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微言大义(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的),微言是,现代知识人已经沦为真正的畜群,“必须一扫而光”。
在知识分子统领世界的时代,这话能明说吗?
像《玫瑰之名》中的约尔格,尼采在自己的书中涂满毒药,阴险地企图让启蒙后的文人学者们读后一个个死于非命。尼采玩弄隐微术,把启蒙理性的“逻辑”推到极端(理性=意志=生命冲动),把启蒙精神的反基督教精神夸张到极致,装出比谁都更启蒙精神的样子(鲁迅就是上当受骗的显例)。尼采死后的一百年中,数也数不过来的文人学士以为这就是尼采留给他们创造新价值的启示,去开导平庸的人民;如今,后现代们还得意地抱着尼采的“大白话”扬长而去,自以为得了秘传,殊不知手上已经沾了尼采书中的毒药。
尼采说谎是无辜的,他早就在笔记中写过:“如今,哲学应是文化的毒药”(笔记,页97)。
尼采论著缩写表
人性:Menschliches,Allzumenschliches,《人性、太人性》(1878-1880);未见中文全译本,节译本至少三种。据德文本Nietzsche:Werke in drei Banden,herausgegeben von Karl Schlechta(Munchen1954-1956)。
曙光:Morgenrote1881,《曙光》;中译本至少两种,采田立年译本,漓江版2000。
如是说:Also Sprache Zarathustra1883-1884,《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译本至少六种,采黄明嘉译本,漓江版2000。
善恶:Jenseits von Gut und Bose1886,《善恶的彼岸》;中译本四种,唯一从德文迻译的张念东、凌素心译本错得出奇,但文气较近原文;朱泱译本(台北水牛版1999)文义较贴而文气未传,主要译文由笔者据德文译出。


谱系:Zur Genealogie der Moral1887,《道德的谱系》;中译本两种,采周虹译本,北京:三联版1988。
偶像:Gotzen-Dammerung1888,《偶像的黄昏》,中译本两种,采周国平译本,北京:光明日报版1996。
敌基督:Der Antichrist1888,《敌基督者》;中译本两种,采吴增定、李猛译本,见《尼采与基督教》,刘小枫编,吴增定、田立年译,香港:道风书社版2000(即出)。
这个人:Ecco Homo1888,《瞧这个人》;中译本至少4种,采张念东、凌素心译本,见《权力意志》,北京:商务版1996。
笔记:《哲学与真理:尼采1872-1876笔记选》,上海三联版1993,田立年译。该书收有若干尼采身前未刊的早期论著,比如《从道德之外的意义看真理和谎言》(Uber Wahrheit und Luge imaussermoralischen Sinne1871)、《哲人是医生》(Der Philosoph als Arzt1873)、《最后的哲人》(Der letzte Philosoph1872)等,但没有收入《古希腊国家》(Der griechische Staat1871)、《荷马的竞赛》(Homers Wettkampf1872)。
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1901,《权力意志》;中译节本多种,张念东、凌素心全译本,北京:商务版1996。引文凡据德文版有改动者,不一一注明。

注释:
〔1〕参Stanley Rosen,Nietzsche's Revolution(《尼采的革命》),见氏著TheAncients and the Moderns,Yale Uni. Press1989,页189。
〔2〕尼采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接受以及尼采著作的汉译,参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大学版1998)第五章和年表。
〔3〕青年尼采写有大量诗作,参Nieztsche,Werke und Briefe: Historisch-kritische Gesamtausgabe, Band I-II,Jugendschriften 1854-1864(《尼采著作和书信》:历史考订版,卷1-2,青年作品1854-1864),Hans Joachim Mette编,Munchen1934。
〔4〕参Stanley Rosen,The Mask of Enlightenment: Nietzsche's Zarathustra(《启蒙的面具: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Cambridge Uni. Press1995,页7-8。
〔5〕参W.Wiley Richards,The Bible and Christian tradition: Keys to understanding the allegorical subplot of Nietasche's Zarathustra(《圣经与基督教传统:理解“扎拉图斯特拉”中寓意细节的种种法门》,New York1990。
〔6〕Karl Lowith,《尼采对永恒复归说的恢复》,见氏著,《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版1997,页270。
〔7〕Martin Heidegger,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是谁?》,见氏著,Vortrage und Aufsatze,Pfullingen1954,页119。
〔8〕Martin Heidegger,Nietzsche(《尼采》),两卷,Pfullingen1961,卷I,页26-27。
〔9〕参格尔文,《从尼采到海德格尔:对海德格尔论尼采作品的批判性评论》(默波译),见《外国哲学资料》,7辑,北京:商务版1984,页252。
〔10〕福科,《尼采、谱系学、历史》(朱苏力译),见《学术思想评论》,4(1999),页384-387。
〔11〕参Gilles Deleuze,Active and reactive(《动与反动》),见David
B·Allison编,The new Nietzsche(《新尼采》),MIT. Press1985,页85以下。
〔12〕参Giorgio Agamben,Absolute Immanence(《绝对的内在论》),见氏著Potentialities: Collected Essays in Philosophy,Stanford Uni. Press1999,页220-242。
〔13〕参Jacques Derrida,Spurs: Nietzsche's Styles (《教唆:尼采的种种风格》),Uni. Chicago Press1978;Jacques Derrida,Nietzsches Autobiographie oder Politik des Eigennamens(《尼采的自传或者本名的政治》),见Fugen:Deutsch-Franzosisches Jahrbuch


fur Text-Analytik,1980,页64-98。
〔14〕参Allan Megill,Prophets of Extremity: Nietzsche、Heidegger、Foucault、Derrida,(《极端的先知:尼采、海德格尔、福科、德里达》),Uni. California Press1985;Ernst
Behler,Derrida-Nietzsche、Nietzsche-Derrida(《德里达-尼采、尼采-德里达》),Paderborn1988。
〔15〕参Karl Lowith,《释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所未明言的》(冯克利译),见《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13(2000)。
〔16〕托马斯·曼,《从我们的体验看尼采哲学》,见刘小枫编,《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上海学林版1997,页546。
〔17〕参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版1996,页231-258。
〔18〕柏拉图,《斐德诺篇》,见《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版1988,以下只随文注页码。
〔19〕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版1986,以下只随文注页码。
〔20〕Walter Kaufmann,Discovering the Mind vol. II :Nietzsche, Heidegger, and Buber(《心灵的发现卷二:尼采、海德格尔、布伯》),New York1980。
〔21〕Hugo Ott,《海德格尔与非纳粹化运动》(刘清平译),见《开放时代》,5(2000),页97-98。
〔22〕Tom Rockmore,On Heidegger's Nazism and Philosophy(《海德格尔的纳粹主义与哲学》),Uni. California Press1997,页172-17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