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论文关键词】高职人才;社会需求;社会认同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合岗实用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形成了社会需求与社会认同的反差现象。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合岗实用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这一“高级蓝领”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不容否认的是,基于多种原因,当前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这就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激增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一、经济全球化提升了企业用人标准,刺激了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企业对生产、管理一线从业人员的用人标准也随之不断提高,刺激了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在市场中占有优势。这里的人才不仅指高科技人才,还包括有一技之长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二者不可或缺。我国的高职教育正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这一需要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另外,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强。全国范围普遍出现的“技工荒”,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熟练操作技工的报酬甚至远远高于研究生都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然而,从高职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可以推断,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度并没有随需求的激增而提高。
  
  二、社会对高职教育整体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根源
  主观上,传统思想不容易改变。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达到大众化水平,而且高职教育占了其中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从基本的理念、体制、模式、机制乃至相关的部分政策,居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精英教育。人人都要找职业,但“职业”两字冠在校名上则是很不光彩;一些用人单位将文凭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以学校的知名度来做抉择,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导致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认同程度不高。
  客观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教育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多处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之中,培养人才所需的师资力量与相关配套设备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加上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处于高考分数线的末端,导致社会认识上的一些偏见,使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二)现行教育体制因素
  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陈旧,办学模式单一。一些地方仍然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高职教育引向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承袭甚至照搬某些本科院校的模式,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色。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训基地、设备、教师水平等),在实验和实习方面,也是验证性实验多,结合职业需要的实际操作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术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影响了社会对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可。
  (三)学生自身因素
  对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只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觉得低人一等,因而带有种种的不满情绪和偏见完成整个的受教育过程。因为缺乏良好的心态,对教师所教的知识敷衍甚至排斥,严重影响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吸收、消化。部分学生把中学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大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基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阻碍了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自觉性的发挥。
  同时,高职毕业生给自己的定位欠准确,找工作就高不就低,不愿意或不安心从事符合自己技能层次的“蓝领”工作,这样一方面给用人单位一种“高职毕业生心气浮躁、不塌实”的感觉;另一方面,能力与岗位脱节,又给用人单位一种“高职毕业生能力有限”的印象,造成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某些偏见,降低了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度。
  
  三、提高高职毕业生社会认同度的对策和措施
  
  (一)政府加强引导,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目前,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盲目与本科教育相比较而得出不客观的评价;相反,有人甚至不能区分“高职”与“职高”。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认为高职教育是二流甚至三流教育的大有人在。由于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没有协调好,我国许多大城市在入户口上,高职毕业生无法与本科以上人才享受同等待遇,给人一种只有本科以上才是人才的感觉,更加深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因此,政府要加强引导,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政策上给予合理的扶持或倾斜,以此来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氛围。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高职教育的目的、性质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高职教育在世界的发展情况,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促使人们自愿接受高职教育;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发挥专长的优惠政策,如高职毕业生可以不实行见习期,在操作技能上可视为熟练工等。通过政策导向,消除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见和障碍,使高职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位置,使高职毕业生能足够地享受“国民待遇”。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特色决定了其实验、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由此所需的基本设备的投入也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据有关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统计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1.64倍。而目前我国的高职投资体制,国家实施的是低投入、高收费政策,高职教育并没有享受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待遇,更不用说投资政策的倾斜。因此,要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档次,提高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度,高职教育在国家资金投入政策中享受“国民待遇”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企业改变用人观念,重技能轻学历
  因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匮乏的问题普遍存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再加上我国劳动力的富裕,许多企业在用人观念上仍局限在高学历、高学位以及学校的知名度上,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不顾人才的合岗不合岗、实用不实用,试图通过人才的高消费来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必备条件。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一批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在不断缩减,而且市场中产品的竞争逐渐由实用性竞争转向科技含量的竞争,谁在产品中最先应用新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而其中拥有一批合岗实用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关键。联合国经合组织在对我国的企业技术环境研究后认为,我国技术能力落后的第一原因是在产品再生产和研究发展中没有充分的、高水平的从事设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以及科技人员的结构不合理。
  高职毕业生在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力和学习能力上高过技校生,在基本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上又胜过多数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经过一定时期的适应和提高,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栋梁之材。如果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本应属于技能相当的高职人才的岗位被技能水平欠缺甚至根本无技能可言的人员抢占,从长期来看,会严重阻碍企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运用,企业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相反,如果企业偏离实际需要只顾追求人才的高学历、高学位,导致人才的不合岗,又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企业要改变用人观念,以合岗实用为宗旨,为高职人才的技能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高职教育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在良性循环中得以健康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