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解读高尔泰笔下的几个“犯人”(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命运给了我这么沉重的打击。过去,我养尊处优惯了,从来不把精神上的成就当一回事。」她指向土屋的窗外,又说:「那棵树,是我孤独时唯一的朋友。」从窗口望出去,她只看得到那棵栗树的一根枝桠,枝桠上绽着两朵花。「我经常对这棵树说话。」我一听,吓了一跳,不太确定她话中的含义。她神智不清了吗?她偶然会有幻觉吗?我急忙问她那棵树有没有答腔。──「有的。」──答些甚么呢?──「它对我说,『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
如同这位女郎把一棵树当作孤独时唯一的朋友一样,龙庆忠肯定把那件蓝皮袄当作唯一亲近的人,可以想象,龙庆忠和蓝皮袄之间有过无数次温暖而热烈的倾心长谈,而每次长谈,都给了龙庆忠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中,那个患病少女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窗外常春藤树叶上,认为最后一片树叶雕零,自己的生命也会随风而逝,而蓝皮袄,则是龙庆忠生命之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这片树叶鲜嫩碧绿,这棵树就生机勃勃;这片树叶雕谢了,这棵树也就枯死了。龙庆忠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这件蓝皮袄,其原因在此。
三 郭永怀:「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
在夹边沟农场的看守眼中,郭永怀应该是最好的犯人。此人到过朝鲜,打过仗,负过伤,背上留着疤痕,如同英雄勋章。
「清晨哨子一响,他总是第一个起身,动作迅速利落。我们穿好衣服去打饭时,他已等在那里了。在工地上也是。每次休息时间一过,他总是刚听到哨子就从地上弹起来,你还没拍完屁股上的土,他已经拿着杠子,提着绳子,在那里等你去同他抬筐了。需要泡碱水的时候,他在里面泡得最久,泡得脚上密密麻麻的裂口比谁都多都深。需要下冰水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脱掉鞋袜下去,弄得大家不得不紧紧跟上。凡此种种,都无不招人厌,招人恨。」16
农场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犯人干的都是强体力活,郭永怀如此积极,如此奋不顾身,无异于找死,而他这样不要命地干,也会把其他犯人活活拖死。
为了整治他,晚上开会时,大家众口一词,都说他「假积极」,说他有管教干部在场就出力气管教干部一走就磨洋工。郭永怀静静听着,一言不发。「队长叫他表态时,他就说他不是那样。但既说不出道理也提不出证据,只能引来滔滔不绝的反驳和义正词严的新的指控。他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但好像也不太放在心上。第二天照样下死力干活,不管你怎样整治他他都接受挑战,一不告饶二不放瘫。……就像你踩一块顽硬的小石头,怎么踩也踩不碎它,也就不踩了。」17
在夹边沟农场,犯人们又饿又累又睡眠不足,人人力求自保,郭永怀的这种表现实在不可思议,另外,他的死命干活也不是为了讨好看守,完全自觉自愿,这就更令人费解了。一次,高尔泰和他搭伙抬土,倒了土后,郭永怀拿着杠子飞奔回去,高尔泰则拿着筐子慢慢走。郭永怀不满高尔泰的偷懒,终于找了机会对高尔泰说了一番肺腑之言18:
一天,他忍不住了。同我一道慢慢走,说:老高,我们到这里来,可不是来玩的呀。我知道他要说甚么,连忙说,我的身体不能同你比呀。他说,我的身体咋能同你比呀,我同谁都不能比,我从小没爹没娘,光着屁股给人家放牛,天天吃的是糠,是菜,吃糠吃菜长大的,咋能同吃饭长大的比呀!
