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对阿拉伯文学的冲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严的真主和所有的先知,还有在其中声称那该死的魔鬼伊布里斯是正确的”。 

  马哈福兹获奖后,上埃及的伊斯兰教组织在其印制散发的宣传品中声称爱兹哈尔的权威人士已发出法特瓦(伊斯兰的教法阐释官对新出现的宗教问题的正式解释)“给《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定了罪”。他们进而呼吁把纳吉布·马哈福兹移交给宗教法庭,“因为他是叛教者,而对叛教者的惩罚只有在公共大广场上处死。” 

  而马哈福兹本人亦不慎陷入了拉什迪事件的漩涡。当有人问他对拉什迪的作品《撒旦诗篇》以及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为此而发出的追杀令有何看法时,马哈福兹肯定了作家创作的自由,从而引起极端分子对他更进一步的仇视心理,进而有人认为马哈福兹才是始作俑者,认为要不是马哈福兹写了亵渎神灵的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也不会有萨尔曼·拉什迪《撒旦诗篇》的面世。 

  于是,在一些思想极端的信徒脑子里,对于马哈福兹作为一种“反宗教英雄”的形象加深了,对他的敌意逐渐升温,终于在刺杀马哈福兹的事件中达到了高潮。 

  针对马哈福兹的恐怖主义行为并不是孤立的。实际上,上个世纪70、80年代随着伊斯兰运动的发展,有些伊斯兰组织由于种种原因走上了极端的道路,极端的思想甚嚣尘上。正是在极端思想的支持下,发生了马哈福兹遇刺的恐怖行为,和一系列的文化恐怖主义事件:1985年5月埃及道德法庭宣布《一千零一夜》为淫书,勒令对其禁售、查收、销毁,并对出版该书的书商课以罚款;1998年,科威特女诗人兼画家、科威特大学哲学系教授阿莉娅·舒爱(Aliyeh Shuaib)因为在她的诗歌中以苹果隐喻性,而被告上法庭;1999年,科威特女作家莱伊拉·欧斯曼(Laila?Uthman)因为作品中女主人公说出“来强暴我吧!”这样的话,也被告上了法庭;2000年,叙利亚作家黑德尔·黑德尔(Haidar Haidr)17年前的作品《海草的盛宴》被翻出来,说是含有亵渎伊斯兰教的内容,引起示威游行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查禁该书,并对作家进行处罚…… 

  最近的一桩文化恐怖主义事件则是针对阿拉伯当代文坛最富盛名的女作家奈娃勒·赛阿达薇(Nawal as-sa‘aadawi 1930-)。她曾有3部作品因为触犯了性禁忌被查禁。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她的作品,而是因为这位女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些触犯宗教的话,而被告上了法庭。据阿联酋报纸《报道》消息,埃及律师纳比赫·沃赫什因无法接受赛阿达薇接受《广场》记者采访时所发表的言论,向开罗个案法庭提起公诉,要求法庭判定赛阿达薇犯有蔑视宗教和侵犯宗教的罪行。但是总检察官驳回了他的诉求。该律师深感不满,再次起诉,并在6月9日的第2次庭审时传唤了采访女作家的两名记者出庭作证。一名记者出示了埃及穆夫提(最权威的伊斯兰教典阐释官)的书面法特瓦(教典阐释官根据伊斯兰教法对具体的事情做出的解释或裁定)。该法特瓦认定赛阿达薇的言论是有罪的。另一名记者则出示了一盘录音磁带,上面记录了赛阿达薇的访谈内容。律师还要求穆夫提和赛阿达薇一起出庭,当面审听磁带录音,但赛阿达薇没有出庭。其实,真正导致这场官司的只是《广场》刊载赛阿达薇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亲吻玄石是偶像崇拜的残余”;第二句话是,“面纱跟伊斯兰教没有关系”;第三句话是,孩子的血统应由母亲而不是父亲来确定”。 

