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性主义及其在文学表现中的几个误期
1、不能正确界定女性应当争取之权益与内涵,将妇女解放和人类解放问题混为一谈。
2、过激、偏狭、变态的向男性的复仇和反抗意识。比如琼瑶等人的小说就明显地流露出这种意识。
3、过分的女性私人化语言,形成狭隘的“小女人”文学。虽然女性文学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每个人的创作个性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因为女性既是女人也是人,凡人,特别是作家,就应当有作为人的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广阔的视野和责任感。“如果说女人只从事‘小女人’或‘私人化’写作,所关怀的世界只有身体和性,只有爱情和自我,女性主义成了女性写作的唯一选择,女性意识覆盖了女作家关注人生的全部,将构成女性写作的误区。”[4]如卫慧、棉棉等人的小说所表现出的这种特点是不足取的。
4、以为争做女强人和男性化的女人就是自身解放的内涵。本人不同意女性应当减少阴柔之内涵,增加阳刚之气即是现代的女性自我解放之说,男女平等平权,不可能要求男女在体力上削减差别,更不是在先天的生理上和生物性方面要消除差异,关键是在观念意识、文化素养、智能才干方面缩小差异。比如,对于健美运动,我以为男子还可以,确是属于一种阳刚美的运动,这种显示肌肉发达的阳刚健美是不适合于女子的,那种用显示女子发达的肌肉,在体力上缩小与男子差异的想法是无聊的。我这样认为绝不是男权观念影响下的审美意识。因为人性最本质的力量决不是体现在体力上,而是体现在智能、才干和道义上。特别在现代信息社会,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五大三粗、头脑简单、体魄强健的人在农业社会就意味着是竞争的绝对强者的话,那么在今日之信息社会,一个身躯娇小但却有着高智能头脑的女性必将是竞争的强者。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者将只会是竞争的弱者。女性的制胜法宝应当更多地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而男性的制胜法宝则应当更多地采用以刚克柔的方法,当然必要时两种方法都可以混合使用。
5、正如世上“人无完人”,女性主义不应当对男性过分的苛求,也不应当过分理想化的去追求完美的男人,有些女性主义小说家竟由此得出“世上无男人”,“无理想的男子汉”的论断。事实上,世上确实没有完美的男人,但也没有完美的女人。因此双方都不要过分苛求,以免陷入误期。
6、“有些极端的女性主义者认为,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男性史,整个文学史也是一部男性文学史,整个战争史仅仅是一部男性战争史。”[5]这未免太过极端和偏狭。在一个男权社会、男性握有语言话语批判权,当然不可避免会在其书写的各类历史、文学史、战争史、文化史等中表现出浓厚的男权意识,但不能失之偏颇地就认为整个历史、文学史、战争史、文化史皆为男性史之说。这正好反映了许多女性主义者的思维易落入一种偏狭、爱走极端的误期。不能视野开阔高远、包容性宏大客观,也许是许多女性主义学者和文学创作者需要克服的通病。
三、对女性主义及其文学的简评
如上所述,妇女解放关系到人类整体的解放,当然最终也就关系到男性自身进一步的解放。妇女的解放不仅最终意味着整个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意味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更意味着女性的活力和才干获得了充分的释放和发挥,意味着能使文学艺术绽放出巨大的女性异彩,意味着能使现代社会的家庭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富于新的活力和丰富性。因而这不仅仅只是女性本身的事,男人也应当积极参与。体现以追求妇女平等自由解放为宗旨的女性主义文学,当然也就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女性主义文学正是女性彰显自身独具特质、自身天赋和才干的极佳场所,也是用艺术的语言控诉和揭露女性在男权重压下的苦难辛酸的重要渠道,是作为弱势群体、失声集团打破男性话语霸权、赢得平等话语权的渠道。比如,可以大大提高妇女地位,使妇女问题获得更好的关注,并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更可以充分展示女性独具的优势、特质和魅力,实现女性价值的自我体现,实现女性的自我抒发、心灵慰藉。例如冰心女士的座右铭“海阔天高心志,风光月霁襟怀”,这是一种真正的能使男性倾倒、折服的,诗意的理想女性气度和心怀。 冰心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的作品中自觉地张扬了女性意识,并以女性自我完善为目的。[6]此外,女性独具的优势、特质和魅力还在当代一批优秀的中国女作家比如张洁、张辛欣、王安忆、谌容、池莉、陈染等人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显。但对于偏狭、极端的、非理性的女性主义却是应当予以批判的。比如上述提到的“女性优越论”、向男性的复仇主义,以及视女性男性化为实现男女平权之必要条件之说,又如,上世纪七十年美国曼哈顿妇女运动的过激行为,[7]等等则是应当纠偏和引导的。
[1]刘慧英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三联书店 1996年4月版 P215
[2]同[1]
[3]同[1]P209
[4]“女作家谈女性文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叛逆”新青年北大在线首页\文学大讲堂
[5]王岳川 “女性话语与身份书写在中国” 新青年北大在线首页\文学大讲堂
[6] 孙绍先 《女性主义文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年9月版 P136
[7]崔少元 “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 ” 新青年北大在线首页\文学大讲堂
1、闵家胤主编 《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9月版
2、荒林 王红旗主编 《中国女性文化》 中国文献出版社 2001年9月版
3、鲍晓兰主编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论介绍》 三联书店 1995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