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精神分析——90年代以来夜上海的空间构造和文学想像(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筑中的反映。神圣的宗教性仪典让位于市民阶层的婚丧嫁娶、居住和停留,它既是个人化的,又是社会共谋的结果。它具有双重性,写字楼式的建筑作为一个集合体而存在,它被分化、包裹、防御和颠覆,公共建筑的围合既构成了一个开展工作的空间,又阻碍着它与外界的交流。
市民阶层一直是一种威胁性――而不是维系性――力量,它们反抗着压制,要求建筑的民主。公共建筑的激情在大众传媒的公共舆论中得到了文本或口头上的表述,后者作为一种深层的结构性因素加强或者削弱着公共建筑的权力范围。经济并不是唯一凌驾于设计师之上的决定性因素,意识形态保持着建筑的连续性,在公共交往过程中,建筑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它们总在谱写着各种各样的Office情话、政治空间的丑闻、旧城市保护的“投诉和反投诉”以及独立艺术工作者的愤怒与揶揄。
现代建筑必然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当工人新村携带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余威粉墨登场时,它们象征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在政治上的倾向性关怀。建筑总在不稳定的利益均衡中勉力维持着社会繁荣的假象,希求着赞同票和反对票之间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妥协,而它们的背后往往是间歇性的叛乱和冲突。
按照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说法,建筑就是一段“空间文本程序”。15)当年是工人阶级老大哥一枝独秀,“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人”一律要下放到牛棚之类的“违章建筑”中去;如今则是市井小民对夜晚的猎奇本能在迫使着建筑向夜生活倾斜。“内衣外穿”混淆了私密性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生理界限,而夜晚和白昼时间上的倒置又使公共空间的面目晦暗不明(在前现代社会中,夜晚是私密性空间的专利)。纯粹意义上的大众浴室以惊人的速度失去它的“观众群”(“洗澡”在杨绛先生的记忆中早已化身为一个政治学名词),另一类以洗浴为幌子,以人际交流为宗旨的桑拿浴室则大受欢迎,它们给人的印象总是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社会的公共化程度和权力机制密切相关,在前现代社会中,私密空间代表着王权政治,一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关系在社会中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公共空间的实质要求社会的平等和民主,要求社会向贵族之外的市民开放。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人物,哈贝马斯显然推崇这样一种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空间。16)在上海,空间的公共性正在迅速的变味之中,空间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不仅没有在经济上消除或减缓两极分化,反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变成权力和地位的表征,人们只能以发泄生理的渴求来减轻生计上的压力。在这里,高楼所象征的“节节高”的经济魔力和身体欲望的表达划上了等号,以至于人们近乎职业化地崇拜着高楼,同时又无限地憧憬着以夜色迷离为表征的刺激和新鲜:一夜情尽管还是大多数人黄粱一梦中的艳遇,却在文本中被想像成黑暗中的甘美之泉,是应该属于我们的游戏和财富。在一夜情开始成为公共话题之前,失眠已经是一种屡见不鲜的流行病。午夜热线的铃声在城市上空盘旋,一档名为《相伴到黎明》的广播节目为失眠者带来了些许的安慰,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冷漠和尖刻,或者修辞上的诡辩术,也让他们激动莫名。17)
建立一个社会福利国家的理想应该真正成为堆积公共建筑的话语砖石,只有它能领悟到公共性的民主含义,为社会的正义提供一个参照文本。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发展中城市来说,它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在《欲望的旗帜》的后记中,格非这样来总结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出发点,这些话似乎也可以用来总结整个90年代夜上海的空间构造和文学想像:
……这部作品外表的讽喻特征也许掩盖了我写作时的基本动机,事实上,它只是一把刻度尺。我想用它来测量一下废墟的规模,看看它溃败到了什么程度……18)
注 释:
1、卫慧:《上海宝贝》,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页8。
2、茅盾:《子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页1。
3、李欧梵:《上海摩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5。
4、卫慧:《上海宝贝》,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页21。
5、参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及其缺憾》,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
6、陈东东:《词的变奏》,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页95。
7、同上,页113。
8、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页61。
9、格非:《欲望的旗帜》,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页3。
10、胡河清:《灵地的缅想》,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页5、7、19。另可参见拙文《梦在无梦的夜里》,载《外滩画报》,2004年4月21日,D10。
11、王安忆:《长恨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页384。
12、程青松、黄鸥编著:《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5月,页259。
13、参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朱剑飞:《天朝沙场--清故宫及北京的政治空间构成纲要》,载《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页284。
1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页:101。
16、参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页264。
17、当年的叶沙是个非常独特的节目主持人,她那知识分子般的清高姿态却没有阻挡住听众的热情,即使他们千辛万苦打通这个电话只是为了遭受一顿冷嘲热讽,或是粗暴的拒绝,他们也要以卑微的受害者的口吻来倾诉他们情感上的冒险。
