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德妞.革命妞.精品妞——漫话文明社会的中国妇女变化史(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水平高低,也无论世道怎样变化,只要一结婚,便情不自禁地“贤德”起来,尤其是嫁了个心目中的“好”男人之时,更是心甘情愿地“夫唱妇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或满足于“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将“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视为最高褒奖,至今亦然。

  革命妞

  革命,大抵是近代才流行起来的外来词,在此之前,曰“造反”。称谓不同,内涵却大体是一样的,无非是用种种冠冕堂皇的许诺,发动不堪忍受的民众,起来推翻业已腐朽的统治者,然后取而代之。当然也有所不同:过去打的大多是“替天行道”的旗号,而今则是“为民造福”。似乎是以民为天了。究竟如何?见仁见智,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那就是:在男人的一统天下中,无论是起义还是革命,本该是男人们的事,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贤德妞们无干。然而,男人偏又离不开女人,却又不便像“官兵”那样去嫖、去奸,就不得不放宽或打破对于女人们的某些禁制,用种种许诺将她们吸引到革命队伍中来。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便是种种许诺中其中最为基本的许诺,这对于长期被禁锢的女人们来说,无疑等于为她们打开了一扇让她们重见天日的门,其革命积极性和革命激情便显然更胜于男人。然而,她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所承受的苦难,也必定倍于男人。

  例如,既然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一名战士,她们必须承担与男人同等的义务。然而,作为一名女人,却又不得不承受许多女人所特有的烦难,特别是,她们中间的许多人,是受了婚姻自由的感召而投身革命的,自然少不了要与革命战友结成革命伴侣。然而,在革命女子以稀为贵的革命队伍中,为了革命的需要,常常又不得不服从以革命为名义的包办。因此,她们实际上往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革命战士,又是随军家属,不但要贤德于革命,还要贤德于她们的男人,等于是双倍地贤德。这就意味着她们一边要学习工作,行军打仗,一边要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承担双倍的义务,付出双倍的艰辛。

  如遭遇失败,男人们至多是遭受酷刑之后,一死了之。只要不是叛徒,便成为烈士,虽未必个个都能流芳百世,总也算求仁得仁,死而无憾。而女人们则在“酷刑”和“一死”之间,常常还要多出一层被强奸或轮奸的凌辱,倘没有机会自杀,便会陷于顾了贤德与革命,便顾不得贤德于男人,忠贞不能两全的两难境地。不但无缘“流芳”,而且难以“得仁”,死不瞑目。

  倘革命成功,男人自然大多成为新贵,虽不至于再设“三宫六院“,或置“三妻四妾”,但出于革命的需要,换换“土得掉渣”的黄脸婆,总还在情理之中。于是,已然习惯于双倍贤德的女人们,又要多了一分沦为“秦香莲”的威胁。据社会学家们统计,建国以来曾出现过三次离婚大潮,那头一次大潮,便是这一威胁的产物。本质上仍是贤德妞的那些“秦香莲”们,似乎也并没有怎么反抗,大约不敢,或知道反抗也没用。

  当然,“坐怀不乱”的汉子还是有的(究竟占了多大比重?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材料,不得而知),可是,这般的汉子大多皆是忠贞刚烈之士,在我们这个“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阴柔社会里,他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一次接着一次的“运动”便常常是或主要是针对他们的。而且还要连累他们的家属,一同被“打翻在地,踏上千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于是乎,便又使许多革命妞陷于忠贞不能两全的两难境地。就命运而言,则不是“秦香莲”,便成“黑五类”。又是一种两难。

  “以民为天”时代的革命妞们的命运尚且如此,“替天行道”时代的造反妞们的命运便更是可想而知。所以,中国的妇女,本质上还都是贤德妞。无论是造反妞还是革命妞,皆是贤德妞在特定时期的变种,她们应运而生,迟早也要应运而灭,复归于贤德妞。历史上的造反妞便无不都回归了,革命妞似乎也迟早会回归。



 坚持不归的革命妞也是有的,她们大多是一些天性好强的“女强人”,加之大约又过于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一类的号召,甚至将号召当成了许诺,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坚守革命妞的角色,拒绝回归。为了与那些‘没出息”的贤德妞“划清界限”,她们有的刻意效仿“有出息”的男人的所作所为,不但亦步亦趋,而且还常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江青、叶群、曹轶欧之辈,便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

  当然,真正有头脑和有作为的革命妞也不乏其人,她们有理想,善思考,能吃苦,不但在革命妞中出类拔萃,便是在男同志之间,亦是帼国不让须眉。但她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往往也远过于男人们,其中最常见、也是最惨苦的代价,便是放弃爱与被爱的权利,保持独身或男性化,终身过着被男人敬而远之的有事业而无爱情的生活。等而下之者,有的唯“革命”之马首是瞻,将各样的“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当成了“圣经”或“圣旨”,一味地紧跟,而且还要以身作则地要求别人和家人对照检查,“吾日三省吾身”。结果不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异化为政治的工具,还影响或教育出一代只懂得服从而不懂得识别的工具人,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才滋生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闹剧与悲剧。有的则阴阳颠倒,牡牝错位,无论在单位或家庭,都打着“革命”的旗号争当主角,并且处处按男人的“游戏规则”行事——对权势者巴结逢迎,对周围人虚与委蛇,对家人或下人颐指气使,无所不用其极,常常闹得“家无宁日”,“四邻不安”,成为家庭中说一不二的“母老虎”和单位中无事生非的“事儿妈”;有的则在双重贤德的高压下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虽苦不堪言,却又舍不得这份“革命”工作,总觉得走回头路太没出息,或者是懵懵懂懂地找不见出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孰不知男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女人的崇拜而非教导,所以,中国的男人真正需要的则毕竟还是贤德妞,对于革命妞的需求不过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一旦时过境迁,需求自当相应变化。而她们这些坚持不回归的革命妞,无形中便成为该退场而又赖在台上不走的演员。可叹也夫!可悲也夫!却也可笑也夫!

  所以,她们必定是坚持不长的,迟早不是向贤德妞回归,便是向精品妞转化。

  精品妞

  精品,倘只是泛泛而论,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会有的。例如,在我们前不久刚刚逝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有诸如红旗车、茅台酒、中华烟一类的“精品”。但它们是专为一定级别以上的首长或外宾生产的,属于市面上并不流通的“特供”。由于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不存在竞争,也就没有了比较和鉴别,它们的精或不精自然也就没有了标准。因而,严格地说,它们只能算是“贡品”或“上品”,而非“精品”。在那个只有“贡品”和“上品”而没有“精品”的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生产所注重的是产量而非质量,更遑论精品?尤其是在各种票证盛行的年代,连温饱都难以保证,又哪会有对于精品的需求以及相应的精品意识?那么,在一个缺乏精品需求和精品意识的社会,又怎么会产生精品妞?如有,也是“贡品妞”或“上品妞”。或者,便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但数量极少,而且不论其命运如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也极少会被社会视之为精品。所以江青一类的三流明星,才会鱼目混珠,飞黄腾达。而那些真正的精品妞,反倒鲜有识主,流落民间,大多只能是人参卖了个萝卜价。

  所以,我所谓的精品妞,只能是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商品经济的时代,一切一切皆成了商品,或可以、可能成为商品。既是商品,便有了价格,可以进入市场流通;便有了选择,需要加以包装;便产生竞争,必须重视质量;便可能增殖,大可进行投资;便能够外销,不妨出口或转内销;甚至,还有多种渠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