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如何想象自己的身份——关于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若干定义的反思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关键词]知识分子,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角色,制度,知识社会学
[中文提要]现代知识分子如何构想自己?这既是一个知识分子如何扮演社会角色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西方知识社会学中若干种有影响的理论,进而对知识分子问题中独立与依存、制度化与业余倾向、普遍的与专家的知识分子、立法者与解释者、知识分子与媒介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作者认为,透过这些关于知识分子身份的想象解析,可以揭示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困境,其社会角色面临着深刻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ABSTRACT
How do modern intellectuals imagine themselves? That is a big question concerning both what their social role is and how to play the social role. The author analyses several influential concept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West and then concentrates upon the key points such as autonomy/organic, expert/amateur, universal/specific intellectuals, legislator/interpreter, intellectual/ mass media and so on. The author makes the point that modern intellectuals have faced a dilemma in which their social role dramatically changed.
人是逻各斯的动物,这个著名的界定意味人是一种善于思考并反思自己的特殊物种。所以,发明这个定义的希腊哲人总爱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也就是想象自己。知识分子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想象,透过这一想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瞥见这一"知识的动物"的诸侧面。
也许我有理由说,在五行八作中,所谓知识分子恐怕是最敏于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作用了,这也许是知识劳作本身的特性使然,也许是人类反思自己的内在倾向在他们身上最为显著。尽管如此,但什么是知识分子这一问题却争议颇多,仍是"剪不断、理还乱",各种学说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不过,透过种种不同的界定,我们却可以透视隐含在其背后的不同立场和意识形态。有人说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有人说是信息社会,也有人是高技术的社会,还有说是知识分子作为新阶级的社会。凡此种种主张和学说,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当代社会,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变得日益重要。于是乎,知识分子关于自身的想象也就变得同样重要了。换言之,"什么是知识分子?"这在今天成为一个问题。难怪萨依德如是说:有关知识分子的讨论"不但范围惊人,而且研究深入。现成可用的有数以千计有关知识分子的不同历史和社会学,以及有关知识分子与民族主义、权力、传统、革命等等无穷无尽的研究。世界各地都有其知识分子,而那些形成中的每一个都被热烈地辩论、争议。"[1]
假如说一种界定就是一个问题,那么,讨论一种本身也就涉及到各自所包含的问题。这里,我有意识地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藉以触及当代知识分子讨论中的那些重要层面。
一、"自由飘浮的"
曼海姆曾在30年代对知识分子做过一个经典的界定: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阶级或阶层,他对知识分子的界说给出了两个关键的定语:"自由飘浮的、非依附性"(free-floating, unattached)。这两个定语反映了曼海姆对知识分子特性的基本看法,那就是知识分子具有某种社会的"无根性",亦即他们疏离于社会各阶级之外。这种疏离是知识阶层可以超越狭隘的特定阶级或阶层的局部利益和意识形态,进而达到普遍的、公正的判断和真理的必要保证。所以,曼海姆坚信,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有着一致经济地位和阶级关系的社会阶层,因此,用社会-经济阶级地位的社会学分析来讨论知识分子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假如说有什么把知识分子连接在一起,曼海姆认为那就是教育。
在曼海姆看来,现代知识活动是由一个不依附于任何阶级的知识界来承担的。所以,知识分子可以成为意识形态谎言的揭露者,思想的相对主义者和批判者,种种世界观的分析者。"非依附性"恰恰是他们获得"自由飘浮"的前提,是获得思想的公正和自由的条件。所以,曼海姆明确指出:"假如观察者和思考者局限于社会中的某个给定的位置,这显然不可能获得对问题的真知灼见。""一个其阶级地位已被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的群体,便有其服务于其地位的政治观点。假如不是限定的,就像知识分子那样,就会有选择的广泛领域,以及作出总体取向和综合的相应需要。……我们把现存思潮相互渗透和理解之可能性,归诸于这样一个相对非依附性中间阶层的出现,它对来自各社会阶级和集团并带有各种可能看法的个体之持续流动是开放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所说的新的广泛的综合才会出现。"[2]这种看法和解释学所说的"视界融合"的观念很接近,囿于局限的视野和利益,显然难以总揽全局,不免流于偏狭。只有超越这些局限的视野和地位,才能达到一个更大的融合性的总体视野。
