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文化(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子?我除了在书上看过之外,并未见过实物,更未吃过这道名菜。
香港常吃到的豆腐,好吃的有「虾子山根豆腐」,而茶楼常卖的「酿豆腐」,有人说这个酿字是错字,应为镶,把配料嵌进豆腐内也,不是发酵的意思。只是什么嵌材料的菜却用了个酿字之后,不知会不会积非成是?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书法,大家都熟知,王羲之和吃有关的故事,最近看书时倒是看了几则。
第一则是和吃牛心有关的。
晋朝有位名人,是后来做了尚书仆射的周顗。王羲之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到周顗家拜访,碰巧遇到周顗在家中宴客,王羲之年幼,当然敬陪末座了。晋朝的名贵食品,是炙牛心,炙烤到芳香扑鼻时,便用刀割下一块块来吃。而当周顗首先割下一块牛心时,大家都看着他先赏给谁。他们都想不到,周顗切下的第一块牛心,是给年少的王羲之。因此纷纷惊问,他是何人?
第二则是和吃水饺有关。
话说也是王羲之的少年时代,以书法的精妙,刚刚冒出了名号。有一天他经过一间水饺店,看见门庭若市,抬头一看,楼匾写着「鸭儿饼子铺」,饼子,即是如今的水饺了。而门的左右分别写着「经此过不去」和「知味且常来」。王羲之当然认为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很差了。
不过他吃完水饺之后,倒是觉得水饺极之美味,而且一个个饼儿像鸭子般浮在汤水上,果然不愧了「鸭儿饼子铺」的名号。吃完之后,他经过厨房绕过一道墙壁,看见店主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只见她一边?饼儿皮,一边包馅,包完一个便往墙上丢,厉害之处就是,每只饼儿都不偏不倚落入大锅之中。他,问才知婆婆包水饺包了五十年。再问门口的字为什么那么差,婆婆说连王羲之这刚冒头的人,都长了翅膀飞了,那请得动?羞得他连忙写上新联换上。
八珍是些什么?
「李渔随笔」中论面食时,曾提及八珍是鸡、鱼、虾、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和鲜汁。他的所谓八珍,只是有别于家常日用之物而已。
中国人最早纪录八珍,出自「周礼」的「膳用六种,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是周天子吃饭时的菜。至于这八珍是什么?「周礼」并未说明,反倒是郑玄的注解说「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也。」
淳熬是「煎醢加于陆稻之上,沃之以膏。」即是把煎肉酱加在稻米上,而淳母是「煎醢加于黍食之上,沃之以膏。」即是把煎肉酱放在黍米饭上,也就是说,很类似今日的卤肉饭。而炮豚和炮牂,就是烤猪烤羊。捣珍是用牛羊或鹿的里脊肉,不断捶捣做成丸状,类似今天的牛肉丸。渍是把牛肉浸入酒内,熬是腌制的咸肉,肝膋是指狗肝的制作方法。
这八珍,除了狗肝之外,在香港似乎随时都可以吃到。倒不如「蒙古八珍」难吃得到。
蒙古八珍是蒙古大汗每年六月三日[乍]马宴和八月马村宴时,由御膳使用的材料,专门赐给左右大臣享用。这蒙古八珍又名北八珍,亦名迤北八珍,是: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
另外还有动物八珍:象鼻、猩唇、熊掌、鹿尾、驼?、猴脑、豹胎、燕窝。如今只有燕窝尚可吃到了。
宋代菊花食谱
在一个宴会上喝到了应时的蛇羹,自然加入白菊花瓣和切细的柠檬叶。看着那白菊花瓣,脑海内浮起了半年前在旅游协会办的美食试食会中,吃到了的菊苗,有很浓厚的菊花味道,于是想起,中国历代有些什么菊花食谱?结果查出了五种。
二种记载在林洪的「山家清供」内,是宋朝的吃法。「金饭」是「采紫茎黄色正菊英,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过,候饭少熟,投之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年,茍得南阳甘谷水煎之尤佳也。」