  由于这几句话,那位提起公诉的律师不仅要求法庭判其有罪,还要判处其丈夫谢里夫·哈台泰博士跟她离婚。该律师之所以要求法庭如此审判,其理由是:赛阿达薇的言论亵渎了伊斯兰教,而一位亵渎了伊斯兰教的女人不能和穆斯林男人拥有合法的婚姻,两人必须分开。在这位律师看来,这几句话严重触犯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社会的传统。玄石又称黑石,是麦加克尔白天房东南壁上放置的一块带微红的褐色方石,直径约30厘米,离地面约1.5米。据古阿拉伯宗教传说,这块玄石是先知易卜拉欣(即《圣经》中的亚伯拉罕)遗留的“圣物”,多神教徒奉为“圣石”,不时吻拜,以示虔诚。伊斯兰教建立以后,仍保留这一传统,视其为圣石,吻拜圣石的传统也沿袭下来,成为朝觐仪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凡进克尔白天房朝觐者,须绕殿七周,口赞不绝,心不外驰,每过玄石必吻之拜之,如人群拥挤,可以手抚代替吻拜。所以,亲吻玄石已经成为伊斯兰教根深蒂固的一个传统,否定它便等于否定了这一宗教仪式的神圣性,从而否定了所有的朝觐者和所有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因而必然遭到很多穆斯林的怨恨。 

  面纱的问题是阿拉妇女解放运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人把妇女摆脱面纱当作阿拉伯妇女获得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赛阿达薇作为埃及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位领袖人物,显然是支持妇女摆脱面纱的。但妇女不戴面纱恰恰也是宗教人士最为反对的,因为他们认为妇女戴面纱是纯洁、贞节的标志。特别是那些传统观念比较强的宗教界人士,认为妇女因该尽量呆在家里,没有社么特殊的事情,最好不要出门,以免让其他的男人看到。如果女人实在需要出门,那么,她就得穿上斗篷、黑长袍,再蒙上面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以免让她诱惑了外面的男人。尽管《古兰经》中明没有明文规定妇女出门非要带面纱不可,但是妇女戴面纱已经成为阿拉伯传统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和伊斯兰的价值观念与宗教传统紧紧结合在一起,所以要把它和伊斯兰教截然分开,这对于一些传统观念较深的穆斯林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血统归属问题跟伊斯兰教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抛开男权和神权的关系,我们看到,血统归属涉及到伊斯兰教建立初期的圣裔家族,和其它追随先知穆罕默德创建、传播伊斯兰教家族,以及他们的后裔的荣誉感和宗教神圣感。所以,血统问题在阿拉伯也不是可以随便碰得的。 

  这种文化恐怖主义事件不仅发生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且波及到了西方世界。很多中国读者对拉什迪事件应该记忆犹新。这位英籍印度裔作家于1988年9月发表了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撒旦诗篇》。该小说被一些穆斯林认为是以象征手法影射、攻击先知穆罕默德和圣城麦加,严重亵渎伊斯兰教的一部作品,从而在伊斯兰世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引起世界各地穆斯林的极大愤怒和声讨。小说很快就被40多个国家禁止发行。而对拉什迪来说,最为严重的是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于1989年2月14日悬赏520万美元捉拿拉什迪,并号召全世界的穆斯林处死拉什迪和该书的出版商。拉什迪意识到自己闯下弥天大祸,赶紧做出公开道歉,但为时已晚。他的道歉遭到霍梅尼的拒绝。从此以后,拉什迪在英国警方的严密保护下,开始东躲西藏,过着紧张不安的“逃命”生涯,据说他曾在90天的时间里56次转移住处。1993年,《撒旦诗篇》的挪威版出版商遇刺受重伤,更是使拉什迪心惊肉跳。事过10年之后,又发生了一起西方作家被伊斯兰教组织宣判死刑事件。在美国居住的剧作家麦克纳利,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创作了话剧《基督圣体节》(C orpusChristi)。在这一改编的话剧中,麦克纳利将西方国家和 

  伊斯兰世界人们家喻户晓的《圣经》故事情节添油加醋,把耶稣描绘为同性恋者。在他的笔下,耶稣与犹大成了一对情人。该剧在纽约首演之后,当即遭到美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强烈抗议。随后,该剧又在英国上演,同样引起许多宗教人士的同声谴责。但反应最为激烈的却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对麦克纳利口诛笔伐,对其亵渎基督——真主(上帝)的使者这种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 

  伊斯兰教虽然跟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宗教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又和它们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为伊斯兰教也是一神教,完全认同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和基督教的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