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解读高尔泰笔下的几个“犯人”(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超越了眼前的困境。
高尔泰第一次去安兆俊的号子,里面一迭整整齐齐的《工地快报》,引起了他的注意。「靠里面的一半,放着碗筷面盆暖瓶衣服包裹之类,还有尺来厚一摞子我们农场右派们编的《工地快报》,迭得整整齐齐,捆得严严实实。这东西新添墩也有,每天一张,发到各小队,是大家做卷烟纸和手纸的材料。除了最新的,全都消失了。」别人用来卷烟或当手纸的材料,安兆俊为何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许是看出高尔泰眼中的困惑,安兆俊对他说:「那个,你时常看见吧,别看它废纸一张,将来都是第一手历史资料,珍贵得不得了。我一直留心收集,一张都没有少掉。着眼于将来,现在就有了意义。」10
安兆俊的「着眼于将来」,与弗兰克的「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简直如出一辙。或许是安兆俊受到了弗兰克的影响,或许是两颗高贵而圣洁的心灵在相似的困境中获得相同的体悟,两位不屈之士不谋而合以同样的方法超越了眼前的困境,也以同样无私的行为提升了自己的情操。
令人痛心的是,安兆俊最终没能活着走出夹边沟农场。不过,即便面对死亡,一个人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那样,死亡,也有「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之分,你可以像英雄那样有尊严去死,也可以像懦夫那样在哀号中死去。
弗兰克虽然很幸运地成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但他早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且决心让自己「死得有点意义」。
「在病人营舍的第四天,我才刚被分派去值夜班,主任医官就冲进来,请我以自愿方式,前往斑疹伤寒病人区,负责医疗工作。我不顾好友的苦劝,不顾没有一位同业愿效此劳的事实,而决定前往。我知道我在工作队里,必然不久于人世;然而我如果非死不可,总得让自己死得有点意义。我想,我与其茫无目的地苟活,或与其在生产不力的劳动中拖延至死,还不如以医生的身份帮助难友而死去。这种死,我觉得有价值多了。」11
即使你无缘获得这种「有价值」的死(指因救助他人而死),你也可以让你的死变成一项「成就」──以勇敢和尊贵的方式等候死亡。
一位身患半身不遂的年轻人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刚获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使接受手术也是徒劳;他又说,他看过一部影片,里头有个人以勇敢和尊贵的方式等候死亡。当时,他觉得能那样迎接死亡,实在是一大成就。如今──这位年轻人在信中写道──命运也给了他一个类似的机会。
1961年夏天,夹边沟农场因死人太多,面临关闭。高尔泰被送到另一个农场──靖远夹河滩劳改农场。在那里,高尔泰遇见另一个夹边沟农场的幸存者刘文汉。从刘的口中,高尔泰得知,安兆俊已死在夹边沟农场。
「他说,那家伙迂得很,已经不行了,还要天天擦脸梳头。沾一点儿杯子里喝的开水,就这那么擦。分饭的时候别人都到手就下了肚子,他还要找个地方坐下来吃。不管是甚么汤汤水水,都一勺一勺吃得人模人样。别人都躺在炕上,他不到天黑不上炕,在门外边地上铺一块东西,背靠墙坐着看天。有时候还要唱点儿歌。咿咿唔唔的,不知道唱的甚么。他就是这么坐着死的。」12
看来,安兆俊就是「以勇敢和尊贵的方式等候死亡」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安兆俊之死为自己的短暂而富有意义的一生划下一根醒目而坚硬的惊叹号!
