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族,在快乐和颓废之间独舞——一个亚文化群体的社会学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人类发现,自己和环境具有了区别,并且具有优越性,进而生出了对自己身体的肯定和夸耀心理。很多孩子在接受大人问哪里乖的话时,常常会回答:耳朵乖、鼻子乖、嘴巴乖。当人们肯定了自己身体的优越性后,就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把它展示出来,加以炫耀和宣泄。拍照自然就是一种好的途径和方式
二、网络自拍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上述孙元明教授对自拍族的分析揭示了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在社会学对于文化的区分中,有一种区别于主文化的"亚文化"概念,即"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关于亚文化群体的产生,一种得到公认的社会学观点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内在联系的地方,一些人有着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但却对某个共同的、人人关心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亚文化群体。[1 ] [p. 12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亚文化群体被定义为:“处于下层结构地位的群体对具有占统治地位的意思体系作出反应的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意思体系、表达方式或生活方式,它反映了下层阶级企图解决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所引起的结构性矛盾。”[1 ] [p. 12 ]因而,可以将亚文化群体理解为集体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共同应对相同处境的方法,它的产生源于主导权的冲突,所以表现为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对主流文化的集体性反抗。自拍族特别是裸体自拍族这种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产生,反映的是从现实生存空间到网络生存空间的转换中,个体自动与现实的秩序法则剥离,以去中心的意志取向和自我放纵的行为方式,对抗并捣毁网络上的各种现存秩序。下面笔者就网络自拍族的产生并深受广大网民接受且有泛滥之势的现象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一)、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观照网络亚文化群体中个体内部人格结构,可以看出,这种快感的深层根源正是自我和超我缺席状态下的本我的张扬和释放。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处于潜意识中,充满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冲动;自我源自本我,是本我的一部分,它接受外界的刺激,也感受来自本我的兴奋,自我按现实的原则,在欲望和动作之间插入思想的缓冲因素;超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作为社会文化价值内化的结果,是取代了环境控制的自我控制。这种人格结构的划分为个体人格内部的冲突埋下伏笔,因为本我代表了人类本能冲动的力量,遵循快乐原则,超我代表了社会文化的力量,是一切规范规则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见容于社会及其文化的个体,其人格结构的内部走向大致是这样的:在超我的压制下,本我不得不收敛起本能、冲动、欲望,而自我作为超我和本我共同投射的矛盾统一体,周旋在现实和本我之间。当个体的存在环境从现实社会转入网络空间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秩序随之退场。对那些已将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自律精神的个体而言,即便超我的现实土壤不存在了,自我的强大的防御机制仍会恪尽职守的处理好利比多和现实的关系。
对自拍族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群体来说,个体人格内部正发生着相异的变化:超我因失去了现实的对应而暂时被悬置了,相应地,自我的防御之门在个体的授意下洞开,自我的现实面也被本能面完全取代。原本由本我、自我、超我分立而制衡的人格结构一下子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空场,这时,本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人格在本我的自由舞蹈中发生了转变,在个体外部则表现为对一切关于性的(生本能) 和攻击、破坏的(死本能) 欲望的发泄,这种发泄的结果造成了对现实及网络空间秩序的摧毁、颠覆。对网络亚文化群体而言,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网络秩序破坏者所能找到的释放和发泄的支点。在破坏的同时,得到释放的快感。正如一位名网友C君在QQ上称,“自从发现网络可以安全地展露隐私”,一度被压抑的“嗜好”变本加厉发泄出来。他先是拍自己,然后又拍视频对象,拍与他有性关系的女性(包括偷拍),不仅满足自己的病态,也在满足同样有病态心理的网友。[4]
(二)、失范理论的解释
失范的概念由埃米尔·迪尔凯姆引入现代社会学。他在其名著《自杀论》中,用失范这一概念描述当社会规范和价值相互矛盾、冲突或社会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阙如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对这一概念加以修改并将其运用于越轨行为研究的是罗伯特·默顿。默顿认为,当社会的文化和结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轨就可能发生。在默顿看来,有两个因素在理解越轨行为方面极为重要:“以文化或规范的方式描述的目标”和“以结构的方式描述的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每个社会都有其认可和提倡的某些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但是,在社会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由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相互冲突和相对脆弱,人们在选择社会行为的手段和目标时便会存在各种越轨行为。