另一个是「紫菜菊」:「菊名治蘠」「本草」名节花。「陶注」云菊有二种,茎紫气香而味甘美,其叶乃可羹;茎青而大,气似蒿而苦,名苦薏,非也,分法采苗叶洗净,用油略炒,熟下姜盐羹之,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天随子「杞菊赋」云,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子何。「本草」:「杞叶似榴而软者,能轻身益气,其子圆而有刺者,名枸棘,不可用。杞菊,微物也,有少差犹不可用,然则君子小人,岂不容辨哉?」
这道「紫菜菊」,吃是不是菊花瓣,而是菊花的叶,不过吃的是嫩苗时的叶,似乎和我在旅游协会那个试食会上的相同,柔嫩而满口菊香,真是好吃。而那天到场指挥入厨的,是一家素食店的老板,他说菊种引自北京,但种在他自己在新界的农场上,所以有菊花嫩苗可以吃。
清代菊花食谱
清朝的菊食谱,一种是记载于朱彝尊的「食宪鸣秘」内,是「菊花饼」:「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加梅卤成膏,不枯,可久。」这是甜食了。
另有二种记载在「调鼎集」中,「炸菊苗」是「春夏取金菊旺苗嫩头,渴焯取起,将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炸。」这可能就是我在上篇提到那家素食馆的菊苗做法了。
「藏菊」:「鲜冬瓜切去盖,藏菊朵于瓤内,仍盖好,放稻草中煨之。」
这是藏菊花于冬瓜中,是最简单的冬瓜盅了。不过如果是自己在家里做,记住不能用黄菊花,要用可以食用的白菊花。其实有一个说法,是白菊花吃食时要剪去花瓣尖端,以解毒云云。但在香港吃蛇羹时附的菊花瓣,却都是不去瓣尖的,也未闻什么中毒事件。
冬瓜的食物效能是微寒,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咳,益气耐老,除心胸痛,去头面热,而菊花的味略苦,可治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肉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看来「藏菊」这道食方,对老年人似乎蛮好的。
而宋代的「金饭」用了甘草汤,更有坚筋骨,长肌肉和解毒功能。
不过,有那么多食疗功能的菊花食谱,如今在香港也只有吃蛇羹时才会吃到几瓣菊花而已。茶楼中饭茶的菊花,品种自是不同,效能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菊
「杖藜立断斜阳影,泪尽西风送菊天。」菊天,即是秋天。人类总是会把身边的事物,来对季节作形容,秋天菊花盛开,自然叫菊秋。秋天又是蟹肥时份,所以叫蟹秋。
总之,提起菊,就自然想起秋。天气不到秋天时分,菊花是不开放的。李清照的「鹧鸪天」:「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沈复的「浮生六记」:「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螫对菊,赏玩竟日。」
香港人很少持螫对菊。香港人吃蟹时,面对的只有绍兴酒瓶。现代人的浮生六记是:「吾友亦欣然来观,持蛇对菊,赏玩竟日。」因为现代的香港人,只有吃蛇羹的时候,才会想到菊花,因为放几瓣白菊花在蛇羹之内,既美观,也有清香的感觉。
中环有一家卖蛇羹的店铺,店后有一片小花园,认识老板的人如果一次去十来个,老板会在后花园摆上桌子,让他们在那里共享蛇羹。而这处小小的后花园,正好种植好几盒菊花。清风徐来,吃热腾腾的蛇羹,欣赏黄澄澄的菊花,真有点古典遗风。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似乎透着一股闲适。不过,明朝的李渔却认为菊花的美丽,依靠的是人力,不像牡丹和芍药之美,是靠天工。因为种牡丹和芍药,只要冬天施肥夏天浇水就可以了。
种菊花就不同,未种之前,就要治地酿土,种下菊苗之后,要插上标记。这表示花未萌芽已费了大量人力了。而且还要定时去防燥、虑湿、摘头、掐叶、芟蕊、接枝、捕虫、掘蚓。等花开了,还要防雨避霜,缚枝系蕊、置盖引水,这要多少人力来补天工之不足?
