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其流变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十二生肖是记人的生年属相的,亦称十二属相,用以纪年、纪月、纪日或纪时辰时,则称十二兽历。十二生肖(兽历)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几乎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民俗事象。
十二生肖(兽历)的构成及顺序,各个民族或国家不尽相同。现今汉、回、藏、哈尼、畲、拉祜、纳西、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以及朝鲜、韩国、日本的十二生肖(兽历),在构成及顺序上完全一致,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有些民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因地区不同而有别,如黎族大多数地区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毛道黎族则以“虫”代“虎”,以“猫”代“兔”,以“鱼”代“蛇”,以“肉”代“马”,以“人”代“羊”;大部分地区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云南哀牢山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名称及顺序为:虎、兔、穿山甲(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除有一处不同(现也有以“龙”代“穿山甲”的说法)外,排序亦与前有异。哀牢山彝族之所以以“虎”为先,据说是因为其自认为是虎的子孙,尊母虎为其始相。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祭神大典,要选在虎月(首月)的第一个虎日,在当地的母虎神庙举行。家家门上且都要绘以虎形,以示对虎的尊崇。正为此,才有了这样的排序。如若将其按序前推或后移,仍与前同。而桂西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则为: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德宏地区傣族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又改“猪”为“象”,改“龙”为“蛟”或“大蛇”,改“羊”为“蚁”。
此外,有些国家十二生肖(兽历)的名称亦与前颇有不同,如越南以“猫”替换了“兔”;印度的为:鼠、牛、狮、兔、龙、蛇、马、羊、猴、金翅鸟、狗、猪;古巴比伦的为:牡牛、山羊、狮、驴、蜣螂、蛇、犬、猫、鳄、红鹤、猿、鹰;埃及与希腊的与古巴比伦的基本相同,只是以“蟹”取代了“蜣螂”[1]。其“狮”、“蛇”的排序与印度的相同,且均是以“红鹤”代替了“金翅鸟”[2]。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十二生肖(兽历)位于其“狮”这一序位的为“虎”,位于其“红鹤”序位的为“鸡”。也即是说,位于前一序位的均为猛兽,而位于后一序位的均为禽类。由此推测,全世界的十二生肖(兽历)当有着同一起源。
十二生肖当起源于十二兽历,由来甚为古远。从地域上看,埃及、巴比伦、印度及中国等四个亚非文明古国恰好均在其流行的范围之内。其流传的区域虽广达亚、欧、非大陆,但主要集中于亚洲。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这一文化当起源于亚洲的某一民族,其后始逐步扩散,而先后为这一广大地区的诸多民族所接受。然而,最初究竟为哪个民族所创,至今却仍是个不解之迷。
一
关于十二生肖(兽历)的始创者,目前有三种观点较为流行[3],即:“突厥语民族始创说”、“汉族始创说”和“印度始创说”。
突厥语民族普遍使用十二兽历。约刻写于8世纪的《回纥毗伽可汗碑》上便有“羊年”、“猴年”、“猪年”、“兔年”的记载。此外,在《阙特勤碑》、《翁金碑》等碑文中亦同样使用了十二兽历[4]。敦煌、吐鲁番出土的13世纪前后的回鹘文文献及两地诸多洞窟内的回鹘文题记亦均采用的是十二兽历纪年。考古人员在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曾多次发掘出刻有十二生肖动物图案的文物[5]。
关于十二兽历的起源,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6]:
某一突厥可汗想研究发生于若干年前的一次战争,但却在弄清那次战争发生的年代时出了差错。为此,该可汗与其部民开会商议,他说:“我们在弄清这段历史时怎样出错,我们的后代子孙亦同样会出错。所以我们根据十二个月份和天空黄道十二宫(座)[7]给每一年份确定一个名称吧!以后年份就以十二年为一周期来计算。这在我们中间要成为一个永久的历法。”部民们赞同可汗的建议,说:“就照此计算。”可汗为此而出猎,下令将所有的野生动物向伊犁河驱赶。
这是一条很大的河。部民们追猎着将动物赶向伊犁河,有好些动物跳进了河中。其中有十二种动物游过了河,于是遂以这十二种动物之名作为十二年份的名称了。老鼠率先过河,因此,以鼠名作为第一年的名称,称作鼠年。其后过河的被依次作为其余各年的名称。分别为:牛年、虎年、兔年、龙年[8]、蛇年、马年、羊年、猴年、鸡年、狗年、猪年。猪年过后,复从鼠年开始计算。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即《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引译者)称,本书完成之年为(回历)466年(公元1073年——引译者)元月,业已进入蛇年。过了这一年就进入(回历)467年即马年了。年份就按我们所指出的这种顺序计算。
突厥人推测,这一纪年的每一年都各具特色。如依他们的观点,牛年战争频仍,因为牛常互相顶架;鸡年食物充足,但人们的忧虑会增多,因为鸡的食物是谷粒,鸡为觅食会乱刨扬垃圾;龙年雨水多,粮食丰收,因为龙在水中生活;猪年多雪酷寒,流言蜚语多。突厥人就是这样,相信每年都必然有某种现象出现。