北岛曾云: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我以为,只有安兆俊这样尊贵而有尊严的死,才会振聋发聩,警示后人,才会有「冗长的回声」。
要活,就活出意义来;要死,就死得有价值。安兆俊正是这样的人。
二 龙庆忠:蓝皮袄是他生命之树上最后一片绿叶
在夹边沟农场,龙庆忠是个很特别的人,他是夹边沟农场的首批犯人,但身上的那件衣服始终保持着初来时的光鲜。「他爱惜那件衣服远超过爱惜自己,也因此出了名。」他是怎样爱惜身上那件蓝皮袄的?高尔泰对此有详尽的描绘。
「他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瘦得像把筋。衣架子一般顶着那件引人注目的藏蓝色的大皮袄,下面空空荡荡直透风。我说只要在腰上捆一道绳子,问题就解决了。他不,他说这是双面咔叽布,磨不得,一磨一道白印,哪经得起绳子捆!说着他一 一指给我看,袖口、肩膀、肘关节处磨过的地方,已经发白。他很伤心,抚摸那些伤痕就像抚摸伤口一样。袖口盖住手背,劳动不便,他不得不卷起一道,露出两圈雪白的羊毛。羊毛落上沙土,拍不掉,越拍打越往里钻。他时不时摘掉眼镜,眼睛贴着羊毛,顽强地寻找那里面的异物。休息时也不躺下,只是坐着打个盹。我躺着看他,那纤细的脖子和深陷的两颊,垂着的下巴和吊开着的嘴,都无不呈现出深度的衰弱和疲劳。但他顽强地要坐着,劝不睡──衣服要紧。」13
龙庆忠如此爱惜身上这件蓝皮袄,当然是有原因的。他是独子,自幼丧父。守寡的母亲千辛万苦把他带大;供他上学,直到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快三十了还没结婚,一心想把老家的母亲接来同住,但母亲是农村户口,按当时的制度,不能住在城里。龙庆忠对此想不通,就人前人后发了一通牢骚。反右运动中,他们单位「右派」凑不够数,给了他一个名额。来夹边沟之前,他不敢告诉母亲,第一次对母亲说了谎,说是出差下乡,可能时间较长,请她放心别急。临走前收到母亲一个邮包,里面就是那件使他在农场大出其名的蓝皮袄。他自然将这件蓝皮袄看作命根子一样。
在龙庆忠眼中,这件蓝皮袄决非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母爱的象征,甚至就是母亲的化身,所以,他绝不允许蓝皮袄上有一道折痕,沾一丝尘埃。蕴积在蓝皮袄里的深厚母爱,是龙庆忠在夹边沟农场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
在纳粹集中营里,犹太人弗兰克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一次,在昏暗的晨曦中,弗兰克和难友们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蹒跚而行。看守们不时吆喝着,并以步枪枪托驱赶着他们。一路上,大家沈默无语,情绪低落。这时,弗兰克旁边的一位难友用衣领掩着嘴偷偷对弗兰克说:「我们的太太这时候要是看到我们,不知会怎样?我倒希望她们全都呆在营里,看不到我们这副狼狈相。」14
这句话使弗兰克想到自己的妻子,想到妻子对自己的爱,心里感到巨大的慰藉。此后,两人虽同样默不作声、相互搀扶着往前走,但两人都知道,两人正在思念着各自的妻子。偶尔,弗兰克仰视天空,他从透出晨光的云层中竟然看到了妻子姣好的容貌,切十分真切地听到妻子的声音。那一瞬间,弗兰克首次领悟出一个真理:爱,是人类一切渴望的终极,并由此懂得了一个奥秘:「人类的救赎,是经由爱而成于爱。」
想念妻子使身处集中营里的弗兰克感受到巨大的喜悦,他由此认识到:一个孓然一身,别无余物的人只要沈醉在想念心上人的思维里,仍可享受到无上的喜悦──即使只是倏忽的一瞬间。
由此,我们也可得出结论,龙庆忠虽在夹边沟农场遭受非人的折磨,但他珍惜的那件蓝皮袄会让他常常沈醉在想念亲人的思维里,他也因此「享受到无上的喜悦」。
在夹边沟农场,体力活的繁重自不待言,精神上的孤独也让人不堪忍受。犯人和看守不可能有正常的交流,犯人之间也因为相互猜疑、防备而十分隔膜。繁重的劳动使人的身体吃不消,而巨大的孤独则会让人的精神受不了。不过,我认为,有蓝皮袄在身上,龙庆忠是不会孤独的。要想理解这一点,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弗兰克为我们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15:
