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和宗族制度 9 6 15 6 8 7 2
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 4 5 15 14 19 18 15
社会生活 10 23 34 38 37 30 25
社会控制 - 2 9 7 4 3 2
社会问题 4 7 8 6 13 10 14
人口行为 2 3 2 3 4 7 6
社区 2 - 1 2 0 - 2
合计 50 61 102 93 103 90 79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历年小计
分类
社会史理论 3 2 2 2 3 36
婚姻 6 5 6 8 10 93
家庭 3 3 2 3 4 47
宗族和宗族制度 8 5 5 8 7 86
社会结构和阶级阶层 8 12 13 15 13 151
社会生活 29 20 21 24 23 314
社会控制 10 5 3 5 5 55
社会问题 8 10 6 8 9 103
人口行为 5 11 10 10 8 71
社区 - 7 4 3 2 24
合计 80 80 72 86 84 980
表2共计论文980篇,遗漏者尚有不少,不过基本面貌是反映出来了。从论文发表的年份看,1978、1988年偏少,1989年以后,每年都保持在七八十至八九十篇之间,最多时超过百篇。若按朝代加以分类, 除36篇属理论性探讨,35篇属通论性质,剩下909篇按代划分,列作表3:
表3 1987—1998年历年论文断代分类统计表
朝代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篇数 91 114 132 122
所占比例(%) 10.01 12.54 14.52 13.42
朝代 宋辽金西夏 元 明 清
篇数 160 51 105 134
所占比例(%) 17.6 5.6 11.55 14.74
表3各断代中,明清两代与其所拥有的丰富资料和众多队伍,相对稍嫌薄弱,其他各朝均大体平衡。
在所发表的著述中,乔志强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和龚书铎主编的8 卷本《中国社会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所展示出的更大意义在于如何把所设计的理论架构与史实相结合,将其容纳到通史和断代史著作中,使社会史这一概念得到完整的体现,这是一种尝试,但很有价值。李泉等编著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则属于为适应当前教学和普及需要的概论性作品。
在专题研究中,社会生活史的分量最大,其中最引起注意的,便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多卷本“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此套书目前已出版了夏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等5卷,各以资料系统、内容翔实见称。除此以外,由林剑鸣主编的《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黄正健《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首都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朱瑞熙《宋代社会史研究》(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宋德金《金代社会生活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和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等著作,均就所涉及的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作了很好的考察,有的还超越了一般所指的社会生活史内容。宗族和宗族组织,也是社会史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和冯尔康、常建华《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都是从先秦乃至原始社会末期一直谈到宋明以后、或延续到近现代,由时间的跨度看,称得上是宗族通史。属于断代性研究的有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1995年版)、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陈支平《近500 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张研《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等。通过这些著作看到,它们较之以往,不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各有前进,更可喜的是不同程度地触及某些新的课题,如宗族的社会功能、家庭和宗族的关系,以及从法的视角,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研究宗族组织。另外还注意到宗族组织的地区特色和不同的时代特点。
关于婚姻和家庭史,从已发表的论著看,婚姻史的比重明显大于家庭史。陈鹏的《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出版于1990年,1994年再次重印,内容涉及婚姻礼仪以及各种婚姻形式,包含的时代上起周秦,下迄明清,全书约54万字,称得上是洋洋巨著。简史性著作有孙晓《中国婚姻小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湖北出版社1987年版)和张树栋、李秀领《中国婚姻家庭嬗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王玉波的《中国家长制家庭制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是就家长制家庭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入手,论述了家长制家庭早期形态的社会功能、家长制家庭的类型形式,以及封建礼制在中国文明步途中演进的轨迹。在婚姻史中,还有像彭卫的《汉代婚姻形态》(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和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等断代性著作。
人口史研究也是近几十年来人们所热情关注的,但多数著述谈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减和关于人口迁移等内容,触及人口行为和人口环境的还不是很多。姜涛的《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有“人口结构”一篇,此外行龙的《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叙述了人口城市化、人口性别、年龄、职业、素质和婚姻家庭构成。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则讨论了台湾移民社会特点、发展模式以及人口结构。王跃生《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是从国家政策的角度谈我国的人口发展变化,其中牵涉到政策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社会结构是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冯尔康主编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总结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家庭、宗族、职业、民族、社区等内容,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作了有益的分析。在有关社会结构研究中,社会各阶层或某些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地位和动向,也是人们探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成果如刘泽华主编的《士人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现已出版了先秦和秦汉魏晋南北朝两卷)、葛承雍《中国古代等级社会》(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经君健《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郭润涛《官府幕友与书生——“绍兴师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等。张仲礼的《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原是他旅居美国时的英文著作,1991年由李荣昌译成汉文,在国内出版。该书最大特点,就是用计量的方法,对绅士的构成人数、经济状况等,各用图表加以说明,使分析更加中肯有力。在有关明清时期的绅士研究中,198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还重印了吴晗、费孝通等的《皇权和绅权》。其他如贺跃夫《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兼与日本士族比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都是着重考察晚清社会转型之际,绅士或绅商们为适应变化所出现的新情况。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是讨论有清一代四川省社会结构变化的力作。除此以外,彭卫的《另一个世界——中国历史上的变态行为考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董英哲《科技与古代社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王子今《交通与古代社会》(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都是试图用社会史的研究角度,从某一个侧面所作的探索,其中有的是以往传统史学所不屑触及的。在有关社会问题中,牵涉秘密结社一类的著述不少,不过因此类作品已有不少人作过介绍,这就从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