此外,该词条中还说:“突厥人没有每周七天的名称,因为‘星期’(七曜)这个概念是有伊斯兰教以后才知悉的。”并称当时“城里人采用阿拉伯语的月份名称。过游牧生活的非穆斯林突厥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三个月以一个名称来称呼。用这种方法来表示一年的流逝,如将旧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称为‘奥厄拉克月’(Oʁlaq aj,意译为‘山羊羔月’——引译者);后一月称‘乌鲁厄奥厄拉克月’(Uluʁoʁ1aq aj,意译为‘大山羊羔月’——引译者),因为该月山羊羔要长大了;再后一个月称‘乌鲁厄月’(U1uʁ aj,意译为‘大月’——引译者),因为该月时值仲夏,田野长满了饲草。因而,牲畜易上膘,乳汁会增多,毋需辛勤劳作。”
据这一记载可知,突厥人虽以十二兽历纪年,但纪月仍是采用与其畜牧文化相适应的牲畜名称来命名的。然而,十二兽历是否如《突厥语大词典》所言,果真为突厥人始创,却令人怀疑。首先,按其所称,鼠之所以被列于首位,是由于鼠在十二种动物中率先游过了伊犁河。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且从这一传说中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广泛流传于汉民族中的十二生肖动物赛跑,以名次先后排序的传说(回、满、锡伯等民族中亦有同样的传说,当均源于汉族)。其次,龙(nag)并非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且nag一词本身即源于梵语。鸡、猪等动物多为定居的农耕民族所饲养,而从历史上来看,突厥人主要从事游牧业,向农耕经济转化则是较晚的事。古代突厥人的生活区域亦未曾见有过猴子的记载,连其biʧin/beʧin(猴子)一词亦是借用于其他语言的(说详后文)。再者,考古发现的许多刻有十二生肖动物图案的文物上,同时还刻有汉字,证明是源于汉族的。更重要的是,《突厥语大词典》为11世纪的作品,而其他突厥语碑铭文献也早不过8世纪。显然不能以此来论证十二生肖(兽历)的起源问题。谓十二生肖(兽历)为突厥语民族始创之论据明显不足[9]。
那么,这一文化是否为汉族始创呢?众所周知,干支纪年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方法。“干”,又称“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又称“地支”、“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传“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尚书正义》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此说固不可信,但甲骨文及殷墟出土的玉质干支表残片等文物证明,商代肯定已有六十干支了[10]。殷商时,干支只用作纪日。春秋时,始用干支纪月。干支纪年法,《史记·历书》载之。有人据《隋书·律历
十二生肖(兽历)的构成及顺序,各个民族或国家不尽相同。现今汉、回、藏、哈尼、畲、拉祜、纳西、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以及朝鲜、韩国、日本的十二生肖(兽历),在构成及顺序上完全一致,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有些民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因地区不同而有别,如黎族大多数地区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毛道黎族则以“虫”代“虎”,以“猫”代“兔”,以“鱼”代“蛇”,以“肉”代“马”,以“人”代“羊”;大部分地区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云南哀牢山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名称及顺序为:虎、兔、穿山甲(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除有一处不同(现也有以“龙”代“穿山甲”的说法)外,排序亦与前有异。哀牢山彝族之所以以“虎”为先,据说是因为其自认为是虎的子孙,尊母虎为其始相。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祭神大典,要选在虎月(首月)的第一个虎日,在当地的母虎神庙举行。家家门上且都要绘以虎形,以示对虎的尊崇。正为此,才有了这样的排序。如若将其按序前推或后移,仍与前同。而桂西彝族的十二生肖(兽历)则为: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德宏地区傣族的十二生肖(兽历)与前相同,而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又改“猪”为“象”,改“龙”为“蛟”或“大蛇”,改“羊”为“蚁”。
此外,有些国家十二生肖(兽历)的名称亦与前颇有不同,如越南以“猫”替换了“兔”;印度的为:鼠、牛、狮、兔、龙、蛇、马、羊、猴、金翅鸟、狗、猪;古巴比伦的为:牡牛、山羊、狮、驴、蜣螂、蛇、犬、猫、鳄、红鹤、猿、鹰;埃及与希腊的与古巴比伦的基本相同,只是以“蟹”取代了“蜣螂”[1]。其“狮”、“蛇”的排序与印度的相同,且均是以“红鹤”代替了“金翅鸟”[2]。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十二生肖(兽历)位于其“狮”这一序位的为“虎”,位于其“红鹤”序位的为“鸡”。也即是说,位于前一序位的均为猛兽,而位于后一序位的均为禽类。由此推测,全世界的十二生肖(兽历)当有着同一起源。