或者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的途径达到目标的兴趣,或者同时失去二者,从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旧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步丧失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处于一种所谓的“规范真空”状态,也就是默顿所说的“失范”状态。此时,传统的价值评判体系不断受到新生的价值评判的挑战,社会价值评判由一元变为多元,各种价值评判相互矛盾与冲突,处于混乱、“失范”的状态,致使其社会约束力减弱,个人缺乏行动的指南,容易导致行为越轨。同时社会转型削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等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和行为导向作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和混乱的局面。原有的道德约束力有所减弱,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在形成,新的道德约束力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发生效用。因而难免导致人们心态浮躁,引发社会的不安定。网络自拍行为的盛行特别是裸体自拍的泛滥正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的“失范”状态。正如一名网友D君留言说,“开始因为好奇,觉得流行就拍了,感觉就和拍写真一样,是留下一种美,既然是美,放到网上大家欣赏有什么不可以?”对于让陌生人看到她的身体,她说,她把这理解成一种个性,一种胆色。当被问到如果被亲朋好友特别是男友或丈夫看到怎么办时?她说:“他们应该尊重我的意思。” 另有一个研究生E君说:“自拍不是一个暧昧的字眼,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暴露型、激情型的自拍,也只是其中的一类而已。”这都显示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的局面。
网络自拍特别是裸体自拍现象体现在道德层面上的“失范”状态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之中,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辨别能力较差,极容易使他们沉溺其中,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增强社会控制力,净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对于有效地防范其越轨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文化传递理论的解释
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社会学家克利福特·肖和亨利·麦凯研究发现,如果越轨行为在某一群体或社区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而存在,它就很可能被传播给新来者和年轻人。但是,为什么在同一社会环境下有些人选择了越轨,而另一些人却选择了遵从呢?埃德文·萨瑟兰指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的双重影响
二、网络自拍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上述孙元明教授对自拍族的分析揭示了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在社会学对于文化的区分中,有一种区别于主文化的"亚文化"概念,即"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关于亚文化群体的产生,一种得到公认的社会学观点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内在联系的地方,一些人有着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但却对某个共同的、人人关心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亚文化群体。[1 ] [p. 12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亚文化群体被定义为:“处于下层结构地位的群体对具有占统治地位的意思体系作出反应的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意思体系、表达方式或生活方式,它反映了下层阶级企图解决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所引起的结构性矛盾。”[1 ] [p. 12 ]因而,可以将亚文化群体理解为集体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共同应对相同处境的方法,它的产生源于主导权的冲突,所以表现为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对主流文化的集体性反抗。自拍族特别是裸体自拍族这种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产生,反映的是从现实生存空间到网络生存空间的转换中,个体自动与现实的秩序法则剥离,以去中心的意志取向和自我放纵的行为方式,对抗并捣毁网络上的各种现存秩序。下面笔者就网络自拍族的产生并深受广大网民接受且有泛滥之势的现象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一)、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观照网络亚文化群体中个体内部人格结构,可以看出,这种快感的深层根源正是自我和超我缺席状态下的本我的张扬和释放。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处于潜意识中,充满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冲动;自我源自本我,是本我的一部分,它接受外界的刺激,也感受来自本我的兴奋,自我按现实的原则,在欲望和动作之间插入思想的缓冲因素;超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作为社会文化价值内化的结果,是取代了环境控制的自我控制。这种人格结构的划分为个体人格内部的冲突埋下伏笔,因为本我代表了人类本能冲动的力量,遵循快乐原则,超我代表了社会文化的力量,是一切规范规则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正常的、见容于社会及其文化的个体,其人格结构的内部走向大致是这样的:在超我的压制下,本我不得不收敛起本能、冲动、欲望,而自我作为超我和本我共同投射的矛盾统一体,周旋在现实和本我之间。当个体的存在环境从现实社会转入网络空间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秩序随之退场。对那些已将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自律精神的个体而言,即便超我的现实土壤不存在了,自我的强大的防御机制仍会恪尽职守的处理好利比多和现实的关系。