其实,曼海姆的知识分子定义,可描述为一种理想的或古典的知识分子观念。它秉承了古典的关于知识阶层的看法,比如阿诺德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惟有知识分子可以把民众的生活引向真善美,因为他们决不是从一己私利和偏见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历史地看,这种观念所以会出现,又是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发展使得知识阶层在追求理性、真理和普遍性的过程中,超越了任何狭隘的集团利益。其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本身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自律性(比如科学与宗教的分离);另一方面则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出现。曼海姆写道:
现代生活给人以印象最深刻的事实之一是,在这种生活中,与以前的文化不一样,知识活动不再以一种社会上严格限定的阶级(诸如牧师)独立地展开,确切地说,它是以一个社会阶层展开的,这个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附于任何阶级,它从社会生活不断包容的各个领域中吸纳新生力量。[3]
曼海姆的这种看法颇为接近中国传统"士"的观念,亦即"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4]从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观念带有深厚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理想。从常识上说,曼海姆的论点是成立的,所以历来有一种把知识分子视为"社会良心"和"普遍真理"代表的倾向。知识分子由于其所受的教育和职业的习性,使得他们可以克服阶级、宗教、局部利益、甚至种族的局限性,进而创立可以容纳批判话语的公共领域。不过,曼海姆也意识到在充满了阶级和集团利益冲突的世界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利益冲突之外的。所以,他进一步指出了知识分子的一个困境:他们正是由于这种漂移和游离的特性,所以极易招致失败。只有通过持续努力地认同某个阶级又被拒斥,他们方才意识到自己其特定地位的价值和意义。或是依附于其他阶级,或是自觉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其历史使命。[5]
对这种知识分子观念的批判意见来自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有人指出,曼海姆所谓知识分子是"无阶级的"或"非依附的",模糊了社会结构与精神劳动之间的联系。[6]其次,有人质疑道,曼海姆极力主张知识的训练和无阶级性使得知识分子可以获得某种超然的视角和观念,但这位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却无法确定他自己的社会学理论的社会根源。[7] 就这种知识分子界定的立场来看,曼海姆实际上是设定了一个超越性的普遍的知识和真理的可能性,并把局部的阶级利益或事业规定为局限性。鲍曼认为,这种观念的核心是知识分子不属于任何一方,这才是公共的保证,真理的条件,也是知识判断的前提。不过,曼海姆骨子里,他是以知识阶层的名义企盼权力,或者说至少是企盼拥有权力的权威咨询家和控制者角色。[8]假如我们从福柯的观点来看,曼海姆的这种理论是有问题的。首先,所谓超越
[中文提要]现代知识分子如何构想自己?这既是一个知识分子如何扮演社会角色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西方知识社会学中若干种有影响的理论,进而对知识分子问题中独立与依存、制度化与业余倾向、普遍的与专家的知识分子、立法者与解释者、知识分子与媒介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作者认为,透过这些关于知识分子身份的想象解析,可以揭示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困境,其社会角色面临着深刻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ABSTRACT
How do modern intellectuals imagine themselves? That is a big question concerning both what their social role is and how to play the social role. The author analyses several influential concept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West and then concentrates upon the key points such as autonomy/organic, expert/amateur, universal/specific intellectuals, legislator/interpreter, intellectual/ mass media and so on. The author makes the point that modern intellectuals have faced a dilemma in which their social role dramatically changed.
人是逻各斯的动物,这个著名的界定意味人是一种善于思考并反思自己的特殊物种。所以,发明这个定义的希腊哲人总爱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也就是想象自己。知识分子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想象,透过这一想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瞥见这一"知识的动物"的诸侧面。