其实,天然有天然之美,人工也有人工的补过功能,为的还不是让菊花开得茂盛?不过,在茶楼饮杯「菊普」或「菊春」时,想想种菊人的辛劳,当之茶饭之不易也。
<p>
吃河豚
儿子说想吃生鱼片,便走到一家铜锣湾的日本料理店。一坐下,老板便来推荐,说从日本带回了河豚生鱼片,问有无兴趣一尝?当时问价钱,是五百元一碟,约有二十来片,切得很薄,几近透明。吃下口的感觉,真是鲜甜无比,连小儿也赞不绝口。
回到家中,想起石湖居士范成大的「河豚叹」,找来一看。诗云:「彭亨强名鱼,杀气孕
香港常吃到的豆腐,好吃的有「虾子山根豆腐」,而茶楼常卖的「酿豆腐」,有人说这个酿字是错字,应为镶,把配料嵌进豆腐内也,不是发酵的意思。只是什么嵌材料的菜却用了个酿字之后,不知会不会积非成是?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书法,大家都熟知,王羲之和吃有关的故事,最近看书时倒是看了几则。
第一则是和吃牛心有关的。
晋朝有位名人,是后来做了尚书仆射的周顗。王羲之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到周顗家拜访,碰巧遇到周顗在家中宴客,王羲之年幼,当然敬陪末座了。晋朝的名贵食品,是炙牛心,炙烤到芳香扑鼻时,便用刀割下一块块来吃。而当周顗首先割下一块牛心时,大家都看着他先赏给谁。他们都想不到,周顗切下的第一块牛心,是给年少的王羲之。因此纷纷惊问,他是何人?
第二则是和吃水饺有关。
话说也是王羲之的少年时代,以书法的精妙,刚刚冒出了名号。有一天他经过一间水饺店,看见门庭若市,抬头一看,楼匾写着「鸭儿饼子铺」,饼子,即是如今的水饺了。而门的左右分别写着「经此过不去」和「知味且常来」。王羲之当然认为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很差了。
不过他吃完水饺之后,倒是觉得水饺极之美味,而且一个个饼儿像鸭子般浮在汤水上,果然不愧了「鸭儿饼子铺」的名号。吃完之后,他经过厨房绕过一道墙壁,看见店主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只见她一边?饼儿皮,一边包馅,包完一个便往墙上丢,厉害之处就是,每只饼儿都不偏不倚落入大锅之中。他,问才知婆婆包水饺包了五十年。再问门口的字为什么那么差,婆婆说连王羲之这刚冒头的人,都长了翅膀飞了,那请得动?羞得他连忙写上新联换上。
八珍是些什么?
「李渔随笔」中论面食时,曾提及八珍是鸡、鱼、虾、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和鲜汁。他的所谓八珍,只是有别于家常日用之物而已。
中国人最早纪录八珍,出自「周礼」的「膳用六种,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是周天子吃饭时的菜。至于这八珍是什么?「周礼」并未说明,反倒是郑玄的注解说「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也。」
淳熬是「煎醢加于陆稻之上,沃之以膏。」即是把煎肉酱加在稻米上,而淳母是「煎醢加于黍食之上,沃之以膏。」即是把煎肉酱放在黍米饭上,也就是说,很类似今日的卤肉饭。而炮豚和炮牂,就是烤猪烤羊。捣珍是用牛羊或鹿的里脊肉,不断捶捣做成丸状,类似今天的牛肉丸。渍是把牛肉浸入酒内,熬是腌制的咸肉,肝膋是指狗肝的制作方法。
这八珍,除了狗肝之外,在香港似乎随时都可以吃到。倒不如「蒙古八珍」难吃得到。
蒙古八珍是蒙古大汗每年六月三日[乍]马宴和八月马村宴时,由御膳使用的材料,专门赐给左右大臣享用。这蒙古八珍又名北八珍,亦名迤北八珍,是: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
另外还有动物八珍:象鼻、猩唇、熊掌、鹿尾、驼?、猴脑、豹胎、燕窝。如今只有燕窝尚可吃到了。
宋代菊花食谱
在一个宴会上喝到了应时的蛇羹,自然加入白菊花瓣和切细的柠檬叶。看着那白菊花瓣,脑海内浮起了半年前在旅游协会办的美食试食会中,吃到了的菊苗,有很浓厚的菊花味道,于是想起,中国历代有些什么菊花食谱?结果查出了五种。
二种记载在林洪的「山家清供」内,是宋朝的吃法。「金饭」是「采紫茎黄色正菊英,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过,候饭少熟,投之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年,茍得南阳甘谷水煎之尤佳也。」
