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与文化发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性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彻底的辩证法的否定性的理论表达。它“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a]这种辫证法的革命批判性,是实践的批判和理论的批判的辩证统一,并且始终贯彻着批判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既然不是历史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也不仅是个别人物的观念造成历史运动,那么,历史就只能是世代相承的实践活动构成的。这种活动的每一种形式,以及它所创造的文化的每一种形式之所以都是暂时的、在其肯定中内在地包含着否定,并以否定为媒介而不断地向新的更高的形式转化,是因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这种矛盾冲突又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要使世界发生真正无愧于人类本性的变革,归根到底要靠实践的批判。任何真正有革命变革性质的社会运动,并不听从那些自命不凡的‘脱离实践的民众的..无兵司令”的指挥、能够对社会进步、文化进步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批判,理应是基于实践活动的固有客观逻辑而展开的现实生活矛盾性的科学体现二

    因此,理论的批判必须以实践的批判为基础,必须把实践的批判作为自己的内在环节二这样的理论批判,不是使用远离现实的.随意选择的尺度来评判现实,而是从造成自己现实性的实践活动的客观逻辑和科学的价位观出发,科学地再现实践活动中展开的现实的矛盾,通过对现实矛盾的科学分析,尽可能准确地顶见其发展趋势,在科学的理论形态上表达体现着趋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明实现这种利益的现实途径.诚然,理论思维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置身于实践之中.充分理解实践批判对理论批判的客观要求.同时让理论批判随时接受实践的批判〔实践的检验),

    理论的批判以实践的批判为基础,实际就是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现实问题作为理论批判的目的与任务,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有的学者提出文化建设要实行综合创造转化的主张。这虽有一定道理.然而综合创造转化若脱离实践、脱离现实问题去研究和回答,仍将一事无成.真正的文化创造,同时也应是为实践排忧解难作出的贡献_.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是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吸收、抑或是新文化成分的普及与提高、都只有结合着现实的急迫问题的研究1回答和解决,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往往以危机的形式出现因此,真正的批判不能不伴随着深沉的危机感我们应当牢记列宁的提醒“对这种危机所引起的问题避而不谈是不行的企图用空谈来回避这些问题、是最有害的‘最无原则的J”5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为理论批判的任务、这意味着理论批判本身就是一种建设性的工作

    把实践批判作为理论批判的基础,决不是说理论思维只能做实践的“尾巴”.实践本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有自觉的实践,也有盲目的实践、并非任何水平和任何性质的实践都具有革命的批判意义、当说到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关系时,仅注意到某种理论和某种实践的一致是不够的,还应当分析这种实践是自觉的还是盲目的自觉的实践批判是把理论的批判作为自己内在环节的实践、唯有这样的实践才‘称得_卜马克思所说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J从这个意义说、实践也必须接受理论的批剑_在这里、理论批判的作用,是善于把握时代的水准、把基于实践变革而涌现出的新生事物以时髦形式出现的陈腐观念明确地区别开来.体现着时代要求的理论批判不能不随时准备同实践中自发产生的盲动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和短期行为等局限性作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把由于社会生活的变革而产生的新的观念、新的需要‘新的语言,经过理论加工提炼为导致文化更新的新要素、据此,实践的批判和理论的批判,作为革命批判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是互为前提,互为媒介、相互促进和转化的,这样的批判,本身就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以科学性为前提的」

    衡量文化研究者自觉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否将自身的精神状态转化为研究的时象、脱离实践的夸夸其谈,唯我独尊‘’‘人莫予毒”的派头,趋炎附势、乞求权力I}护和青睐的投机思想,以奸商和市侩习气讨待学长理论的手腕等等,都是与马屯思主泛的革命批判精神格格不入的严肃而深沉的理论思维始终保持着讨仪民1对民族、对人类的高度负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潜-L"致力于关系到厂‘大人民群众的限本利益的现实问题的研究,肯于对实践的后果承担责任,乃是文化研究者必备的素质

    总之,富有批判性的文化研究,囚为把对新问题的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当作责无旁贷的任务,就使研究成为一种真正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工作‘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因。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