也许我有理由说,在五行八作中,所谓知识分子恐怕是最敏于思考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作用了,这也许是知识劳作本身的特性使然,也许是人类反思自己的内在倾向在他们身上最为显著。尽管如此,但什么是知识分子这一问题却争议颇多,仍是"剪不断、理还乱",各种学说林林总总,莫衷一是。不过,透过种种不同的界定,我们却可以透视隐含在其背后的不同立场和意识形态。有人说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有人说是信息社会,也有人是高技术的社会,还有说是知识分子作为新阶级的社会。凡此种种主张和学说,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当代社会,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变得日益重要。于是乎,知识分子关于自身的想象也就变得同样重要了。换言之,"什么是知识分子?"这在今天成为一个问题。难怪萨依德如是说:有关知识分子的讨论"不但范围惊人,而且研究深入。现成可用的有数以千计有关知识分子的不同历史和社会学,以及有关知识分子与民族主义、权力、传统、革命等等无穷无尽的研究。世界各地都有其知识分子,而那些形成中的每一个都被热烈地辩论、争议。"[1]
假如说一种界定就是一个问题,那么,讨论一种本身也就涉及到各自所包含的问题。这里,我有意识地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藉以触及当代知识分子讨论中的那些重要层面。
一、"自由飘浮的"
曼海姆曾在30年代对知识分子做过一个经典的界定: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阶级或阶层,他对知识分子的界说给出了两个关键的定语:"自由飘浮的、非依附性"(free-floating, unattached)。这两个定语反映了曼海姆对知识分子特性的基本看法,那就是知识分子具有某种社会的"无根性",亦即他们疏离于社会各阶级之外。这种疏离是知识阶层可以超越狭隘的特定阶级或阶层的局部利益和意识形态,进而达到普遍的、公正的判断和真理的必要保证。所以,曼海姆坚信,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有着一致经济地位和阶级关系的社会阶层,因此,用社会-经济阶级地位的社会学分析来讨论知识分子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假如说有什么把知识分子连接在一起,曼海姆认为那就是教育。
在曼海姆看来,现代知识活动是由一个不依附于任何阶级的知识界来承担的。所以,知识分子可以成为意识形态谎言的揭露者,思想的相对主义者和批判者,种种世界观的分析者。"非依附性"恰恰是他们获得"自由飘浮"的前提,是获得思想的公正和自由的条件。所以,曼海姆明确指出:"假如观察者和思考者局限于社会中的某个给定的位置,这显然不可能获得对问题的真知灼见。""一个其阶级地位已被某种程度上限定了的群体,便有其服务于其地位的政治观点。假如不是限定的,就像知识分子那样,就会有选择的广泛领域,以及作出总体取向和综合的相应需要。……我们把现存思潮相互渗透和理解之可能性,归诸于这样一个相对非依附性中间阶层的出现,它对来自各社会阶级和集团并带有各种可能看法的个体之持续流动是开放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所说的新的广泛的综合才会出现。"[2]这种看法和解释学所说的"视界融合"的观念很接近,囿于局限的视野和利益,显然难以总揽全局,不免流于偏狭。只有超越这些局限的视野和地位,才能达到一个更大的融合性的总体视野。
其实,曼海姆的知识分子定义,可描述为一种理想的或古典的知识分子观念。它秉承了古典的关于知识阶层的看法,比如阿诺德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惟有知识分子可以把民众的生活引向真善美,因为他们决不是从一己私利和偏见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历史地看,这种观念所以会出现,又是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发展使得知识阶层在追求理性、真理和普遍性的过程中,超越了任何狭隘的集团利益。其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本身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自律性(比如科学与宗教的分离);另一方面则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出现。曼海姆写道:
现代生活给人以印象最深刻的事实之一是,在这种生活中,与以前的文化不一样,知识活动不再以一种社会上严格限定的阶级(诸如牧师)独立地展开,确切地说,它是以一个社会阶层展开的,这个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附于任何阶级,它从社会生活不断包容的各个领域中吸纳新生力量。[3]
曼海姆的这种看法颇为接近中国传统"士"的观念,亦即"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4]从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观念带有深厚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理想。从常识上说,曼海姆的论点是成立的,所以历来有一种把知识分子视为"社会良心"和"普遍真理"代表的倾向。知识分子由于其所受的教育和职业的习性,使得他们可以克服阶级、宗教、局部利益、甚至种族的局限性,进而创立可以容纳批判话语的公共领域。不过,曼海姆也意识到在充满了阶级和集团利益冲突的世界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完全游离于利益冲突之外的。所以,他进一步指出了知识分子的一个困境:他们正是由于这种漂移和游离的特性,所以极易招致失败。只有通过持续努力地认同某个阶级又被拒斥,他们方才意识到自己其特定地位的价值和意义。或是依附于其他阶级,或是自觉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其历史使命。[5]
对这种知识分子观念的批判意见来自几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有人指出,曼海姆所谓知识分子是"无阶级的"或"非依附的",模糊了社会结构与精神劳动之间的联系。[6]其次,有人质疑道,曼海姆极力主张知识的训练和无阶级性使得知识分子可以获得某种超然的视角和观念,但这位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却无法确定他自己的社会学理论的社会根源。[7] 就这种知识分子界定的立场来看,曼海姆实际上是设定了一个超越性的普遍的知识和真理的可能性,并把局部的阶级利益或事业规定为局限性。鲍曼认为,这种观念的核心是知识分子不属于任何一方,这才是公共的保证,真理的条件,也是知识判断的前提。不过,曼海姆骨子里,他是以知识阶层的名义企盼权力,或者说至少是企盼拥有权力的权威咨询家和控制者角色。[8]假如我们从福柯的观点来看,曼海姆的这种理论是有问题的。首先,所谓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