她的事迹十分简单,简单得不足一道;读者听了,也许会以为是我杜撰的,然而我却觉得这仿佛如一首诗。
这位女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然而当我同她说话,她却显得开朗而健谈。她说:「我很庆幸
高尔泰第一次去安兆俊的号子,里面一迭整整齐齐的《工地快报》,引起了他的注意。「靠里面的一半,放着碗筷面盆暖瓶衣服包裹之类,还有尺来厚一摞子我们农场右派们编的《工地快报》,迭得整整齐齐,捆得严严实实。这东西新添墩也有,每天一张,发到各小队,是大家做卷烟纸和手纸的材料。除了最新的,全都消失了。」别人用来卷烟或当手纸的材料,安兆俊为何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许是看出高尔泰眼中的困惑,安兆俊对他说:「那个,你时常看见吧,别看它废纸一张,将来都是第一手历史资料,珍贵得不得了。我一直留心收集,一张都没有少掉。着眼于将来,现在就有了意义。」10
安兆俊的「着眼于将来」,与弗兰克的「把所有的痛苦与煎熬当成前尘往事」简直如出一辙。或许是安兆俊受到了弗兰克的影响,或许是两颗高贵而圣洁的心灵在相似的困境中获得相同的体悟,两位不屈之士不谋而合以同样的方法超越了眼前的困境,也以同样无私的行为提升了自己的情操。
令人痛心的是,安兆俊最终没能活着走出夹边沟农场。不过,即便面对死亡,一个人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那样,死亡,也有「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之分,你可以像英雄那样有尊严去死,也可以像懦夫那样在哀号中死去。
弗兰克虽然很幸运地成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但他早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且决心让自己「死得有点意义」。
「在病人营舍的第四天,我才刚被分派去值夜班,主任医官就冲进来,请我以自愿方式,前往斑疹伤寒病人区,负责医疗工作。我不顾好友的苦劝,不顾没有一位同业愿效此劳的事实,而决定前往。我知道我在工作队里,必然不久于人世;然而我如果非死不可,总得让自己死得有点意义。我想,我与其茫无目的地苟活,或与其在生产不力的劳动中拖延至死,还不如以医生的身份帮助难友而死去。这种死,我觉得有价值多了。」11
即使你无缘获得这种「有价值」的死(指因救助他人而死),你也可以让你的死变成一项「成就」──以勇敢和尊贵的方式等候死亡。
一位身患半身不遂的年轻人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刚获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使接受手术也是徒劳;他又说,他看过一部影片,里头有个人以勇敢和尊贵的方式等候死亡。当时,他觉得能那样迎接死亡,实在是一大成就。如今──这位年轻人在信中写道──命运也给了他一个类似的机会。
1961年夏天,夹边沟农场因死人太多,面临关闭。高尔泰被送到另一个农场──靖远夹河滩劳改农场。在那里,高尔泰遇见另一个夹边沟农场的幸存者刘文汉。从刘的口中,高尔泰得知,安兆俊已死在夹边沟农场。
「他说,那家伙迂得很,已经不行了,还要天天擦脸梳头。沾一点儿杯子里喝的开水,就这那么擦。分饭的时候别人都到手就下了肚子,他还要找个地方坐下来吃。不管是甚么汤汤水水,都一勺一勺吃得人模人样。别人都躺在炕上,他不到天黑不上炕,在门外边地上铺一块东西,背靠墙坐着看天。有时候还要唱点儿歌。咿咿唔唔的,不知道唱的甚么。他就是这么坐着死的。」12
看来,安兆俊就是「以勇敢和尊贵的方式等候死亡」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安兆俊之死为自己的短暂而富有意义的一生划下一根醒目而坚硬的惊叹号!