十二生肖当起源于十二兽历,由来甚为古远。从地域上看,埃及、巴比伦、印度及中国等四个亚非文明古国恰好均在其流行的范围之内。其流传的区域虽广达亚、欧、非大陆,但主要集中于亚洲。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这一文化当起源于亚洲的某一民族,其后始逐步扩散,而先后为这一广大地区的诸多民族所接受。然而,最初究竟为哪个民族所创,至今却仍是个不解之迷。
一
关于十二生肖(兽历)的始创者,目前有三种观点较为流行[3],即:“突厥语民族始创说”、“汉族始创说”和“印度始创说”。
突厥语民族普遍使用十二兽历。约刻写于8世纪的《回纥毗伽可汗碑》上便有“羊年”、“猴年”、“猪年”、“兔年”的记载。此外,在《阙特勤碑》、《翁金碑》等碑文中亦同样使用了十二兽历[4]。敦煌、吐鲁番出土的13世纪前后的回鹘文文献及两地诸多洞窟内的回鹘文题记亦均采用的是十二兽历纪年。考古人员在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曾多次发掘出刻有十二生肖动物图案的文物[5]。
关于十二兽历的起源,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6]:
某一突厥可汗想研究发生于若干年前的一次战争,但却在弄清那次战争发生的年代时出了差错。为此,该可汗与其部民开会商议,他说:“我们在弄清这段历史时怎样出错,我们的后代子孙亦同样会出错。所以我们根据十二个月份和天空黄道十二宫(座)[7]给每一年份确定一个名称吧!以后年份就以十二年为一周期来计算。这在我们中间要成为一个永久的历法。”部民们赞同可汗的建议,说:“就照此计算。”可汗为此而出猎,下令将所有的野生动物向伊犁河驱赶。
这是一条很大的河。部民们追猎着将动物赶向伊犁河,有好些动物跳进了河中。其中有十二种动物游过了河,于是遂以这十二种动物之名作为十二年份的名称了。老鼠率先过河,因此,以鼠名作为第一年的名称,称作鼠年。其后过河的被依次作为其余各年的名称。分别为:牛年、虎年、兔年、龙年[8]、蛇年、马年、羊年、猴年、鸡年、狗年、猪年。猪年过后,复从鼠年开始计算。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即《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引译者)称,本书完成之年为(回历)466年(公元1073年——引译者)元月,业已进入蛇年。过了这一年就进入(回历)467年即马年了。年份就按我们所指出的这种顺序计算。
突厥人推测,这一纪年的每一年都各具特色。如依他们的观点,牛年战争频仍,因为牛常互相顶架;鸡年食物充足,但人们的忧虑会增多,因为鸡的食物是谷粒,鸡为觅食会乱刨扬垃圾;龙年雨水多,粮食丰收,因为龙在水中生活;猪年多雪酷寒,流言蜚语多。突厥人就是这样,相信每年都必然有某种现象出现。
此外,该词条中还说:“突厥人没有每周七天的名称,因为‘星期’(七曜)这个概念是有伊斯兰教以后才知悉的。”并称当时“城里人采用阿拉伯语的月份名称。过游牧生活的非穆斯林突厥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三个月以一个名称来称呼。用这种方法来表示一年的流逝,如将旧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称为‘奥厄拉克月’(Oʁlaq aj,意译为‘山羊羔月’——引译者);后一月称‘乌鲁厄奥厄拉克月’(Uluʁoʁ1aq aj,意译为‘大山羊羔月’——引译者),因为该月山羊羔要长大了;再后一个月称‘乌鲁厄月’(U1uʁ aj,意译为‘大月’——引译者),因为该月时值仲夏,田野长满了饲草。因而,牲畜易上膘,乳汁会增多,毋需辛勤劳作。”
据这一记载可知,突厥人虽以十二兽历纪年,但纪月仍是采用与其畜牧文化相适应的牲畜名称来命名的。然而,十二兽历是否如《突厥语大词典》所言,果真为突厥人始创,却令人怀疑。首先,按其所称,鼠之所以被列于首位,是由于鼠在十二种动物中率先游过了伊犁河。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且从这一传说中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广泛流传于汉民族中的十二生肖动物赛跑,以名次先后排序的传说(回、满、锡伯等民族中亦有同样的传说,当均源于汉族)。其次,龙(nag)并非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且nag一词本身即源于梵语。鸡、猪等动物多为定居的农耕民族所饲养,而从历史上来看,突厥人主要从事游牧业,向农耕经济转化则是较晚的事。古代突厥人的生活区域亦未曾见有过猴子的记载,连其biʧin/beʧin(猴子)一词亦是借用于其他语言的(说详后文)。再者,考古发现的许多刻有十二生肖动物图案的文物上,同时还刻有汉字,证明是源于汉族的。更重要的是,《突厥语大词典》为11世纪的作品,而其他突厥语碑铭文献也早不过8世纪。显然不能以此来论证十二生肖(兽历)的起源问题。谓十二生肖(兽历)为突厥语民族始创之论据明显不足[9]。
那么,这一文化是否为汉族始创呢?众所周知,干支纪年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方法。“干”,又称“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又称“地支”、“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传“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尚书正义》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此说固不可信,但甲骨文及殷墟出土的玉质干支表残片等文物证明,商代肯定已有六十干支了[10]。殷商时,干支只用作纪日。春秋时,始用干支纪月。干支纪年法,《史记·历书》载之。有人据《隋书·律历
上一篇:当代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下一篇: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