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歧义(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48页。
7 拉什《自反性及其化身:结构、美学、社群》,选自贝克、吉登斯、拉什合著《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1页。
8 贝克《何谓工业社会的自我消解和自我威胁?》,选自贝克、吉登斯、拉什合著《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23-224页。
9 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之“现代性研究译丛”总序,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页。
10 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郭宏安编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485页。
11 齐美尔《德国生活和思想的趋势》,转自弗里西比《现代性的碎片》,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1页。
1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41页。
13 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14 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第430页。
15 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第431-432页。
16 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第433页。
17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8页。
18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98页。
19 利奥塔《重写现代性》,选自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7页。
20 利奥塔《重写现代性》,选自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8页。
21 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7页。
22 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3-154页。
23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0、155页。
24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56-257页。
25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002年。
26 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页。
27 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36页。
28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29 Zygmunt Bauman and Keith Tester,Coversation with Zygmunt Bauman,Cambridge:Polity Press,2001,p.75.
30 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1 Ulrich Beck,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Sage,1992,p.10.
3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页。
33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34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7 拉什《自反性及其化身:结构、美学、社群》,选自贝克、吉登斯、拉什合著《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1页。
8 贝克《何谓工业社会的自我消解和自我威胁?》,选自贝克、吉登斯、拉什合著《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23-224页。
9 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之“现代性研究译丛”总序,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页。
10 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郭宏安编译《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485页。
11 齐美尔《德国生活和思想的趋势》,转自弗里西比《现代性的碎片》,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1页。
1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41页。
13 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14 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第430页。
15 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第431-432页。
16 福柯《什么是启蒙?》,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第433页。
17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8页。
18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98页。
19 利奥塔《重写现代性》,选自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7页。
20 利奥塔《重写现代性》,选自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8页。
21 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7页。
22 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3-154页。
23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0、155页。
24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56-257页。
25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002年。
26 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页。
27 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36页。
28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29 Zygmunt Bauman and Keith Tester,Coversation with Zygmunt Bauman,Cambridge:Polity Press,2001,p.75.
30 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1 Ulrich Beck,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Sage,1992,p.10.
32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页。
33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34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下一篇: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的人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