我回答说,所以你也要保重点儿。他说,现在干就是保重,这也同打仗一样,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我打过仗,这样的事见了不知道有多少。
原来,郭永怀如此拼命干活,是出于两个荒唐的念头:「干就是保重」,「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郭永怀怕死,无可厚非;但他有这样的念头,则荒唐透顶,愚昧到家。因为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荒诞念头,郭永怀才把外在的强制性的苦役变成了内心的自觉追求。如果所有的犯人都像郭永怀这样想,这样做,最高兴的当然是看守了。
鲁迅曾说,专制的统治者倘想统治他的臣民,最好的办法是「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注射在臣民的身上,既使其知觉神经「完全的麻痹」,不能思想,但保留运动神经的功能,还能干活,也就是「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19
从郭永怀身上,我们可看出,这种「奇妙的药品」,就是一些愚昧的念头如「干就是保重」,「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之类;向人们注射这种「奇妙的药品」就是让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或者干脆没有思考的习惯。郭永怀是一个典型的愚民,他以自觉自愿的方式为夹边沟农场献出最后一丝力气(因劳累过度,他很快就死了),同时,他也为看守们推广愚民政策提供了一个活标本。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挖空心思推行愚民政策,郭永怀这样失去思考能力的「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恐怕不在少数。统治者这样做,当然有其险恶的用心,如果人人都像郭永怀这样听话,这样把外在残酷的压制变成内心的自觉追求,那么「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20
一个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一个失去了思考能力的人如郭永怀,更是可怜的,当然也有一点可恨──他是愚民政策的牺牲品,但也因为主动臣服专制暴力的淫威而成为一个潜在的无意的帮凶──在夹边沟农场,他累死了自己,也拖垮了别人。他之所以「招人厌,招人恨」,其道理在此。
因为愚昧,郭永怀把歪理(「干就是保重」,「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当作了真理,于是,他越怕死就越拼命干,而越拼命干,当然就死得越快。愚昧让他陷入怪圈难以自拔,愚昧让他无意间成了一个乖顺的奴才。愚昧让他彻底失去反抗心理,如同被阉割的人彻底失去性欲一样。
注释
1 引自高尔泰:《寻找家园》(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页118。
2 同注1,页119。
3 同注1,页119。
4 引自弗兰克:《活出意义来》(北京:三联书店,1991),页69。
5 同注4,页70。
6 同注1,页122。
7 同注4,页70。
8 引自《书屋》2004第六期第77页。
9 同注4,页77。
10 同注1,页122。
11 同注4,页51。
12 同注1,页125。
13 同注1,页136。
14 同注4,页38。
15 同注4,页72。
16 同注1,页142。
17 同注1,页143。
18 同注1,页143。
19 引自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03),页215。
20 引自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页206。
如同这位女郎把一棵树当作孤独时唯一的朋友一样,龙庆忠肯定把那件蓝皮袄当作唯一亲近的人,可以想象,龙庆忠和蓝皮袄之间有过无数次温暖而热烈的倾心长谈,而每次长谈,都给了龙庆忠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中,那个患病少女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窗外常春藤树叶上,认为最后一片树叶雕零,自己的生命也会随风而逝,而蓝皮袄,则是龙庆忠生命之树上最后一片叶子。这片树叶鲜嫩碧绿,这棵树就生机勃勃;这片树叶雕谢了,这棵树也就枯死了。龙庆忠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这件蓝皮袄,其原因在此。
三 郭永怀:「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
在夹边沟农场的看守眼中,郭永怀应该是最好的犯人。此人到过朝鲜,打过仗,负过伤,背上留着疤痕,如同英雄勋章。
「清晨哨子一响,他总是第一个起身,动作迅速利落。我们穿好衣服去打饭时,他已等在那里了。在工地上也是。每次休息时间一过,他总是刚听到哨子就从地上弹起来,你还没拍完屁股上的土,他已经拿着杠子,提着绳子,在那里等你去同他抬筐了。需要泡碱水的时候,他在里面泡得最久,泡得脚上密密麻麻的裂口比谁都多都深。需要下冰水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脱掉鞋袜下去,弄得大家不得不紧紧跟上。凡此种种,都无不招人厌,招人恨。」16
农场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犯人干的都是强体力活,郭永怀如此积极,如此奋不顾身,无异于找死,而他这样不要命地干,也会把其他犯人活活拖死。
为了整治他,晚上开会时,大家众口一词,都说他「假积极」,说他有管教干部在场就出力气管教干部一走就磨洋工。郭永怀静静听着,一言不发。「队长叫他表态时,他就说他不是那样。但既说不出道理也提不出证据,只能引来滔滔不绝的反驳和义正词严的新的指控。他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但好像也不太放在心上。第二天照样下死力干活,不管你怎样整治他他都接受挑战,一不告饶二不放瘫。……就像你踩一块顽硬的小石头,怎么踩也踩不碎它,也就不踩了。」17
在夹边沟农场,犯人们又饿又累又睡眠不足,人人力求自保,郭永怀的这种表现实在不可思议,另外,他的死命干活也不是为了讨好看守,完全自觉自愿,这就更令人费解了。一次,高尔泰和他搭伙抬土,倒了土后,郭永怀拿着杠子飞奔回去,高尔泰则拿着筐子慢慢走。郭永怀不满高尔泰的偷懒,终于找了机会对高尔泰说了一番肺腑之言18:
一天,他忍不住了。同我一道慢慢走,说:老高,我们到这里来,可不是来玩的呀。我知道他要说甚么,连忙说,我的身体不能同你比呀。他说,我的身体咋能同你比呀,我同谁都不能比,我从小没爹没娘,光着屁股给人家放牛,天天吃的是糠,是菜,吃糠吃菜长大的,咋能同吃饭长大的比呀!