另一个是「紫菜菊」:「菊名治蘠」「本草」名节花。「陶注」云菊有二种,茎紫气香而味甘美,其叶乃可羹;茎青而大,气似蒿而苦,名苦薏,非也,分法采苗叶洗净,用油略炒,熟下姜盐羹之,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天随子「杞菊赋」云,尔杞未棘尔菊未莎,其如子何。「本草」:「杞叶似榴而软者,能轻身益气,其子圆而有刺者,名枸棘,不可用。杞菊,微物也,有少差犹不可用,然则君子小人,岂不容辨哉?」
这道「紫菜菊」,吃是不是菊花瓣,而是菊花的叶,不过吃的是嫩苗时的叶,似乎和我在旅游协会那个试食会上的相同,柔嫩而满口菊香,真是好吃。而那天到场指挥入厨的,是一家素食店的老板,他说菊种引自北京,但种在他自己在新界的农场上,所以有菊花嫩苗可以吃。
清代菊花食谱
清朝的菊食谱,一种是记载于朱彝尊的「食宪鸣秘」内,是「菊花饼」:「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加梅卤成膏,不枯,可久。」这是甜食了。
另有二种记载在「调鼎集」中,「炸菊苗」是「春夏取金菊旺苗嫩头,渴焯取起,将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炸。」这可能就是我在上篇提到那家素食馆的菊苗做法了。
「藏菊」:「鲜冬瓜切去盖,藏菊朵于瓤内,仍盖好,放稻草中煨之。」
这是藏菊花于冬瓜中,是最简单的冬瓜盅了。不过如果是自己在家里做,记住不能用黄菊花,要用可以食用的白菊花。其实有一个说法,是白菊花吃食时要剪去花瓣尖端,以解毒云云。但在香港吃蛇羹时附的菊花瓣,却都是不去瓣尖的,也未闻什么中毒事件。
冬瓜的食物效能是微寒,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咳,益气耐老,除心胸痛,去头面热,而菊花的味略苦,可治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肉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看来「藏菊」这道食方,对老年人似乎蛮好的。
而宋代的「金饭」用了甘草汤,更有坚筋骨,长肌肉和解毒功能。
不过,有那么多食疗功能的菊花食谱,如今在香港也只有吃蛇羹时才会吃到几瓣菊花而已。茶楼中饭茶的菊花,品种自是不同,效能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菊
「杖藜立断斜阳影,泪尽西风送菊天。」菊天,即是秋天。人类总是会把身边的事物,来对季节作形容,秋天菊花盛开,自然叫菊秋。秋天又是蟹肥时份,所以叫蟹秋。
总之,提起菊,就自然想起秋。天气不到秋天时分,菊花是不开放的。李清照的「鹧鸪天」:「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沈复的「浮生六记」:「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螫对菊,赏玩竟日。」
香港人很少持螫对菊。香港人吃蟹时,面对的只有绍兴酒瓶。现代人的浮生六记是:「吾友亦欣然来观,持蛇对菊,赏玩竟日。」因为现代的香港人,只有吃蛇羹的时候,才会想到菊花,因为放几瓣白菊花在蛇羹之内,既美观,也有清香的感觉。
中环有一家卖蛇羹的店铺,店后有一片小花园,认识老板的人如果一次去十来个,老板会在后花园摆上桌子,让他们在那里共享蛇羹。而这处小小的后花园,正好种植好几盒菊花。清风徐来,吃热腾腾的蛇羹,欣赏黄澄澄的菊花,真有点古典遗风。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似乎透着一股闲适。不过,明朝的李渔却认为菊花的美丽,依靠的是人力,不像牡丹和芍药之美,是靠天工。因为种牡丹和芍药,只要冬天施肥夏天浇水就可以了。
种菊花就不同,未种之前,就要治地酿土,种下菊苗之后,要插上标记。这表示花未萌芽已费了大量人力了。而且还要定时去防燥、虑湿、摘头、掐叶、芟蕊、接枝、捕虫、掘蚓。等花开了,还要防雨避霜,缚枝系蕊、置盖引水,这要多少人力来补天工之不足?
其实,天然有天然之美,人工也有人工的补过功能,为的还不是让菊花开得茂盛?不过,在茶楼饮杯「菊普」或「菊春」时,想想种菊人的辛劳,当之茶饭之不易也。
<p>
吃河豚
儿子说想吃生鱼片,便走到一家铜锣湾的日本料理店。一坐下,老板便来推荐,说从日本带回了河豚生鱼片,问有无兴趣一尝?当时问价钱,是五百元一碟,约有二十来片,切得很薄,几近透明。吃下口的感觉,真是鲜甜无比,连小儿也赞不绝口。
回到家中,想起石湖居士范成大的「河豚叹」,找来一看。诗云:「彭亨强名鱼,杀气孕
下一篇:唐蕃经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