灵知派的“秘传”与希腊教父的“秘传”不同:灵知人高标常人不借的奥义,教父顾及到常人来传达奥义。“秘传”文本的两种写法——隐秘的书写和显白的书写——可以为这两种不同的目的服务。“秘传”是《灵知派经书》几乎所有文本的共同特征。整理“纳克·罕玛狄书卷”的专家们在介绍经书的性质时,一开始就说:
这些书卷最大的共通点是针对普通大众的疏离感、一种完全超越现世生活的理想盼望、一种与大众实践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要求放弃常人所欲求的现世物质利益,盼望和追求终权解脱。这种理想并不包括积极的革命,只是希望清晰美好的远像不被俗世污染,不与污浊的俗世为伍。
灵知派与大教会的对立,就是激进知识人信徒与大众信徒和替大众着想或顾及到大众的知识人信徒之间的对立。于是,“秘传”文本就有了一种在知识人冲突中所起的政治作用——防止受到其他知识人的迫害——比如避免被划为“异端”。当你所信奉或主张的真理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道理时,你的生命是有危险的。搞真理的人其实并不怕政治强权——因为强权并不关心真理问题,怕的是另一些也搞真理、但与你见识相左的人利用政治强权说你是“异端”。在这种处境中,真理就需要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