我回答说,所以你也要保重点儿。他说,现在干就是保重,这也同打仗一样,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我打过仗,这样的事见了不知道有多少。
原来,郭永怀如此拼命干活,是出于两个荒唐的念头:「干就是保重」,「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郭永怀怕死,无可厚非;但他有这样的念头,则荒唐透顶,愚昧到家。因为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荒诞念头,郭永怀才把外在的强制性的苦役变成了内心的自觉追求。如果所有的犯人都像郭永怀这样想,这样做,最高兴的当然是看守了。
鲁迅曾说,专制的统治者倘想统治他的臣民,最好的办法是「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注射在臣民的身上,既使其知觉神经「完全的麻痹」,不能思想,但保留运动神经的功能,还能干活,也就是「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19
从郭永怀身上,我们可看出,这种「奇妙的药品」,就是一些愚昧的念头如「干就是保重」,「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之类;向人们注射这种「奇妙的药品」就是让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或者干脆没有思考的习惯。郭永怀是一个典型的愚民,他以自觉自愿的方式为夹边沟农场献出最后一丝力气(因劳累过度,他很快就死了),同时,他也为看守们推广愚民政策提供了一个活标本。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挖空心思推行愚民政策,郭永怀这样失去思考能力的「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恐怕不在少数。统治者这样做,当然有其险恶的用心,如果人人都像郭永怀这样听话,这样把外在残酷的压制变成内心的自觉追求,那么「阔人的地位即永久稳固,统御也永久省了气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20
一个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一个失去了思考能力的人如郭永怀,更是可怜的,当然也有一点可恨──他是愚民政策的牺牲品,但也因为主动臣服专制暴力的淫威而成为一个潜在的无意的帮凶──在夹边沟农场,他累死了自己,也拖垮了别人。他之所以「招人厌,招人恨」,其道理在此。
因为愚昧,郭永怀把歪理(「干就是保重」,「越是怕死的,越是容易死」)当作了真理,于是,他越怕死就越拼命干,而越拼命干,当然就死得越快。愚昧让他陷入怪圈难以自拔,愚昧让他无意间成了一个乖顺的奴才。愚昧让他彻底失去反抗心理,如同被阉割的人彻底失去性欲一样。
注释
1 引自高尔泰:《寻找家园》(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页118。
2 同注1,页119。
3 同注1,页119。
4 引自弗兰克:《活出意义来》(北京:三联书店,1991),页69。
5 同注4,页70。
6 同注1,页122。
7 同注4,页70。
8 引自《书屋》2004第六期第77页。
9 同注4,页77。
10 同注1,页122。
11 同注4,页51。
12 同注1,页125。
13 同注1,页136。
14 同注4,页38。
15 同注4,页72。
16 同注1,页142。
17 同注1,页143。
18 同注1,页143。
19 引自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03),页215。
20 引自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页206。
上一篇:哈贝马斯论现代性
下一篇: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