对自拍族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群体来说,个体人格内部正发生着相异的变化:超我因失去了现实的对应而暂时被悬置了,相应地,自我的防御之门在个体的授意下洞开,自我的现实面也被本能面完全取代。原本由本我、自我、超我分立而制衡的人格结构一下子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空场,这时,本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人格在本我的自由舞蹈中发生了转变,在个体外部则表现为对一切关于性的(生本能) 和攻击、破坏的(死本能) 欲望的发泄,这种发泄的结果造成了对现实及网络空间秩序的摧毁、颠覆。对网络亚文化群体而言,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网络秩序破坏者所能找到的释放和发泄的支点。在破坏的同时,得到释放的快感。正如一位名网友C君在QQ上称,“自从发现网络可以安全地展露隐私”,一度被压抑的“嗜好”变本加厉发泄出来。他先是拍自己,然后又拍视频对象,拍与他有性关系的女性(包括偷拍),不仅满足自己的病态,也在满足同样有病态心理的网友。[4]
(二)、失范理论的解释
失范的概念由埃米尔·迪尔凯姆引入现代社会学。他在其名著《自杀论》中,用失范这一概念描述当社会规范和价值相互矛盾、冲突或社会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阙如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对这一概念加以修改并将其运用于越轨行为研究的是罗伯特·默顿。默顿认为,当社会的文化和结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轨就可能发生。在默顿看来,有两个因素在理解越轨行为方面极为重要:“以文化或规范的方式描述的目标”和“以结构的方式描述的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每个社会都有其认可和提倡的某些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但是,在社会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由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相互冲突和相对脆弱,人们在选择社会行为的手段和目标时便会存在各种越轨行为。或者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的途径达到目标的兴趣,或者同时失去二者,从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旧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步丧失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处于一种所谓的“规范真空”状态,也就是默顿所说的“失范”状态。此时,传统的价值评判体系不断受到新生的价值评判的挑战,社会价值评判由一元变为多元,各种价值评判相互矛盾与冲突,处于混乱、“失范”的状态,致使其社会约束力减弱,个人缺乏行动的指南,容易导致行为越轨。同时社会转型削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等社会规范的社会控制和行为导向作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和混乱的局面。原有的道德约束力有所减弱,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在形成,新的道德约束力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发生效用。因而难免导致人们心态浮躁,引发社会的不安定。网络自拍行为的盛行特别是裸体自拍的泛滥正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的“失范”状态。正如一名网友D君留言说,“开始因为好奇,觉得流行就拍了,感觉就和拍写真一样,是留下一种美,既然是美,放到网上大家欣赏有什么不可以?”对于让陌生人看到她的身体,她说,她把这理解成一种个性,一种胆色。当被问到如果被亲朋好友特别是男友或丈夫看到怎么办时?她说:“他们应该尊重我的意思。” 另有一个研究生E君说:“自拍不是一个暧昧的字眼,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暴露型、激情型的自拍,也只是其中的一类而已。”这都显示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的局面。
网络自拍特别是裸体自拍现象体现在道德层面上的“失范”状态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之中,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辨别能力较差,极容易使他们沉溺其中,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增强社会控制力,净化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对于有效地防范其越轨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文化传递理论的解释
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社会学家克利福特·肖和亨利·麦凯研究发现,如果越轨行为在某一群体或社区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而存在,它就很可能被传播给新来者和年轻人。但是,为什么在同一社会环境下有些人选择了越轨,而另一些人却选择了遵从呢?埃德文·萨瑟兰指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的双重影响
上一篇:唐蕃风俗文化的交流
下一篇:中国古代市民史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