北岛曾云: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我以为,只有安兆俊这样尊贵而有尊严的死,才会振聋发聩,警示后人,才会有「冗长的回声」。
要活,就活出意义来;要死,就死得有价值。安兆俊正是这样的人。
二 龙庆忠:蓝皮袄是他生命之树上最后一片绿叶
在夹边沟农场,龙庆忠是个很特别的人,他是夹边沟农场的首批犯人,但身上的那件衣服始终保持着初来时的光鲜。「他爱惜那件衣服远超过爱惜自己,也因此出了名。」他是怎样爱惜身上那件蓝皮袄的?高尔泰对此有详尽的描绘。
「他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瘦得像把筋。衣架子一般顶着那件引人注目的藏蓝色的大皮袄,下面空空荡荡直透风。我说只要在腰上捆一道绳子,问题就解决了。他不,他说这是双面咔叽布,磨不得,一磨一道白印,哪经得起绳子捆!说着他一 一指给我看,袖口、肩膀、肘关节处磨过的地方,已经发白。他很伤心,抚摸那些伤痕就像抚摸伤口一样。袖口盖住手背,劳动不便,他不得不卷起一道,露出两圈雪白的羊毛。羊毛落上沙土,拍不掉,越拍打越往里钻。他时不时摘掉眼镜,眼睛贴着羊毛,顽强地寻找那里面的异物。休息时也不躺下,只是坐着打个盹。我躺着看他,那纤细的脖子和深陷的两颊,垂着的下巴和吊开着的嘴,都无不呈现出深度的衰弱和疲劳。但他顽强地要坐着,劝不睡──衣服要紧。」13
龙庆忠如此爱惜身上这件蓝皮袄,当然是有原因的。他是独子,自幼丧父。守寡的母亲千辛万苦把他带大;供他上学,直到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快三十了还没结婚,一心想把老家的母亲接来同住,但母亲是农村户口,按当时的制度,不能住在城里。龙庆忠对此想不通,就人前人后发了一通牢骚。反右运动中,他们单位「右派」凑不够数,给了他一个名额。来夹边沟之前,他不敢告诉母亲,第一次对母亲说了谎,说是出差下乡,可能时间较长,请她放心别急。临走前收到母亲一个邮包,里面就是那件使他在农场大出其名的蓝皮袄。他自然将这件蓝皮袄看作命根子一样。
在龙庆忠眼中,这件蓝皮袄决非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母爱的象征,甚至就是母亲的化身,所以,他绝不允许蓝皮袄上有一道折痕,沾一丝尘埃。蕴积在蓝皮袄里的深厚母爱,是龙庆忠在夹边沟农场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
在纳粹集中营里,犹太人弗兰克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一次,在昏暗的晨曦中,弗兰克和难友们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蹒跚而行。看守们不时吆喝着,并以步枪枪托驱赶着他们。一路上,大家沈默无语,情绪低落。这时,弗兰克旁边的一位难友用衣领掩着嘴偷偷对弗兰克说:「我们的太太这时候要是看到我们,不知会怎样?我倒希望她们全都呆在营里,看不到我们这副狼狈相。」14
这句话使弗兰克想到自己的妻子,想到妻子对自己的爱,心里感到巨大的慰藉。此后,两人虽同样默不作声、相互搀扶着往前走,但两人都知道,两人正在思念着各自的妻子。偶尔,弗兰克仰视天空,他从透出晨光的云层中竟然看到了妻子姣好的容貌,切十分真切地听到妻子的声音。那一瞬间,弗兰克首次领悟出一个真理:爱,是人类一切渴望的终极,并由此懂得了一个奥秘:「人类的救赎,是经由爱而成于爱。」
想念妻子使身处集中营里的弗兰克感受到巨大的喜悦,他由此认识到:一个孓然一身,别无余物的人只要沈醉在想念心上人的思维里,仍可享受到无上的喜悦──即使只是倏忽的一瞬间。
由此,我们也可得出结论,龙庆忠虽在夹边沟农场遭受非人的折磨,但他珍惜的那件蓝皮袄会让他常常沈醉在想念亲人的思维里,他也因此「享受到无上的喜悦」。
在夹边沟农场,体力活的繁重自不待言,精神上的孤独也让人不堪忍受。犯人和看守不可能有正常的交流,犯人之间也因为相互猜疑、防备而十分隔膜。繁重的劳动使人的身体吃不消,而巨大的孤独则会让人的精神受不了。不过,我认为,有蓝皮袄在身上,龙庆忠是不会孤独的。要想理解这一点,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弗兰克为我们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15:
她的事迹十分简单,简单得不足一道;读者听了,也许会以为是我杜撰的,然而我却觉得这仿佛如一首诗。
这位女郎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然而当我同她说话,她却显得开朗而健谈。她说:「我很庆幸
上一篇:哈贝马斯论现代性
下一篇: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