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与学术批评(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但是。文化批判并不能代替对建筑一切问题的研究和批评,特别是不能代替许多具体的技术层面和语言层面的间题的分析与批评,它恰恰需要后者有力的支持和补充。比如.我们很容易发展,建筑中的结构主义思想在实际的运用中就遇到了困难和矛盾。一方面,结构主义强调了建筑与人的联系:另一方面,为“发现人的始终不变的本质一(凡,艾克}。以寻求建筑的永恒之道。它又赋予结构概念以实体的性质,又把它看作是超时代、超社会、凌驾于人类文化之上的原始范畴,看作是一劳永逸的确定了的和谐而没有矛盾、没有内部动力的东西。结果就把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模式看成是一个不受外部条件制约的内部发展过程;研究人类发展。以至建筑发展过程,就变成浏览某种固定的原始结构的历史,这就在实际上剥夺了用释历史发展过程的可能性。毫无疑间.这是有违其初衷的。事实上。事物的内在结构也是受时代与社会的影响而发展的.它们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以新的方式组合。所以,仅仅从史前建筑或”素人建筑’中搜寻建筑的”原型“是不够的.它只能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面重要的是由此探究人与社会本欧结构植变、发展的逻辑关系,从而切实理解此时此地人们的生活需求与理想。而建筑的创作,理论和批评,剧应致力于探索建筑内在结构重组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和方法。使之回应这种藉求和理想,从而创造出满足当代人生活意象的空间和场所。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世界,

    因此。更具启示惫义的,是结构主义一为克服功能理性主义的侣死和异化—以建筑的可解释性椒念伪基础所提出的“多价空间’的思想。I9b3年.荷兰建筑师赫兹伯格表明了这种观点,’,我们所迫求的.是用某种个人得以解释集体模式的原型来代替集体对个人生活模式的解释·一因为我们不可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造成一种能恰好适应每个个人的个别环境。我们就必须为个人的解释创造一种可能性.其方法是使我们创造的事物真正成为可以被解开的’[)]。赫兹伯格所意欲创造的这种,’可以被解释的’‘事物.就是一种“多价空间”。比如。他认为功能主义者把住宅单元严格划分为起居、价室、厨房、盟洗及卧室等功能组织是一种粗释的作法;他提倡恢复前工业时代房屋相互联系的那种模式。以便在空间与人类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更为松弛、自由的联系。满足不同使用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难看出.这种建筑思想中休现了更多的对人的关怀与薄重。这里。显示了两种批评所具有的互动和互补的关系。

    应当指出的是。说明两种批评之间存在着互动、互补。甚至互含的关系,并不愈味着我们对它们的讨论和分析失去了愈义,相反‘它恰恰使我们对两种批评都更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尽管在一般惫义上说,两种批评都具有各自存在的理由。都不可或缺。但在中国当前的建筑批评中。它们更有着各自特殊的意义。在我们以往的批评模式中.“外部,l批评(主要是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占有重要位t。它是以苏联模式的文学艺术批评为中介而引进的,其中自有其科学的光芒(由鲁迅的逸择便可得知》。但是。在较长一段时期中。这一批评方法也受到“左“的政治的影响。出现了普遭而明显的简单化、腐俗化倾向。同时。由于客观上长期的封闭状态.使得这种批评与其他正在迅速发展的批评方法几近隔绝,从而丧失了理论的活力,使我们对建筑的研究和批评、在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层面上。显得十分苍白和无力。因而,在思想解放大潮的推动下,提出所谓“由外向内’的口号,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积极涵义的。如果正确的理解和推行。财它应当具有“回到事情本身’的惫义.不仅有可能使我们的建筑研究和批评排除太多的来自非学术因素和非学理方式的侵扰,而且也将拓展和探化我们对建筑“自身一规律和伺题的探索、从而根本上改变以往批评长期只在内容与形式、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等浅表层面徘徊的局面二

    但是必须看到,“由外向内”的转移本身应当是一种理性思考后所采取的批评途径和策略,而不应是一种情绪化的行为,不应当把一外部”批评当作过时的旧物而抛弃。这一点对于当前的中国建筑批评同样十分重要。我们的“外部”批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里同时也涉及一个如何理解“外部“批评的间题。事实上。在我们以往的所谓”外部”批评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历史批评和文化批判是很少的,更多地是从政治意识形态或功利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批评今天人们在时之进行反省时,常将其称作”庸俗社会学“:所谓,.庸俗,,。主要是指对建筑作内容与形式,主题思想与创作手法等等机械的豁裂区分,并且以前者统辖后者。于是承认、接受乃至自觉运用某些非学术、学理的批评方法和标准。那么,排斥这种一庸俗的”社会学批评.当然就愈味着社会学标准本身并不是庸俗的。或着说本来应当是学术意义的。这样就提出一个间题:怎样区分建筑批评,特别是“外部”批评究竟是学术的还是非学术的(育俗的)’(这仍然只有从建筑活动与这些外部因素的联系去分析和评价。比如,我们知道各种社会学定义中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观点.即都认为社会学是旨在研究一定时空中的各种事物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社会性结构的。因此,建筑批评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进行.则其批评标准的涵义.就应当在于它是以建筑的社会活动形态和结构作为出发点和依据的。这些形态和结构的某些方面当然也可倦获得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征。但这些性质和特征之作为社会学批评的标准.却不仅是因为它们是社会的某一构成因素.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作为这种桂会因素的组构方式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尤其是这种性质与建筑活动的内在联系。因此.社会学批评的视野就应当投向建筑活动的社会特性、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及其所具有的社会权利和责任1建筑的消费方式建筑作品接受的社会习惯和桂会层次,以至建筑机构的工作性质和管理方法等等。可惜。这些问题大多尚未被认真地纳人社会学批评的视野.甚至主张和排斥社会学批评的观点.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方面.当然也就很难说我们具有真正社会学的建筑批评了。其他U外部“批评,如历史批评,文化批评等,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净化一或"纯化”批评语言为由。拒斥“外部11批评.就成了一种"近视一。它实际上又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广阔领域回到了建筑“自身’的狭窄天地,是从建筑文化的批判性向建筑艺术的“自律性”撤退。显然是不足取的。

    其实。无论“外部”批评‘还是“内部l’批评。都可以是学术的,也有可伪是非学术的;都可以是深刻的,也有可能是浅表的。因此在我看来。批评的角度和视野固然是重要的,但在真正理解了建筑活动的文化属性这一基本前提下、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保证使批评首先是真正学术的和针对建}}ho这样,我们就不再纠缠于批评是“外部“的或“内部’的,也不必区别(实际上也不可能区别)“学术’的批评或“文化’的批判。因为,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种符合建筑活动实际的批评—一种真实的,从而也才可能是有深度的批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