18、格非:《欲望的旗帜》,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页324。
市民阶层一直是一种威胁性――而不是维系性――力量,它们反抗着压制,要求建筑的民主。公共建筑的激情在大众传媒的公共舆论中得到了文本或口头上的表述,后者作为一种深层的结构性因素加强或者削弱着公共建筑的权力范围。经济并不是唯一凌驾于设计师之上的决定性因素,意识形态保持着建筑的连续性,在公共交往过程中,建筑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它们总在谱写着各种各样的Office情话、政治空间的丑闻、旧城市保护的“投诉和反投诉”以及独立艺术工作者的愤怒与揶揄。
现代建筑必然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当工人新村携带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余威粉墨登场时,它们象征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在政治上的倾向性关怀。建筑总在不稳定的利益均衡中勉力维持着社会繁荣的假象,希求着赞同票和反对票之间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妥协,而它们的背后往往是间歇性的叛乱和冲突。
按照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说法,建筑就是一段“空间文本程序”。15)当年是工人阶级老大哥一枝独秀,“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人”一律要下放到牛棚之类的“违章建筑”中去;如今则是市井小民对夜晚的猎奇本能在迫使着建筑向夜生活倾斜。“内衣外穿”混淆了私密性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生理界限,而夜晚和白昼时间上的倒置又使公共空间的面目晦暗不明(在前现代社会中,夜晚是私密性空间的专利)。纯粹意义上的大众浴室以惊人的速度失去它的“观众群”(“洗澡”在杨绛先生的记忆中早已化身为一个政治学名词),另一类以洗浴为幌子,以人际交流为宗旨的桑拿浴室则大受欢迎,它们给人的印象总是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社会的公共化程度和权力机制密切相关,在前现代社会中,私密空间代表着王权政治,一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关系在社会中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公共空间的实质要求社会的平等和民主,要求社会向贵族之外的市民开放。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人物,哈贝马斯显然推崇这样一种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空间。16)在上海,空间的公共性正在迅速的变味之中,空间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不仅没有在经济上消除或减缓两极分化,反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变成权力和地位的表征,人们只能以发泄生理的渴求来减轻生计上的压力。在这里,高楼所象征的“节节高”的经济魔力和身体欲望的表达划上了等号,以至于人们近乎职业化地崇拜着高楼,同时又无限地憧憬着以夜色迷离为表征的刺激和新鲜:一夜情尽管还是大多数人黄粱一梦中的艳遇,却在文本中被想像成黑暗中的甘美之泉,是应该属于我们的游戏和财富。在一夜情开始成为公共话题之前,失眠已经是一种屡见不鲜的流行病。午夜热线的铃声在城市上空盘旋,一档名为《相伴到黎明》的广播节目为失眠者带来了些许的安慰,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冷漠和尖刻,或者修辞上的诡辩术,也让他们激动莫名。17)
建立一个社会福利国家的理想应该真正成为堆积公共建筑的话语砖石,只有它能领悟到公共性的民主含义,为社会的正义提供一个参照文本。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发展中城市来说,它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在《欲望的旗帜》的后记中,格非这样来总结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出发点,这些话似乎也可以用来总结整个90年代夜上海的空间构造和文学想像:
……这部作品外表的讽喻特征也许掩盖了我写作时的基本动机,事实上,它只是一把刻度尺。我想用它来测量一下废墟的规模,看看它溃败到了什么程度……18)
注 释:
1、卫慧:《上海宝贝》,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页8。
2、茅盾:《子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页1。
3、李欧梵:《上海摩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5。
4、卫慧:《上海宝贝》,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页21。
5、参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及其缺憾》,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
6、陈东东:《词的变奏》,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页95。
7、同上,页113。
8、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页61。
9、格非:《欲望的旗帜》,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页3。
10、胡河清:《灵地的缅想》,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页5、7、19。另可参见拙文《梦在无梦的夜里》,载《外滩画报》,2004年4月21日,D10。
11、王安忆:《长恨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页384。
12、程青松、黄鸥编著:《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先锋电影人档案--生于1961-1970》,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5月,页259。
13、参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4、朱剑飞:《天朝沙场--清故宫及北京的政治空间构成纲要》,载《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页284。
1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页:101。
16、参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页264。
17、当年的叶沙是个非常独特的节目主持人,她那知识分子般的清高姿态却没有阻挡住听众的热情,即使他们千辛万苦打通这个电话只是为了遭受一顿冷嘲热讽,或是粗暴的拒绝,他们也要以卑微的受害者的口吻来倾诉他们情感上的冒险。
18、格非:《欲望的旗帜》,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页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